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新
出版工作是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而主題出版是發(fā)揮出版記錄歷史、宣傳真理、資政育人功能的重要載體,也是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有效渠道。做好主題出版工作,是出版界的重要使命。對于人民日報出版社來說,做強做優(yōu)主題出版不僅是一項文化要求,更是一項政治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
人民日報出版社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出版導向,緊緊圍繞黨和國家改革發(fā)展的大局、大勢和大事,緊扣時代主題、講好中國故事,充分發(fā)揮出版聚心鑄魂的作用,積極踐行黨報出版社的職責使命。
人民日報出版社創(chuàng)建于1956年8月,當時負責報社的出版、印刷、發(fā)行、人事、財務、后勤保障等工作,是人民日報編輯部的全面保障部門,與現在出版社的概念不同。后來停辦,1978年恢復建制,專營圖書出版業(yè)務。1982年6月,人民日報設立出版社編輯部,作為報社的一個編輯部門(司局級單位);1990年6月,改為人民日報出版社,實行獨立核算。2010年12月,完成轉企工作,2014年12月,改制為人民日報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F在已形成黨政、新聞、文史、公職考試四大出版方向,年發(fā)貨碼洋4億元。
在理論研究、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方面,出版不僅具有系統深入的優(yōu)勢,而且具有獨特的傳播價值;圖書具有其他傳播媒介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配合報網端微,因此,在優(yōu)勢互補、此長彼長的人民日報全媒傳播格局中,圖書出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黨中央機關報下屬出版單位,人民日報出版社是人民日報獨特地位和職責使命在圖書出版領域的重要延伸和體現。60多年來,人民日報出版社依托人民日報的資源優(yōu)勢、人才優(yōu)勢和傳媒優(yōu)勢,始終堅持出版治國理政圖書、出版文化傳承圖書、出版讀者枕邊圖書。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版《人民日報思想評論集》《毛主席在蘇聯的言論》《莫斯科會議的宣言》,到八九十年代出版《紀念與回憶》(鄧穎超著)、《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高舉偉大旗幟創(chuàng)跨世紀輝煌》,再到進入新世紀后出版《我是共產黨員》《六個為什么》《精神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最新闡釋》《大變局:中國經濟發(fā)展新趨勢解讀》等,無一不是積極踐行黨報出版社職責使命的具體體現,曾被中宣部閱評小組、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價為:作出了“報書互動的有益嘗試”“很好地體現了人民日報出版社的辦社宗旨”。黨的十八大以來,主題出版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人民日報出版社推出300余種高質量主題出版物,在宣傳黨中央治國理政和管黨治黨顯著成就,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等方面積極履行職責。在北京開卷發(fā)布的2021年1-5月零售市場主題出版碼洋占有率排行中,人民日報出版社位列全國第8名。
自2003年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提出實施“主題出版”工程,18年來主題出版的內涵進一步明晰,外延進一步拓展,從最初集中于政治讀物,逐步擴展至關注黨、國家和社會的核心問題,以及滿足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等方方面面。在新時代背景下,人民日報出版社越來越重視從政治性、文化性和時代性的高度,從全局性、整體性、發(fā)展性的視角看待主題出版,選題也更趨豐富,注重將傳播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政治、歷史和文化結合,高度、深度和溫度兼具。
