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賜藝
(福建省漳浦縣教師進修學校,福建 漳州 363200)
目前,有些初中英語教師開展的閱讀課教學內(nèi)容仍局限于語言、詞匯、語法知識等,并沒有很好地依托學科內(nèi)容,教授語篇背后所要傳達給學生的寓意,這使許多“育人”的想法只停留在口號層面[1]。一方面,教師無法引領學生對閱讀文本和現(xiàn)實生活問題進行聯(lián)想與應用;另一方面,學生對文本也只能停留在淺層次理解,無法達到對知識進行內(nèi)化和遷移的深層次閱讀。這種教學模式無法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閱讀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性和批判性等思維能力,更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英語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對語篇的深層思考,不僅要與文本進行情感的交流與體驗,還要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從而完成語言知識與語言信息思維價值的構建,讓核心素養(yǎng)融入英語課堂,使閱讀課成為“悅讀”課。本文以仁愛版初中英語閱讀課《The Little Match Girl》問題設計為例,以布魯姆教育目標認知層次作為思維框架,探究指向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英語閱讀教學設計。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將教育目標中的認知層次分為:記憶(remember)、理解(understand)、應用(apply)、分析(analyze)、評價(evaluate)、創(chuàng)造(create)。布魯姆以這六個認知層面(見表1)提煉了一個思維框架[2]:
表1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六個認知層面
識記和理解層面的思維層次皆屬于低階思維。記憶層面是指語言知識的學習,理解層面是對信息的提取和理解,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大多停留在這兩個層面,對文本機械的學習,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應用和分析層面屬于中階思維,目的是要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深度的思考、比較和重組;應用層面思維指引導學生建立所學新知識與自己認知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讓學生打開思維;分析層面的問題,可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促進學生觀點的交流碰撞,積極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評價和創(chuàng)造層面的思維屬于高階思維。評價層面?zhèn)戎赜谝龑W生談論對文本中人物、作者觀點的看法;創(chuàng)作層面思維強調讓學生對文本知識進行重組和遷移并進行創(chuàng)新寫作和發(fā)表新觀點等。
有效的問題設計可架起學生對文本從表層認知到深層理解的橋梁。文本,即閱讀材料,是閱讀教學展開的基礎和根本?!白髡摺谋尽x者”是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必不可少的三個要素。文本,從作者角度視為作品,從讀者角度卻稱為讀物,是信息的載體,充當著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媒介。作者通過文本發(fā)出信息,讀者通過與文本的互動接收并處理信息。因而無論讀前、讀中還是讀后,任何一階段閱讀活動設計都應圍繞文本展開,鋪墊引入文本,分析理解文本,進而深入拓展文本,進入作者的思想和內(nèi)心[3]。仁愛版初中英語閱讀課《The Little Match Girl》內(nèi)容是學生熟悉的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片段,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找出關鍵詞、關鍵句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敘述故事的關鍵要素,根據(jù)故事起因、經(jīng)過、高潮、結尾的發(fā)展順序來復述文章;同時,通過深入文本閱讀,幫助學生對文本深層面理解,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本節(jié)課著重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引導他們對文本深層次思考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學生方能感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可貴,從而學會珍惜,懂得感恩,努力進取。
1.語言能力
本課在緊緊圍繞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鑒賞英語童話故事特點,對故事的要素五個W 和一個H 進行學習,并學會把握故事情節(jié)主要脈絡(the beginning-the development-the climax-the ending)。同時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和筆頭語言表達能力。最后的輸出活動使學生在學完本課后對英語故事寫作有一些初步的認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自己創(chuàng)寫,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
2.思維品質
本課在深度挖掘文本內(nèi)涵的過程中,重視引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努力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對學生思辨性思維品格的培養(yǎng)。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鼓勵學生進行多層次和多角度的思考。同時鼓勵學生發(fā)揚樂于助人的精神,積極動腦,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3.文化品格
整堂課以“小偵探”角色扮演,引導學生梳理文本細節(jié)和脈絡為主線,引導學生對本故事結局部分重新審視,激發(fā)學生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學會珍惜現(xiàn)在生活,感恩并能幫助他人。
4.學習能力
本節(jié)課側重引導學生在分析、評價、歸納后自己得出結論的高階認知層面,并且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同時培養(yǎng)學生能就不同的閱讀活動采用不同閱讀策略(如掃讀、跳讀、推理判斷等),提高英語閱讀技能。
按照布魯姆對思維層次的劃分,主講教師設計了六個思維層次的問題,結合教學片段進行分析:
1.圖片激活學生思維,引起興趣
【教學片段1】
T(Teacher):Do you know the story?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irl in the picture?
Ss(Students):Yes.The little match girl.She is poor.She is selling the matches.She is cold.She has no shoes…
閱讀教學的問題鏈和任務鏈像一條紐帶把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思維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它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理解,逐步領悟文本的主旨并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首先,主講教師展示幾張賣火柴小女孩活動的圖片,讓學生談論和描述小女孩境況,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并引起學生興趣。
【教學片段2】
T:Please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four parts according to the beginning-the development-the climax-the ending.Please use the reading skill-fast reading to complete the story map:Who,When,Where,Weather,What,Why.
Ss:The little match girl(who),on the Christmas Eve(when),in the street(where),selling matches and dead(what),feel cold and hungry(why),snowy,windy and dark(weather).
【教學片段3】
T:What were the different feelings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little girl?
Ss:The people were happy to celebrate the Christmas and getting together in the warm house.But the little girl was lonely and cold in the street.
