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英
我們從兒童的天性和需求出發(fā),針對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封閉性模式,提出了一種新的閱讀理念——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并開展了基于兒童視角下的小學開放性閱讀模式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研究,力求通過讓學生大量地閱讀,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我們以校園為起點,延伸至家庭、社區(qū),營造共建共享的大閱讀生態(tài),營建“目之所及都有書籍,足之所至皆為書房”的閱讀氛圍。
一、閱讀的現(xiàn)狀和出現(xiàn)的問題
從幼升小一直到高考的全面改革,對“大語文”教學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開放性閱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必將成為新課程改革后的教學主旋律。當前學生閱讀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閱讀量少,閱讀內容單一。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是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閱讀目的呈現(xiàn)功利化。大家普遍認為,閱讀只是為了考試時獲取高分,這就導致了學生的閱讀長期停留在課本和教輔類圖書上。
2. 閱讀時間少,沒有閱讀習慣。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學生課業(yè)負擔較重,閱讀方式和閱讀活動比較單一。再加上大部分學生都在課外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占據(jù)了大量的時間。這樣學生的閱讀時間就少了,更不用說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習慣了。
3. 缺乏科學的閱讀評價機制。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缺乏有效的閱讀評價機制,教師多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進行教學設計,忽視了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教學缺乏科學化。再加上部分教師采取“放羊式”的閱讀教學,對學生缺乏有效的閱讀指導,這樣學生的閱讀品質就很難得到提升了。
改變以上這些閱讀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因此,我們進行了“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基于兒童視角下的小學閱讀開放性模式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研究。
二、小學開放性閱讀“六化”模式
基于兒童視角下閱讀空間、方式、內容、習慣、評價及宣傳上的開放,我們構建了“六化”的開放性閱讀模式,旨在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打開一條新的渠道,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片新的閱讀天地。
1. 自由的閱讀——閱讀空間覆蓋化。通過5年的實踐,閱讀空間初步實現(xiàn)了全方位覆蓋。每個學生書包里都有一本課外書,班班都有圖書角,學校有閱讀基地,社區(qū)有城市書房、職工書屋,每個學生家庭都建立了微型圖書角……讓學生目之所及都是書,隨時隨地都能閱讀。
2. 有序的閱讀——閱讀時間常態(tài)化。小學階段,知識的寬度比深度更重要,廣泛的閱讀和興趣的培養(yǎng)比成績更重要。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把閱讀放進學生每天的日程里,確保學生閱讀時間的常態(tài)化。一是每日三讀:晨誦、午讀、睡前讀,每周三下午的二、三兩節(jié)為閱讀指導課;二是每天閱讀時間30分鐘以上,放假時為1小時以上;三是每天閱讀時間要相對固定。當然,這些都不是死板的規(guī)定,具體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情況來調整。
3. 豐盈的閱讀——閱讀內容多樣化。我們打破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采用一種開放式的方式,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既利用教科書引導學生學習語文,又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充分開發(fā)各種閱讀資源包,利用課程資源,打造大容量、多角度、同主題的“1+X”主題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立體的、開放的、基于兒童視角的“課外閱讀課內化,主題閱讀課程化”的“大語文”教學之路。
4. 動態(tài)的閱讀——閱讀活動課程化。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教師都要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賦予學生權利,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大閱讀”的習慣。我們將閱讀活動融入學科課程,要求學生、教師、家長必須轉變認識,要對閱讀引起足夠的重視。
5. 多元的閱讀——閱讀文化磁場化。
(1)閱讀環(huán)境的磁場效應。我們著力打造專業(yè)閱讀共同體:要求教師做閱讀的領跑者,只有教師善于閱讀,才能推動學生閱讀;要求每位家長每天抽一些時間陪孩子進行親子共讀,只有家長愛上閱讀,才能更好地推動孩子閱讀。通過父母與孩子,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閱讀推動,形成磁場效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真正形成一個有著共同生命譜系的閱讀共同體。
(2) 多渠道推廣輻射。利用課題研究來輻射引領,帶動整個“教研片”的課題研究;創(chuàng)建“家長讀書沙龍”,面向社會,每周二、四開展讀書活動;與社區(qū)共建城市書房和職工書屋,掀起了“家校社”的讀書文化運動。我們還多次到各地送教送培進行閱讀推廣活動,還與臺灣兩所學校舉行經典共讀展示活動,不斷地把閱讀思想四處播撒,實現(xiàn)讓閱讀如呼吸一樣自然、讓閱讀提升全民素質、讓閱讀成為所有人的行走符號的教育理想。
6. 有效的閱讀——閱讀評價數(shù)字化。學校在線下傳統(tǒng)閱讀評價的基礎上,借助月芽閱讀平臺、梯航網(wǎng)測試平臺,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每個學生都能借助月芽閱讀平臺和梯航網(wǎng)測試平臺提供的書目進行閱讀、測評。教師通過對學生閱讀量和閱讀質量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掌握班級每個學生的閱讀情況,從而可以有的放矢地對每個學生進行指導。我們還與圖書館合作,利用大數(shù)據(jù)制訂了“平潭城中小學閱讀評價系統(tǒng)”,從班級、年段到學校,再從學生、教師到家庭,逐級分層評價分析,用數(shù)據(jù)說話,使閱讀實效更具透明性和直觀性,從而增強了閱讀的可操作性。這種線上線下雙軌制的閱讀測評,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使閱讀評價更科學、更有實效性。
三、小學開放性閱讀“六化”模式的成效及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1. 學生閱讀習慣與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跳讀法、掃讀法、一目十行法等快速閱讀法的訓練,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全方位的共讀,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閱讀習慣。
2. 閱讀助推教師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這幾年,通過開放性閱讀模式的實踐研究,促進了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增強了教師的科研意識。在各級各類比賽中,我校教師都頻頻獲獎。
3. 打造過硬的閱讀品牌。閱讀成為我校一張亮麗的“名片”,我們盤活校內外的人力資源和環(huán)境資源,與社區(qū)共建“中國好老師”基地校,影響帶動周邊的學校,不僅把閱讀的理念輻射到本“教研片”,拉動本“教研片”各校齊發(fā)展,還實現(xiàn)了跨區(qū)域的推廣。
雖然這項研究已經進行了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要真正做到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還需要我們在教學時要將閱讀融入,要創(chuàng)設具有生命與活力的閱讀課堂,要開發(fā)出更多適合學生的閱讀課程。另外,開放性閱讀“六化”模式推廣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待于加強,還需要更多教師、家長及其他有關人士的支持和參與,讓更多的資源得以利用。
(作者單位:福建省平潭城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