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開菊
摘? 要:抓好新時代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梳理大學生黨員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調研組運用抽樣問卷調查、工作走訪等方式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現狀進行了調研,并針對調研數據和材料展開分析,提出工作建議。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 黨員; 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6-0088-03
高校教育的初心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大學生黨員是從大學生中挑選培養(yǎng)出來的先鋒,是黨和國家下一個百年目標的主要踐行者。當前,圍繞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而開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頗豐,但仍需完善。調研組在前述成果基礎上開展了進一步調研分析,以期為研究成果的完善發(fā)揮應有作用。
一、當前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相關數據抽樣情況
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當前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課題組組織開展調查和走訪,隨機抽樣600名在校大學生黨員進行問卷調查并開展訪談,抽樣情況如下:
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2. 描述性統(tǒng)計(M±SD)
3. 回歸分析
以上數據中,將黨建教育情況、學習方式與內容、管理運行機制作為自變量,將教育成效作為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詳情見表3)。通過分析,模型R方值為0.872,意味著這三個因子可以解釋教育成效87.2%的變化原因,其中黨建教育情況占到了26.5%,學習方式與內容占到了47.1%,管理運行機制占到了27.6%。對模型進行F檢驗時發(fā)現模型通過F檢驗(F=971.177,p=0.000<0.001)。另外,針對模型的多重共線性進行檢驗發(fā)現,在調研組設置的模型中VIF數值都在5以下,意味著不存在著共線性問題。
(二)基于抽樣數據的問題分析
結合以上幾組數據分析,對當前高校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調研組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當前高校對大學生黨員教育的力度還不夠。主要表現為:一是部分高校支部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重視度稍顯不夠。在走訪中,調研組了解到個別大學學生黨支部對其黨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理解和把握不到位,“重入黨前培養(yǎng)輕入黨后教育”的現象依然存在[1]。
二是大學生黨員教育和管理的強度還不夠。被調研黨組織的黨員集中教育培訓的時間部分尚未達到規(guī)定要求,主要是高年級黨員比例大的現象較多,高年級黨員外出實習實踐后,黨員集中教育培訓的要求落實力度不夠的現象較為普遍。
三是大學生黨員教育深度不夠。存在學生不求甚解的現象,通過研討學習等較為深入的方式引導進行真學、真做的情況不多。此外,學生黨支部工作重心更多放在黨員發(fā)展上的情況較為普遍,對入黨后黨員的教育思考不夠、舉措不多、成效不理想。
2. 當前高校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力度不夠。一是教育方法單一。調研發(fā)現,部分高校學生黨支部對于大學生黨員的教育方式方法還是主要停留在開展支部理論學習、聽支部書記講黨課等傳統(tǒng)形式,而運用現場學、實踐學、研討學與專業(yè)學習結合學等方式不多,利用多媒體、網絡、大數據等載體創(chuàng)新開展教育的情況缺乏。
二是對教育的目的和意義理解還不到位,導致個別學生支部存在只重形式不重內容的現象。有的高校學生黨支部為完成黨建年度目標考核任務或應付上級關于黨建工作的督察和巡察而機械地開展黨員教育工作,忽視教育效果。有的學生黨支部為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仍存在簡單轉述會議精神、以通知作為已經落實到位依據的現象。
3.當前高校對大學生黨員教育效果有待強化。受網絡信息化、國際政治形勢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受大學生黨員教育方式方法的局限、教育力度不夠等因素的影響,當前大學生黨員教育效果還存在差距和不足,如:一是個別青年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還不牢固和堅定。調研結果顯示,入黨動機方面,多數大學生黨員是端正的,但仍有個別學生出現功利化傾向,應該引起高校各級黨組織的重視。二是對大學生黨員教育與當前高校思政工作結合開展還不夠。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中央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文件以來,各高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思政活動,取得較好效果。但走訪中發(fā)現,黨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結合還不夠,活動內容沒有很好地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未能較好地、科學地解答現實生活中大學生黨員遇到的困惑問題[1],從而一定程度上沒能調動大學生黨員積極性,導致教育效果的不佳。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對策建議
