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婷
摘要:家庭生活是幼兒關鍵成長經歷的重要來源。家庭生活的質量將決定幼兒對未來生活的態(tài)度以及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做父母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有意識育兒的過程。于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應遵循素質教育原則,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知識方面,還要關心幼兒的行為規(guī)范、情商等方面。
關鍵詞:家庭環(huán)境;幼兒;教育
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僅關乎幼兒的成長,同時影響我國國民素質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家庭作為幼兒第一個生活場所,其對幼兒性格,人格的養(yǎng)成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本文就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進行探究。
一、家庭教育理念
幼兒直接接觸的環(huán)境是幼兒園和家庭,家庭生活的質量將決定幼兒對未來生活的態(tài)度以及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因此家長有必要學習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一)以人的整體發(fā)展為教育目標
教育強調以人為本,與幼兒的天性合作,注重幼兒身心靈平衡、和諧發(fā)展。教育幫助幼兒尋找和完成他自己的使命,把幼兒培養(yǎng)成為一個“身心靈平衡的自由人”。即,這個幼兒長大以后能夠決定自己要做什么,并能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一方面,我們要保留幼兒的探索欲,支持幼兒的各種模仿和創(chuàng)造行為;另一方面,要給幼兒明確的界限和規(guī)則,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學會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
(二)給幼兒提供值得模仿的環(huán)境
斯坦納認為,在幼兒生命的第一個七年中,幼兒本能地通過模仿周圍看到的事物來發(fā)展和學習。而家庭中的一切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幼兒在無意識中得到的體驗,會在將來對幼兒的情緒、情感和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蹲畛踝蠲赖钠吣辍分袑⒓彝ド罘譃橥庠谟行尾糠郑ㄎ镔|環(huán)境)和內在無形部分(精神環(huán)境)。其中,物質環(huán)境包括十個部分,分別是幼兒的玩??臻g、家裝顏色、衣服、食物、光線、書籍、電子產品、玩具、睡覺和旅游。精神環(huán)境包括四個部分,分別是撫養(yǎng)者營造的愛的氛圍,家庭生活的原則、規(guī)則和節(jié)奏。其中,愛的氛圍包括撫養(yǎng)者的說話的方式、表達情緒的方式、對待他人的方式。從發(fā)展的觀點來說,在幼兒人生的前幾年里,父母影響幼兒的主要方面包括父母自己是什么樣的人、父母向幼兒所展現出自己生命中所獲取的對世界的信任、父母自己的行為所包含的內容。教育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特別重視環(huán)境對幼兒感官的影響,強調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的平衡與和諧。由此,我們有必要為幼兒營造一個值得模仿的環(huán)境。
二、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根據幼兒園教學大綱相關規(guī)定,幼兒園需要提供給學生生活化課程,學校需要專門開設教授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技能的“家庭課”。目前有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碌經常“失聯”被老師點名,這就是當下幼兒園和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縮影?!敖逃貧w家庭”讓許多家長誤認為是要更多地分擔老師的工作,如果家長扮演的角色是學校的“校外輔導員”“作業(yè)批改員”,那這樣的家庭教育仍然很容易低效,這種基于家庭教育的指導策略也是錯誤的。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在于幼兒對父母的依賴和模仿程度更高,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幼兒的影響較大,那么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培養(yǎng)勞動行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家庭環(huán)境是當之無愧的根源性環(huán)境。因此,幼兒園指導生活化策略教學時應該做好家校溝通合作,與家長達成共識,家長負責潛移默化地在日常中對幼兒的理念和行為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師負責引導和帶領幼兒實踐和創(chuàng)生。也就是說生活化策略也是基于指導家庭教育來共同實現的,家庭教育部分不可或缺。家庭教育還有一個重要性,就是生活教育仍然來源于生活本身,而不是課堂和校園環(huán)境,畢竟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也會因上課時間和教師精力等因素不夠生動豐富,而家庭生活化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然而然學習的過程,幼兒不會背負學習壓力,學習效果也事半功倍,有了父母的支持鼓勵,幼兒面對團體時也有足夠的信心。
