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濤平
(龔濤平紫砂工作室 江蘇 宜興 214200)
在今天日益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中,飲茶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非常合適的休閑放松的形式,特別是加入了禪茶一味的元素之后,更加的具有儀式感。在紫砂誕生之初,就與許多的文人雅士產(chǎn)生了密切的聯(lián)系,正是在他們的大力宣傳下,“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美譽也隨之而來。
紫砂本身良好的透氣性和可塑性,用來沖泡茶葉最為合適不過了,宜興的紫砂藝人也牢牢的抓住了上天賜予的珍貴禮物,用自己聰慧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演繹出變化萬千的紫砂造型藝術,并且在其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對于紫砂藝術的獨特理解。
當許多的傳統(tǒng)手工藝術瀕臨消失的時候,紫砂還能夠保持良好的發(fā)展勢頭,并且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之上,不斷的開拓創(chuàng)新,終于形成了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也成為了宜興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在宜興丁蜀鎮(zhèn),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從事與紫砂有關的服務。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氛圍和時代背景之下,紫砂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其實用的功能,更多的是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體驗。
筆者的這件紫砂作品“傲梅壺”可謂是非常的傳統(tǒng)題材,但是在其中有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比較重視其中的實用功能,使其二者完美的結(jié)合起來,讓廣大的壺友既可以得心應手的喝茶品茗,又可以通過仿生的裝飾,感受到紫砂藝術的無窮魅力。
圖1 傲梅壺
此壺壺身敦厚圓融,扁而有力,非常的適合各種茶葉的沖泡,壺底平整,端莊穩(wěn)重,壺嘴、壺把和壺鈕的設計采用了梅花樹枝的形態(tài),上面的紋理清晰,老樹虬枝,把歲月的痕跡和風霜的打磨展示的淋漓盡致。壺嘴向上昂揚,小巧細膩,出水非常的爽利,壺把則是自然的圈卷,端握舒適,從端部延伸出來的幾枝梅花星星點點,花開爭艷,壺蓋壓合壺口,嚴絲合縫,氣密性良好,上面點綴的橋型壺鈕也非常貼切,把江南水鄉(xiāng)的韻味和梅花的多姿多彩凸顯出來,在壺蓋上面,還有許多的梅花裝飾,或盛開正艷,或已經(jīng)凋零,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和大自然的和諧。
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作品“傲梅壺”,筆者真正的設計意圖就是希望通過紫砂這種載體,把自己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梅花的元素充分的展示出來,在此過程之中,紫砂傳統(tǒng)的技藝手法和精氣神韻在作者深受的功力之下游刃有余,特別是梅花的細節(jié)處理,或含苞待放、或凌寒怒放,梅枝的姿態(tài)也在千回百轉(zhuǎn)之間達到了一定的平衡。這樣的紫砂壺無論是用來在茶座之上沖泡香茗,看著傾倒而出的玉液瓊漿,徐徐茶香飄來,宛如梅花幽香,融為一體,分不清現(xiàn)實與夢幻之間的距離。抑或是陳列在書房之中,供友人們把玩欣賞,也能夠看到主人的心性和品味,折射出我們中國文人秉承的那種格調(diào)和情懷,恰如傲雪寒梅,在蒼茫大地之上,帶給我們那鮮艷的一抹紅色。
關于梅花,我們最為熟悉不過了,宋代大詞人李清照在“漁家傲”中寫道:“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睂懗隽嗽谶@銀裝素裹的世界里,一樹寒梅點綴其間,人們從它的身上得知春天將要到來的訊息,而梅花在冰雪之中晶瑩剔透,宛如剛出浴的美人一般。這樣的贊譽雖然有些文人的矯情,但是卻充分的說明了梅花在我們國人心目之中的地位。
在古代,有著“梅妻鶴子”的癡情,梅花并不是什么高貴的樹木,也不會又偉岸的身軀,在大江南北都有它的影子,但是它傲立風雪,在嚴寒盛開的品質(zhì)卻折服了無數(shù)的國人。以梅花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不勝枚舉,詩詞歌賦更是多不勝數(shù),當我們通過這些元素去窺探梅花的時候,其實是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的那種堅持,“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樣淺唱低吟的詞句,僅僅是描繪梅花的情境么?不也是作者自顧自憐的內(nèi)心獨白么?之所以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其實就是梅花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精神和品質(zhì),最大程度是我們中國人文向往和追求的風骨,也是文化的延續(xù)和傳承。
在紫砂藝術之中,以梅花捏塑紫砂器型的代表“梅樁”,以陶刻梅花裝飾的子冶石瓢更是風靡至今,無論是以梅飾壺,還是以梅入壺,不同的手法都帶給我們對于梅花更多的感觸和寄托。筆者的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傲梅壺”就是在這一小小的紫砂壺上面,把梅花、梅枝的形態(tài)和融合起來,共同構(gòu)成了紫砂藝術的空間結(jié)構(gòu)和思想情感的體現(xiàn)。從這件作品之中,可以看出作者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捻熟于胸,也可以看到多年紫砂技藝實踐的集大成者。梅花的風骨、梅花的精神,在傲立風雪之中得到了更大的錘煉和放大,也在不同的藝術作品和形式的表現(xiàn)之中,傳播的更遠,更加的廣泛。紫砂藝術正是這樣一種完美的載體,讓我們通過紫砂,更加直觀的了解到東方神韻和國人的秉性,這也是藝術直指人心的力量之所在。
中國陶都,陶醉天下。宜興作為具有7000年歷史的陶瓷名城,曾經(jīng)在歷史上涌現(xiàn)出來許多的瓷器類型,都在不同的時期引領過當時的藝術潮流,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而紫砂藝術盡管只有短短的千百年時間,但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茶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播,紫砂占據(jù)了天時、地利和人和的各種因素,在時代發(fā)展的歷史巨變之下不斷的求實創(chuàng)新,終于走出了屬于自己的藝術道路,在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大背景下,成為了陶都宜興不可替代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