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敏,迪麗達·馬塔,賈麗霞
(新疆大學紡織與服裝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46)
纖維素是以D-吡喃葡萄糖基通過1,4-β 苷鍵形 成的具有線性結(jié)構(gòu)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1],綠色環(huán)保、生物相容、可降解[2-3],但是由于其高密集結(jié)構(gòu)以及分子間、分子內(nèi)存在大量氫鍵,纖維素的可及性和溶解性低[4-5],使廢棄纖維素的回收以及再利用均受到很大的限制。自從張俐娜團隊[6-7]發(fā)現(xiàn)NaOH/尿素/水溶液是環(huán)境友好、價格低廉的低溫纖維素溶解體系后,許多學者在該體系的基礎(chǔ)上添加ZnO、己內(nèi)酰胺等提高纖維素的溶解度[8-9],但是這些低溫體系僅能溶解可及性高的纖維素,如棉漿粕、竹漿、木漿以及紙漿等[10-12]。石巖[13]發(fā)現(xiàn)包含合適氫鍵受體與供體的添加劑有助于溶解聚合度較高的纖維素。氨基磺酸鈉有2 個氫鍵供體以及4 個氫鍵受體,類似于尿素(硫脲)有4 個氫鍵供體以及3 個氫鍵受體,有利于破壞纖維素分子的氫鍵。本實驗以聚合度較高的天然原棉纖維為原料,在優(yōu)化NaOH/尿素/硫脲/水溶液體系(SUT)的基礎(chǔ)上,添加少量氨基磺酸鈉以促進原棉纖維溶解,可應(yīng)用于廢棄棉織物和滌棉混紡織物中棉纖維的溶解和回收。
材料:原棉纖維[三師農(nóng)科所實驗地44 團14 連(南疆)],氫氧化鈉(NaOH,天津市致遠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尿素(天津市水晟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硫脲、氨基磺酸鈉(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雙氧水(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蒸餾水(自制)。
儀器:Y(B)802K 八籃恒溫烘箱(溫州市大榮紡織儀器有限公司),DF-101Z 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鞏義市英峪儀器廠),GP153 電子天平[奧豪斯儀器(常州)有限公司],TG16 湘儀臺式高速離心機(常州普天儀器制造有限公司),F(xiàn)YL-YS-128L 低溫保存箱(北京福意聯(lián)電器有限公司),SNB-1 數(shù)字式黏度計(上海菁海儀器有限公司),LEO-1430VP 掃描電鏡(德國Zeiss 公司),VERTEX 傅里葉紅外光譜儀(德國Bruker 公司),D8 Advance X 射線粉末衍射儀(德國布魯克AXS 有限公司),Q600熱重分析儀(美國TA 公司)。
取一定量棉纖維,剪碎后放入配制好的NaOH/雙氧水/水溶液中,95 ℃處理30 min,清洗至中性,再在70 ℃恒溫烘箱中放置12 h至恒重。
配制NaOH/尿素/硫脲/氨基磺酸鈉/水溶液,放入低溫保存箱內(nèi)預(yù)冷,達到所需溫度后將一定量原棉纖維放入其中快速攪拌一定時間。將得到的黏稠纖維素溶液倒入離心管內(nèi),以10 000 r/min 離心10 min,去除下面未溶解的部分,得到透明纖維素溶液。溶解率=(1-m1/m0)×100%,式中,m0為溶解前棉纖維的質(zhì)量,g;m1為溶解后棉纖維的質(zhì)量,g。