三、引導家長深入溝通
良好情感溝通是維系家庭內部各個成員的一條重要紐帶。很多家長認為撫養(yǎng)子女重要的是給子女衣食無憂的生活,并沒有從幼兒的立場上去看待問題。在幼兒時期,幼兒更希望與父母進行溝通和交流,而現實是父母以工作繁忙或其他理由忽視與幼兒的溝通與交流,并沒有走進幼兒的內心,去了解幼兒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另一方面,在某些家庭中,父母與幼兒的溝通方式不當,如指責埋怨型溝通,遷就討好型溝通,嘮叨啰嗦型溝通,這些溝通方式不但不能拉進親子之間的關系,同時還會把父母與幼兒分隔的更遠。幼兒寧愿封閉自我,也不愿敞開心靈與父母進行溝通交流。為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實現良好的情感交流,父母首先要注重親子溝通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不僅為幼兒提供物質上的需要,同時關注幼兒的精神情感需求,能夠站在幼兒思考問題,以鼓勵、理解、尊重的方式與子女進行談心,在幼兒發(fā)表意見或想法時表現出濃厚真實的興趣。如果發(fā)現幼兒有一些搗亂的行為等,比方說在墻上亂涂亂畫等搗亂的行為。家長這時候先不要對著幼兒發(fā)火,這時候可以肯定學生畫畫的內容的同時否定幼兒們的行為,告訴幼兒你很有畫畫的天賦,所以爸爸媽媽決定給你買一個畫板,這樣就可以畫出豐富多彩的畫,還可以貼在墻上讓其他人欣賞到你的作品,但是你在墻上亂寫亂畫的內容非常難清理,如果爸爸媽媽太累了你也會心疼。這個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肯定幼兒的行為,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幼兒有時候也會做出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這時候家長就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想一想自己的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做,想明白了之后再來和孩子溝通交流,這樣就和幼兒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讓學生體會到遇到問題是可以和父母溝通的,這樣為以后叛逆期的相處也會奠定良好的溝通基礎,大大避免發(fā)生一些極端的事情。認識到自己生活中的學習和學習讓幼兒在父母的反饋中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發(fā)現自己的價值,讓幼兒在充滿關愛溫馨的家庭氛圍中生活的更加充實和快樂。
四、形成有規(guī)律的家庭生活節(jié)奏
教育理念強調以節(jié)奏性、規(guī)律性和重復性為原則,體會呼氣與吸氣的過程,根據呼吸的節(jié)奏來安排一日生活。對時間沒有什么概念,他們的時區(qū)永遠是“現在”,他們對時間的理解來源于他們生活的節(jié)奏。例如:每天起床、吃飯、去幼兒園、午休、回家、睡覺的時間;在幼兒園的時間和周末在家的時間;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時間;每年過生日的時間;等等。這種在生活中形成的固定的每天、每周、每年的活動,能夠在幼兒心中建立起一種積極和穩(wěn)定的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能夠幫助幼兒形成信任、穩(wěn)定的感覺,使幼兒更加快樂和安定。因此,家長在給幼兒進行作息時間的安排時,也要建立在這種積極平衡和穩(wěn)定的節(jié)奏之上,如日夜的交替、四季的輪換、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的交替、安靜活動與運動活動之間的交替,等等。對于幼兒一天的活動,一些可以被劃分為吸氣活動,包括慢下來的時間和在家安靜、享受平靜的時間。吸氣活動讓家長與幼兒彼此聯系,慢下來。而呼氣活動則會更加活躍,如社交聚會、吵鬧的玩耍、戶外活動,還有在家里的類似的活動,等等。在“呼”和“吸”的活動之間,幼兒可以找到生活的平衡。
結束語:總之,家庭環(huán)境對幼兒培養(yǎng)完善的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準確把握家庭環(huán)境與幼兒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有的放矢的改變不良家庭教育對幼兒成長發(fā)展帶來的消極影響,便于為幼兒營造溫馨、和諧、愉悅、平等、民主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讓幼兒在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下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家庭的力量,幫助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品質,促進幼兒認識,情感,個性,道德,人格,智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曉巍,劉倩倩,王夢柯.幼兒家庭教育的社區(qū)支持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J].教育學報,2019,15(02):66-76.
[2]池浩田,左雪,馮海瑛.基于微信平臺開展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探索——以呼和浩特市A公立幼兒園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2(01):58-62.
[3]王志英.幼兒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