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宙 著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1.5
30.00元
張吉宙
兒童文學作家,閱讀推廣專家,青島市文聯(lián)簽約作家,齊魯文化之星。主要作品包括《青草灣》《燕明刀》《孩子劇團》《五彩繩》《我的灣是大海》等。作品曾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yōu)秀出版物”,榮獲冰心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泰山文藝獎等。
本書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熱點,關注第一代城市打工者及其子女的生活現(xiàn)狀,關懷少年的心靈成長,深入思考中國普通家庭在新時代面臨的問題。13歲少年谷雨的爸爸是琴島的第一代打工者,經(jīng)過多年奮斗,在琴島扎根立足。爸爸因勞累而生病臥床,掛念當年和工友們一起吃過的幾道特色菜。谷雨為了尋找這些菜肴,坐上復興號列車,開啟了對父輩奮斗歷程的追溯。
谷雨家在四樓,白露家在對面那幢樓的四樓。白露是他的同學,倆人還是同桌,關系很好,無話不談。
白露長得很好看,高挑個兒,瓜子臉,大眼睛,白皮膚,性格內向,有些任性。不愛笑,話不多。喜歡寫詩,一副多愁善感的樣子。
谷雨說她像林黛玉。白露就說谷雨既像一個演員,又像一個導演。這是因為,谷雨長得很瘦,個子不高,劉海兒下面一雙小眼睛,一笑就瞇上了。兩顆略大的門牙,像兩粒排列整齊的、一致對外的石榴籽兒,閃著鮮亮的光。
他倆的名字挺有趣,聽上去都與二十四節(jié)氣有關。有時候,同學們把他倆的名字連起來,亂喊一通:“谷雨,白露。二呀二十四?!睕]什么道理,純粹是鬧著玩。
班里有兩名同學,愛給別人起外號,他們給谷雨起了個外號:廚子。谷雨挺喜歡這個外號的。他給爸爸做飯這件事,學校的師生都知道,老師們夸他,同學們也都很佩服他。
白露偷偷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口哨少年。這個外號,只有他倆知道。谷雨喜歡吹口哨,吹得很好聽。他把“口哨少年”用作微信昵稱,頭像是他站在海邊拍的照片。白露的微信昵稱是:水邊的阿狄麗娜,頭像是一架白色的鋼琴。
此刻,他沒看見白露的身影,不知她聞到“槐花清蒸魚”的香味了沒有?
白露對他說過:“你做飯的時候,我站在陽臺上,就能聞見香味。”
谷雨也對她說過:“你彈琴的時候,我在家就能聽到?!?/p>
魚做好了,魚香和著槐花的香味飄散開來。爸爸聳著鼻子:“好香!好熟悉的味道。”
他嘗了一口,咂咂嘴,連聲說:“好吃!好吃!跟你奶奶做的一個味道?!?/p>
媽媽嘗了一口,驚叫一聲:“天哪!還真是當年的味道?!?/p>
谷雨一吃,槐花幽幽的香氣絲絲入心,魚肉不散不碎,清香軟嫩。
爸爸吃得很投入,筷子一直沒停下來。
谷雨很開心,好久了,他終于再次看到爸爸吃起飯來那么香。他一拍腦袋:“爸,我一腦袋菜譜,還不如一道‘槐花清蒸魚?!?/p>
爸爸抹了一下嘴:“跟你說吧,我也有一個菜譜,那上面的菜,獨一無二。最近我一直在想,要能挨樣吃上一口就好了?!?/p>
谷雨急忙湊上去問:“爸,什么菜譜?快告訴我,我一樣樣地給您做?!?/p>
“告訴你也沒什么,只是那些菜啊,食材不好找,其中有一味佐料,說好找也好找,說不好找也不好找。離了它,那種味道出不來?!?/p>
“爸,您就別賣關子了,快告訴我。什么食材我找不到?什么佐料我找不到?什么味道我做不出來?”
爸爸拉著谷雨的手,微微笑著,報出幾道菜名:
佛跳墻,野餛飩,脂魚餃子,瓤子餅,頂黃菠菜,雪底芹芽,冰雪鯽魚湯,二十四橋明月夜,豆面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