【教學片段4】
T:Why she didn’t go back home?
Ss:Because her father will beat her.She was afraid to go home.
主講教師從結局出發(fā),以學生進行“小偵探”角色扮演為主線,開展閱讀文章,尋找小女孩死亡的“蛛絲馬跡”,通過圖片排序并根據(jù)起因、經(jīng)過、高潮、結局把故事分為四部分,讓學生清晰掌握故事情節(jié)脈絡,理解文章篇章結構;通過快速閱讀,提取故事發(fā)生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等);通過分段式閱讀,設置梯度問題,讓學生思考人們團聚(warm)與小女孩饑寒交迫(cold)進行對比,且有家不能回的原因,并讓學生細讀故事,由淺入深地理解文本和細節(jié)。
2.設置情境,讓學生與文本“對話”進行情感體驗
【教學片段5】
T:What did she see when the matches burning?What do the four matches stand for?
Ss:She saw a warm stove,a delicious roast goose,a beautiful Christmas tree,and her grandmother.Warmth,food,happiness,love and care.
T:What’s her real life?
Ss:Cold,hungry,painful,hopeless and lonely.
【教學片段6】
T:If you are the little girl,what do you want to see?
Ss:I want to see my friends,because I miss them.
I want to see many candies,because I want to eat....
【教學片段7】
T:Why did the little girl die in the end?
Ss:The bad weather,the poor family,the indifferent people and the cruel father.
應用和分析層面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四根火柴代表的含義及小女孩的現(xiàn)實慘境,凸顯主題cold 和warm 的對比;通過分析寒冷天氣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語言來鑒賞文章;進一步深入引導學生思考導致小女孩的死亡原因,除了冷酷的天氣和人們的冷漠表現(xiàn)外,還有家中父親對待小女孩的態(tài)度。最后聯(lián)系學生自身“假設你是賣火柴的小女孩,你希望看到什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進行談論,真正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和共情,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3.換位思考,感情升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格
【教學片段8】
T: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If you were a passer-by/her best friend/ her neighbor,what would you do?
Ss:True happiness comes from helping others.We should give others love,and help others…
I would buy the matches and give her some food.I would invite her to go home and celebrate the Christmas together.I would make friends with her…
【教學片段9】
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ding? Please rewrite the story to create a happy ending.
評價和創(chuàng)造層面思維,教師設置了開放性問題搭建語言輸出的橋梁。讓學生談談“如果你是路人/朋友/鄰居,你會怎么做?”教師給出引導性的問題和人物選擇,讓學生有自由選擇的空間,鼓勵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并激發(fā)學生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學生能感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彌足珍貴,從而學會珍惜,懂得感恩,努力進取。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鑒賞故事結局,啟發(fā)批判性思維,為寫作做鋪墊;最后讓學生開放性的改寫故事結局,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高階思維。
在本節(jié)閱讀教學過程中,主講教師以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為基礎,結合布魯姆教育目標認識分類理論設計閱讀教學,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將閱讀語篇活動化,把課堂還給學生。主講教師在處理閱讀文本時,以“小偵探”了解案情、分析案情為主線,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小女孩死亡原因,深入解析文本內(nèi)涵,讓學生感受文本中的warm 和cold,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元的思維能力,促進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實現(xiàn)閱讀教學中以布魯姆教育目標認識分類理論設計問題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的目標。
整堂課給學生留出了充足時間和空間思索,特別是在討論環(huán)節(jié),尊重學生的想法,主講教師做適當點評,把課堂還原給學生。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在輸出環(huán)節(jié)中關于改寫故事結局寫作部分,教師給出引導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教師要以文本為基礎,不僅要幫助學生更好突破難點、掌握知識、理解內(nèi)容,還要引導學生結合文本信息進行思考,并深入理解故事發(fā)展的脈絡,讓學生保持閱讀動力。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思維的系統(tǒng)性,全面把握文章結構層次,分析文章意義和作者意圖。構建思維導圖是對語篇材料的二次加工,層層剖析,有助于把分散的信息點串成信息鏈,能有效發(fā)展學生對文本提取信息,分析問題及語言遷移應用能力。以仁愛英語八年級Unit 4 Topic2 Section C《How can we protect ourselves from the earthquake?》為例,教師利用地震前、中、后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提取indoors 和outdoors 應該采取的措施,使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應用文本信息,學會靈活自救(如圖1)。
圖1 思維導圖
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有機一體。以讀促寫即擴大了閱讀的廣度,拔高了閱讀的高度,拓展了閱讀的深度,能有效促進閱讀輸入的語言知識內(nèi)化,使學生在充分理解語篇內(nèi)容后,能超越文本,從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能力。以仁愛英語八年級Unit 4 Topic1 Section C《Rainforests》為例,本文體裁為說明文,根據(jù)文體特點what-why-how,把握作者寫作意圖為呼吁人們保護熱帶雨林(如表2 所示)。學生通過對熱帶雨林特點和重要性的學習,加深對森林的認識,最后以讀促寫,通過寫一篇保護熱帶雨林倡議書,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學會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保護環(huán)境。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表2 Rainforests
2014 年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將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體系作為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要立德樹人,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初中英語閱讀課上,教師既要把英語作為一門溝通交流的語言,又要把英語作為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工具。一堂有效的英語閱讀課,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谛掳娌剪斈方逃繕苏J知層次理論,做到精于設問,善于引導,巧于點撥,進而使學生能夠自己思考、自主表達、自主實踐、自主探究,這樣才能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