1. 以堅持不懈抓支部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的恒心,切實增強基層學生黨支部的組織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fā)展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鶎狱h組織是黨的全部戰(zhàn)斗力和生命力的基礎,要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將基層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2]。
學生黨支部既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抓好黨建,也要適應大學生的身心特征,充分發(fā)動全體黨員共建自己的政治家園,在支部積極營造良好風氣,引領學生黨員做刻苦學習和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表率,進而形成銳意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團結一致和積極向上的精氣神。
2. 以積極統(tǒng)籌“多元”資源力量的齊心,夯實學科建設、黨校培訓、班團培育的支撐作用。
一是把黨性教育和專業(yè)學習、黨員職責和個人發(fā)展有機融合,將課程思政建設與支部教育管理有效融合,充分調動教師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感悟,把黨性體現在學習上,書寫在大地上。
二是充實高校黨校師資力量,豐富培訓內容,創(chuàng)新培訓形式,將優(yōu)秀黨課設置為公選課[3],完善培訓模塊,開設藝術黨課、素質黨課。
三是注重發(fā)揮班級和團支部對學生黨員的教育和培養(yǎng)作用,大學生黨員從團支部中推優(yōu)產生且保留團籍,學習生活在班級且服務于班級,參與班級事務管理,要樹立“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帶動一間宿舍、幫助一名同學”的教育目標,實現一個學生支部引領一個班級(專業(yè)、社團)。
3. 以持續(xù)不斷強化政治建設的忠心,提升大學生黨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大學生黨員是當代大學生中的先進分子代表[4],是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骨干。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們黨齡短、接觸社會不多,缺少持久的黨性鍛煉,在思想上、認識上仍不夠穩(wěn)定,高校學生黨支部應該做好他們入黨后的進一步教育管理。
在抓支部建設的過程中,務必要將對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引領放在首位,圍繞樹牢理想信念根基這一要求,不斷強化黨性修養(yǎng),在引導大學生黨員積極投身實踐淬煉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其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zhí)行力。通過以上措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為他們政治上的健康成長扣好政治生命的第一??圩印?/p>
4. 持之以恒開展政治理論和專業(yè)技能學習,切實提升大學生黨員的學習能力。大學生黨員實現自我價值的基本要求就是刻苦學習、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要聚焦專業(yè)學習,著眼能力提升,明確學習目標,做好大學生成長長期規(guī)劃,幫助他們實現全面發(fā)展,將個人能力提升與黨的建設事業(yè)緊密聯系,學以致用,知行并進。
5. 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切實提高學生黨員服務地方社會發(fā)展的人才潛力。對于高校來說,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其主要目標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主要任務是在培養(yǎng)一批政治素質過硬,即 “四個意識”牢固、“四個自信”堅定、“兩個維護”堅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骨干。
因此,對大學生黨員要加強服務地方社會發(fā)展的能力教育,充分發(fā)掘人才潛力,發(fā)揮人才優(yōu)勢,通過政治引領不斷強化大學生黨員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踐行的榮譽感、歸屬感和使命感[5]。
三、結語
總之,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是我們黨整個黨員隊伍教育管理的一部分,對其進行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永遠在路上,高校各級黨組織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更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和高校所屬上級黨組織等各方的統(tǒng)籌和推進才能取得更實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王蓮華. 創(chuàng)新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基于對全國18所高校的調查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 (09):72-79.
[2] 人民出版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6.
[3] 魏可嘉,何莉輝,陳京輝. 河北省高校黨?,F狀調[J]. 統(tǒng)計與管理,2014(12):21.
[4] 劉云. 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5] 周雪銀,官千翔. 淺談當代大學生如何學習馬克思主義[M]. 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9(03):168-169.
(薦稿人:奉振,貴州民族大學黨建研究所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