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琦鑫 周冬冬 劉 潔
(駐馬店市中醫(yī)院腫瘤科,河南駐馬店 463000)
肺癌在全球范圍內(nèi)均屬于高發(fā)性惡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在所有肺癌發(fā)病及死亡人數(shù)中可占80%,并且其中超過15%的患者將發(fā)生腦轉(zhuǎn)移,不僅增加疾病治療難度,也會大幅減少患者的存活時間[1-2]。以往,臨床通常采用鉑類化療藥物來抑制腫瘤或病灶部位的擴散,延長其生存期,但效果并不理想[3]。中醫(yī)治療肺癌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具有益脾補腎、活血化瘀、解毒等功效的養(yǎng)陰益肺湯能有效抑制肺癌細胞分化和轉(zhuǎn)移,改善患者臨床癥狀[4-6]。基于此,本研究就養(yǎng)陰益肺湯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NO、VEGF 水平及KPS 評分的影響進行如下探討。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6 年6 月至2019年6 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60 例非小細胞癌患者臨床資料,將采用GP 化療方案聯(lián)合養(yǎng)陰益肺湯治療的31 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將采用GP 化療方案治療的29 例患者納入對照組。觀察組男20 例,女11例;年齡43~75 歲,平均(58.35±5.43)歲;鱗癌10例,腺癌21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0 例;年齡42~76 歲,平均(58.62±5.53)歲;鱗癌9 例,腺癌20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采用GP 化療方案(順鉑+吉西他濱)聯(lián)合養(yǎng)陰益肺湯治療,所有患者化療前均經(jīng)血管超聲檢查排除靜脈血栓的存在,化療方式:順鉑20mg/m2,1 次/d,連用3d 靜脈滴注;吉西他濱1000mg/m2,d1、d8 靜脈滴注?;熀?d 開始服用自擬養(yǎng)陰益肺湯治療,藥方組成:太子參30g,黃芪30g,雞內(nèi)金30g,雞血藤30g,女貞子30g,白花蛇舌草20g,白術12g,麥冬15g,茯苓12g,半枝蓮15g,杏仁10g,五味子15g,生薏苡仁15g,浙貝母10g,桔梗5g,香附5g,甘草6g。每日1 劑加清水500mL 煎至200mL,早晚各溫服100mL。3 周/療程,連續(xù)治療2 個療程。1.2.2 對照組:采用GP 化療方案治療,治療藥物和用量同觀察組,連續(xù)治療6 周。
1.3 評價指標:①KPS 評分[8]:治療前、治療6 周后,采用KPS 評分量表從病情、正常活動和生活自理程度3 個維度進行評價,總分10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健康狀況越好;②血液指標:治療前、治療6 周后,抽取兩組靜脈血5mL,3000r/min 離心10min得血清,采用硝酸還原酶法檢測NO 含量;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VEGF 水平;③隨訪并比較兩組1年后生存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22.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nèi)用配對樣本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KPS 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KP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 周后,兩組KPS 評分均提高,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KPS 評分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KPS 評分比較 (±s)
?
2.2 兩組NO、VEGF 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血清中NO、VEGF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 周后,兩組NO 水平較治療前提升,VEGF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變化幅度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NO、VEGF 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NO、VEGF 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
時間 組別 NO(nmol/L) VEGF(pg/mL)治療前 觀察組 685.45±65.26 608.18±68.30對照組 670.33±69.14 609.29±69.68 t 值 0.871 0.062 P 值 0.387 0.951治療后 觀察組 948.23±90.22a 334.54±38.75a對照組 735.25±85.25a 471.53±42.41a t 值 9.384 13.074 P 值 0.000 0.000
2.3 1 年后生存率:觀察組1 年后生存率41.94%,高于對照組17.2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51,P=0.037)。
血清NO 是由血管內(nèi)皮、上皮細胞以及血小板釋放的血管活性物質(zhì),部分神經(jīng)細胞也可能產(chǎn)生NO,有促進肺血管擴張的作用[9]。VEGF 可特異性結合血管內(nèi)皮細胞使血管通透性增強,不但可以促進內(nèi)皮細胞 分化增殖,還能促使炎癥因子滲出,加速腫瘤細胞增殖、轉(zhuǎn)移,其表達水平與肺癌的嚴重程度呈正比關系,因此,抑制VEGF 的表達可減少癌細胞的增殖分化,對臨床肺癌治療具有指導意義[10]。有研究認為,VEGF 可介導NO 的合成,而NO 也能調(diào)節(jié)腫瘤細胞VEGF 的合成釋放。因此,本研究認為NO 與VEGF 在腫瘤細胞增殖、分化過程中存在某些反饋機制,應據(jù)此對該疾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祖國醫(yī)學認為,人體陰陽失衡、正氣虧虛、臟腑機能失調(diào)是導致氣滯血瘀及痰毒積聚于肺部的主要原因。非小細胞肺癌在中醫(yī)中歸屬于“肺積”或“息賁”等范疇,該病因虛而起,因虛入實,屬于本虛標實之癥,肺氣虛損而淤血滯留于肺,肺失宣發(fā)致痰阻、胸痛、咳嗽,根據(jù)肺癌發(fā)病機制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益氣補肺為主。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6 周后,觀察組KPS 評分、NO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VEGF 水平低于對照組,1 年內(nèi)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表明養(yǎng)陰益肺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能提升血清NO 水平,降低血液中VEGF 濃度,在改善患者預后方面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在于,本研究所用的養(yǎng)陰益肺湯是經(jīng)臨床應用實踐后加減配伍而成,方中太子參可益氣生津、補脾潤燥;黃芪是中藥中補氣良藥,具有利水消腫、益衛(wèi)固表、益氣之功效;雞內(nèi)金可健胃消食、通淋化石;雞血藤可舒經(jīng)活絡、補血行血;女貞子有滋腎益肝的功效;白花蛇舌草可清熱利濕、解毒消痛;白術有益氣健脾、利水燥濕之功;麥冬補脾胃生津、潤肺養(yǎng)陰、消除煩躁;茯苓健脾安神、利水滲濕;半枝蓮清熱解毒、化瘀利尿;杏仁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生薏苡仁健脾益胃、利水滲濕、清熱排毒;五味子滋陰補腎、寧心安神、斂汗生津;浙貝母清熱化痰、軟堅散結;桔梗利咽、宣肺、祛痰;香附疏肝理氣,消食解郁;甘草清熱解毒、補氣健脾、緩解止痛,調(diào)和諸藥。以上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益氣養(yǎng)陰、補脾潤肺、活血化瘀之效。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能提升T 淋巴細胞亞群中CD3+、CD4+表達作用,還能通過下調(diào)患者VEGF 水平加速腫瘤細胞凋亡,提升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效果。謝輝等研究證實,采用半枝蓮提取物治療腫瘤小鼠能通過抑制腫瘤細胞中VEGF 的表達阻滯內(nèi)皮細胞血管生成,抑制腫瘤增殖。根據(jù)上述研究結果分析,補肺化瘀湯中的藥物成分能有效抑制VEGF 的表達,并調(diào)節(jié)NO 生成機制,提升血清NO 水平,從而控制非小細胞肺癌進展,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養(yǎng)陰益肺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能提升患者血清NO 水平,降低血液中VEGF 濃度,在減輕病癥、改善預后方面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