將透明纖維素溶液倒入1 000 mL 燒杯中,不斷加入蒸餾水并攪拌,直至出現(xiàn)白色絮狀物;靜置沉淀1 h,倒去上層清液,余下部分倒入離心管,以6 000 r/min離心10 min,過濾,清洗沉淀至中性,烘干,得到再生纖維素。
黏度:室溫下用數(shù)字式黏度計測量。
掃描電鏡:從烘干的纖維中取樣,粘在樣品臺上進行噴金,用掃描電鏡觀察。
傅里葉紅外光譜:原棉纖維以及再生纖維素70 ℃烘干12 h,研磨,通過KBr 壓片法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進行測試,掃描精度為4 cm-1,掃描范圍為400~4 000 cm-1。
X 射線衍射:用X 射線粉末衍射儀測試,波長λ=0.154 nm,電壓40 kV,電流40 mA,掃描速率10°/min。
熱重(TG):用熱重分析儀測試,溫度35~600 ℃,氮氣氛圍,升溫速率10 ℃/min。
采用L9(33)正交實驗優(yōu)化SUT 體系,得出氫氧化鈉、尿素、硫脲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為7%、6%、6%,此時棉纖維溶解率最佳(64.8%)。
2.2.1 氨基磺酸鈉用量
氨基磺酸鈉在棉纖維溶解過程中起輔助作用,其用量對棉纖維溶解性的影響見圖1。
圖1 氨基磺酸鈉用量對棉纖維溶解性的影響
由圖1 可知,隨著氨基磺酸鈉用量的增加,棉纖維溶解率增大,0.15%時,溶解率和黏度均達最大值(90.21%、86.8 mPa·s),與未添加氨基磺酸鈉相比分別增加了39.21%和37.41%。這是因為氨基磺酸鈉結(jié)構(gòu)中有2 個氫鍵供體和4 個氫鍵受體,可以更好地破壞纖維素分子的氫鍵結(jié)構(gòu),促進棉纖維分子中可及度低的高聚合度纖維素分子溶解[14]。
2.2.2 預(yù)冷溫度
由圖2可以看出,添加氨基磺酸鈉后,-12 ℃時溶解率以及黏度均最大(91.20%、89.59 mPa·s);溫度升高時,溶解率以及黏度不斷降低。這是因為棉纖維溶解是一個放熱過程,在低溫情況下,NaOH 使纖維素溶脹,穿透纖維素并破壞其分子內(nèi)和分子間氫鍵;另外,低溫時溶劑中的硫脲、尿素以及氨基磺酸鈉容易與棉纖維形成氫鍵,阻止纖維素分子重聚,使其均勻分散在溶液中。低于-12 ℃時,溶解率和黏度也降低。這是因為溶液中開始有大量溶質(zhì)(硫脲)析出,并且開始結(jié)冰。
圖2 預(yù)冷溫度對棉纖維溶解性的影響
2.2.3 攪拌時間
由圖3 可以看出,添加氨基磺酸鈉后,5 min 時溶解率達到61.83%,說明在添加氨基磺酸鈉的體系中,大部分棉纖維在5 min 內(nèi)已經(jīng)被溶解;隨著攪拌時間的延長,溶解率和黏度增大,20 min 時溶解率和黏度達最大值(91.52%、89.51 mPa·s);超過20 min 時,溶解率略下降。這是因為隨著攪拌時間延長,溶劑不斷滲入棉纖維內(nèi)部,從非結(jié)晶區(qū)到結(jié)晶區(qū),溶解率增大;但是超過20 min 時,溶液溫度不斷上升,溶解率降低,溶液也會發(fā)生凝膠化。
圖3 攪拌時間對棉纖維溶解性的影響
由表1 可知,添加氨基磺酸鈉后,優(yōu)化條件下的溶解率達92.00%,與未添加氨基磺酸鈉溶解體系相比增加了41.97%。由此可見,加入一定量氨基磺酸鈉有助于提高棉纖維的溶解度。
表1 未添加與添加氨基磺酸鈉溶解體系棉纖維溶解率對比
2.3.1 掃描電鏡
由圖4a 可知,原棉纖維是扁平的轉(zhuǎn)曲帶狀結(jié)構(gòu),表面光滑。經(jīng)過低溫溶解后,棉纖維開始溶脹變得粗大,出現(xiàn)彎折現(xiàn)象,表面變得粗糙,有裂紋(見圖4b)。這是因為經(jīng)過低溫溶解體系溶解后,棉纖維與NaOH結(jié)合溶脹,分子中的氫鍵被破壞;同時尿素、氨基磺酸鈉和硫脲分子中含有,可與棉纖維的—OH 形成新的氫鍵[15]溶解纖維素,棉纖維表面形貌發(fā)生明顯變化。再生纖維素則呈現(xiàn)絮塊狀(見圖4c),說明被溶解的棉纖維再生后容易發(fā)生團聚現(xiàn)象。
