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程輝
摘? 要: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的主體性,才能夠達到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標準,學生才可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增強自身閱讀理解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加深文本理解。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多元化解讀;小學語文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是學生真正接觸到書面知識的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人文教育的關鍵時期。閱讀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言語組織能力,也可以加強學生的思考問題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想象自己、思考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學生通過閱讀、學習、總結和思考自己。因此閱讀是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工具。
漢語的主觀性很強,如果刻意尋求唯一的答案,對學生是有害的,會造成學生學習變得被動。就目前的教育觀念而言,這是非常糟糕和失敗的。所以,個性化閱讀是對閱讀本質的主觀回歸。如果要重返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個性化閱讀就必須回歸文本,讓學生和課本對話,敢于直接提問。培養(yǎng)思維的本質是擺脫學生思維的束縛,使學生走向作者,走進作品中去,在閱讀中體驗人生的跌宕起伏、社會的多元、善惡,這才是語文課堂的本來面目。
二、個性化閱讀及多元化解讀的策略
(一)教師有效提問,激發(fā)學生提問
在抓住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老師應該幫助學生解決課文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向學生針對該文本提出問題。提問的目的不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是為了使他們能夠更有效率地思考。這也是嚴格執(zhí)行了新課程標準,這樣,學生可以掌握語言學習的基本方法,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實際教學中,老師需要精心設計主要問題,用幾個關鍵詞進行提問,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討論和交流中深入、個性化地解讀文本。
對學生來說,要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做到真正的獨立閱讀,真正做到以文本為基礎,和課本對話,和作者對話,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挖掘。對學生來說,由于經(jīng)驗和認知基礎的限制,閱讀文章有時很難找到出口,往往會迷失在文本中,脫離文本,無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老師需要依靠生活,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進而主動解疑釋惑。
(二)增加學生閱讀興趣
在以課文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個體閱讀能力的過程中,老師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經(jīng)過這種有效的拓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接受文化的影響,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水平,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這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的同時,可以讓他們提高閱讀品味。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需要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相互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鍛煉自身個性閱讀能力的同時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中來。
個性化閱讀的有效引導應以課程目標為基礎,注重語言的形式,尊重文本的意義。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充分重視對文本的解讀,注重課文內容的有效整理,有效把握文本內容,進而引導學生加強個性化閱讀,對文本進行多元化解讀,提高學生的個性化解讀能力,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謝傳僑. 扎實文本解讀,尋求學習真義——淺談培養(yǎng)老師解讀文本能力之我見[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8(07):268.
[2]石現(xiàn)芳. 淺談落實文本多元解讀與發(fā)展學生個性的策略——以第三學段為例[J]. 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7(0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