青舟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的路上難免碰到很多波折和困難,許多人因此會認為自己并不適合做某些事情而選擇了放棄??墒牵苍S某個故交的出現(xiàn),某位良師的懇談,又會讓我們重燃起曾經(jīng)的斗志……
很多年前,我絕不會想到自己在30歲出頭的年紀,在一個濕漉漉的黃梅天雨日,獨坐在辦公室里,叼著一根煙,寫下這篇文字。
我從小就是個喜歡讀書的人。從懂事起,無論一天經(jīng)歷過什么事,到了夜晚,我都會端起一本書看一會兒,臨考前也是如此。似乎每天不看會兒書,不想點兒書里的事,就無法入睡。
不少長輩看到我的這個習慣,都覺得我今后是個做學問的料。后來到了本科和研究生階段,我發(fā)表的專業(yè)性文字越來越多,連我自己都覺得自己今后會成為一位專職學者。
研究生畢業(yè)時,可能是之前幾年學習太過投入,我有些身心疲憊。常年讀一些部門法的理論著作,讓我越來越覺得這些文字都是“紙面上的法律”,困惑于它們對法律實踐有何指導意義。加上幾所高校也未向我伸出橄欖枝,我便放棄繼續(xù)求學,投身律師工作,嘗試在社會這所大學里尋找“實踐中的法律”。
這一干,就是好幾年。我喜歡上了律師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小成績。這時,耳邊和內(nèi)心總有一種聲音在提醒我:“如果你再不讀博士,就晚了,你要守護住你的天分?!敝皇?,在學術生產(chǎn)日益專業(yè)化的時代,我沒覺得自己很有學術天分。我常跟人解釋:“喜歡看書與寫作”與“擅長做學問”是不同的。然而,就在這時,我卻被錄取為博士研究生了。親友紛紛向我表示祝賀,我卻感到迷茫:我該如何度過博士歲月?我該寫什么論文?
我曾去北京游學三個月,本想去挖掘靈感,結果無功而返。我有好幾年都過得很郁悶。一頭是學術,一頭是律師工作,后者的順利超過我最初的想象,前者卻沒有絲毫進展。學術本該是一種沉斂心志的修行,可是我在求索中似乎總也看不到終點,唯有自己和自己對話。那種整日埋首論文資料卻毫無頭緒的煎熬,不斷動搖著我的決心。我常反問自己:我為什么要讀博士?終于,在我30歲生日的當天,我決定放棄讀博了。
心里放下了一塊沉甸甸的大石頭,渾身輕松了很多。就這樣,我度過了很長一段身心自由的日子。
去年9月24日下午,已擔任法學院院長的胡老師給我連發(fā)幾條微信,勸我打起精神、專心寫作、爭取畢業(yè)。那一刻,我不知該如何回他。過了一會兒他又給我留言:“有這個讀博的機會是很不容易的,不能輕言不成功?!薄霸趯懽鬟^程中,多和老師請教,有什么困難,可以提出來,不能自己悶頭寫?!笨吹胶蠋煹墓膭?,我落淚了——因為我對胡老師的感情太復雜了。
胡老師至今都記得我和他相識已經(jīng)十年了。十年前,他是我“挑戰(zhàn)杯”論文競賽的評委之一。那時,我在臺上侃侃而談,他坐在臺下微笑地看著;那時,我渾身充滿了立志做學問的豪氣,他在心里想著“這小伙子不錯”。那時,我是絕對想不到十年后他會苦苦勸我堅持學業(yè)。細想今昔的對比,心里挺難過的。
博士入學復試中,胡老師又一次成為我的評委。當時,胡老師和翁老師加一起只有一個入學名額,想跟著胡老師讀博士的學生也在復試現(xiàn)場。胡老師竟當場把一票投給了我。幾個月后,已是法學院副院長的胡老師約我去他辦公室談天,他對我說:“我這個學生雖然很不錯,但你復試時的表現(xiàn)更好,我當然要把這一票投給你!”我既感動又慚愧。坦率地講,那時正是我律師事業(yè)的上升期,我反而認為讀博挺耽誤事兒的。之后幾年,我不僅委婉地拒絕了他邀我做課題的好意,而且處處“躲”著他,因為我很害怕他會問我“最近在研究什么”之類的問題。如果我的答案都是否定,他一定會很失望的。
今年3月23日,我接到通知,胡老師要約我談談學業(yè)進展。我早一年已放下了學業(yè),所以我沒慌張,只想給胡老師一個最后的“交待”。那天,我整整說了半個小時,中心意思就一個,我決定退學。意外的是,胡老師開口后,表達的全是對我的信任。
我有些不知所措了——他覺得我只要再堅持一下,就一定能順利畢業(yè)。胡老師說他特別想看到我穿上博士袍的那一刻,也叮囑我:“你獲得博士學位是飽含著很多人的期待的?!?/p>
這么多年來,有很多人覺得我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律師,而法學界的前輩中只有胡老師一人認為我能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博士。面對如此之大的鼓勵,我怎能再言放棄?
那一刻,我決定一鼓作氣,爭取盡快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