2.3.2 傅里葉紅外光譜
由圖5 可知,3 349 cm-1附近是棉纖維的特征吸收峰,由O—H 伸縮振動吸收導致;再生纖維素此處的吸收峰面積明顯增大,峰值向高波數(shù)方向移動,發(fā)生“藍移”現(xiàn)象[16],說明溶解體系破壞了棉纖維分子間的氫鍵,使—OH 增多,增大棉纖維的可及性,導致棉纖維溶解。1 645 cm-1附近是纖維素吸附水的吸收峰,由纖維素吸收水分導致;再生纖維素此處的吸收峰面積增大,說明纖維素吸收水分增加,混合溶劑體系破壞纖維素的分子結(jié)構(gòu),提高纖維素的吸水能力。1 430 cm-1處的吸收峰與纖維素Ⅰ晶型有關(guān)[17];再生纖維素中未出現(xiàn)該吸收峰,說明纖維素晶型發(fā)生變化。由此可見,棉纖維在添加氨基磺酸鈉的SUT 體系中溶解,未產(chǎn)生新的吸收峰,說明該過程是物理變化。
圖5 棉纖維(a)和再生纖維素(b)的傅里葉紅外光譜圖
2.3.3 X 射線衍射
由圖6 可知,棉纖維有3 個衍射峰,分別在2θ=14.8°、16.3°和22.6°處,對應(yīng)(101)、(101)和(002)晶面,是纖維素Ⅰ晶型的特征衍射峰;而再生纖維素的衍射峰在2θ=12.0°、19.9°和21.6°處,分別對應(yīng)(101)、(101)和(002)晶面,是纖維素Ⅱ晶型的特征衍射峰[18-19]。這表明棉纖維經(jīng)過添加氨基磺酸鈉的SUT 體系低溫溶解后,經(jīng)再生、重新結(jié)晶,已經(jīng)從Ⅰ型轉(zhuǎn)變?yōu)棰蛐汀T蚴窃撊軇┢茐牧嗣蘩w維的結(jié)構(gòu),使分子中的—OH構(gòu)象發(fā)生變化。同時,從衍射峰的強度還可以看出棉纖維的結(jié)晶度降低,原因是溶解過程中棉纖維發(fā)生溶脹,分子的氫鍵被破壞,導致結(jié)晶區(qū)被破壞。
圖6 棉纖維(a)和再生纖維素(b)的X 射線衍射圖
2.3.4 熱重分析
纖維素的裂解主要分為3 個階段[20-21]:(1)初始裂解階段(30~270 ℃),主要是纖維素中游離水的不斷析出、蒸發(fā);(2)主要裂解階段(270~380 ℃),主要是纖維素大分子結(jié)構(gòu)中的糖苷鍵和C—C 鍵斷裂;(3)殘渣裂解階段(380~600 ℃),主要是裂解后殘余物的再次分解,脫水、石墨化后最終生成炭和灰分。棉纖維和再生纖維素的TG/DTG 圖見圖7。
圖7 棉纖維和再生纖維素的TG/DTG 圖
由圖7 可知,初始裂解階段再生纖維素比原棉纖維的分解溫度低,由266.14 ℃降至230.55 ℃;主要裂解階段再生纖維素最大失重率分解溫度比原棉纖維低,由355.75 ℃降至341.49 ℃;殘渣裂解階段再生纖維素殘留率比原棉纖維多(19.20%、10.03%)。這表明添加氨基磺酸鈉的SUT 體系低溫溶解再生的纖維素熱穩(wěn)定性比原棉纖維差。原因是經(jīng)過低溫溶解再生后,棉纖維分子中的氫鍵斷裂減少,纖維素Ⅰ型轉(zhuǎn)變?yōu)棰蛐?,結(jié)晶度降低。
(1)在SUT 體系中添加氨基磺酸鈉,可使棉纖維溶解率提高41.97%,優(yōu)化溶解條件:NaOH、尿素、硫脲、氨基磺酸鈉質(zhì)量分數(shù)分別為7%、6%、6%、0.15%,預(yù)冷溫度-12 ℃,攪拌時間20 min。
(2)棉纖維經(jīng)過低溫溶解后出現(xiàn)裂縫、彎折,表面變粗糙,再生纖維素則呈現(xiàn)絮塊狀結(jié)構(gòu)。
(3)添加氨基磺酸鈉后,SUT 體系溶解棉纖維仍然是直接溶解;棉纖維晶型由纖維素Ⅰ型轉(zhuǎn)變?yōu)棰蛐?,結(jié)晶度降低;與原棉纖維相比,再生纖維素熱穩(wěn)定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