被廣大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奉為“寫作范本”,讓“習近平用典”成為專有名詞……作為一本主題圖書,《習近平用典》之所以自2015年出版以來一直暢銷不衰、廣受歡迎,就源自其推陳出新,將傳統文化典故賦予了“新生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文章回答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方面的深刻思考。這些講話和文章中,精妙的典故信手拈來,廣博的引用貫通古今?!读暯接玫洹丰槍κ杖肫渲械拿縿t典故,解讀闡述總書記用典的現實意義,詮釋古典名句的深邃寓意,讀者既可以在用典中追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活水,又能在古為今用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中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主題鮮明、內涵豐富、感染力強,使這本主題圖書兼具學習參考、文化熏陶、案頭工具等多種功能,被媒體和讀者評價“是一部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讀本”“是提升黨員干部個人素養(yǎng)與政治理論水平的好教材”“將對進一步改進文風起到很好的作用”“通過典故、解讀、釋義三者巧妙的組合,不僅構成一個政治+文化的完整體系,而且使不同讀者從中獲得政治、歷史和文化多方面教益”……截至2021年9月中旬,《習近平用典》第一輯、第二輯已累計發(fā)行390余萬冊;輸出韓文、阿拉伯文、日文、泰文、西班牙文等20余種版權,成為國際社會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窗口,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系統、全面、客觀反映毛澤東主席視察全國各地的權威著作《毛澤東離京巡視紀實(1949-1976)》,既注重史料收集整理的系統性、權威性,又注重專題歷史研究的深刻性、可讀性,不僅在史料方面能給專業(yè)人員提供借鑒,為進一步研究評價毛澤東主席治黨治國治軍思想提供鮮為人知而頗有價值的參考資料,而且兼具文學性和知識普及性,可以滿足普通讀者深入了解領袖人物生平生活的需要。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巡視員夏遠生評價該書“所寫所記所論所評,內涵和外延都有深化和拓展,達到了其他同類著述難以企及的深度、廣度、厚度和力度”“學術價值、原創(chuàng)性、鉆研功夫、創(chuàng)新思維和編寫方式,都有其高度和特色,值得肯定”。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把握時代脈搏,感知時代溫度,將時代特色融入圖書,才能彰顯主題出版的無窮魅力。近年來,人民日報出版社的主題出版緊跟時事熱點、與時代“同頻共振”,關鍵時刻有關鍵作為,在中央重大戰(zhàn)略部署宣傳上力爭全覆蓋,為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文化環(huán)境,發(fā)揮主題出版在凝聚社會共識、引導社會輿論方面的積極作用。
在選題特色方面,充分發(fā)揮媒體出版社的優(yōu)勢,注重新聞敏感性和選題預判力的結合。尤其是近年來,依托人民日報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思路,深入踐行“四力”,穩(wěn)妥把握“時度效”,以黨報出版人敏銳的出版意識提前甚至超前謀劃、精準布局,科學把握出版節(jié)奏、動態(tài)調整出版周期,既不“撞車”,也不“斷檔”,切實保障在每一重要時間節(jié)點都推出高質量主題圖書。近一年來更是集中發(fā)力。《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決戰(zhàn)決勝:全面小康與脫貧攻堅》等圖書充分展示全面小康的美好圖景和歷史意義,《開啟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讀懂中國經濟: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雙循環(huán):中國經濟新格局》等圖書充分展示“十三五”發(fā)展建設成就、唱響“十四五”開啟新征程號角,《征途漫漫 惟有奮斗: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征途漫漫 惟有奮斗:每個人都了不起》等圖書學習習近平主席2021年新年賀詞、激揚奮斗偉力,《從13人到9000多萬人:史上最牛創(chuàng)業(yè)團隊》《黨史可以這樣講》《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信仰之光》等圖書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從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大黨是怎樣煉成的》《新時代大黨形象》《百年大黨 風華正茂》等圖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唱響禮贊新中國奮斗新時代昂揚旋律,《生命擺渡人》《偉大抗疫精神:筑起新的精神豐碑》《中國企業(yè)的韌性》等圖書多角度詮釋抗疫中所展現出來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大國格局:大變局下的中國與世界》《重新認識美國》《中美關系50年:1969-2019》《拆解“雙標”:那些誤讀中國的套路》等圖書客觀認識世界、解讀國際關系、剖析國際輿論,《光輝的歷程》《千秋偉業(yè) 百年風華:“七一勛章”獲得者風采錄》等圖書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學習“七一勛章”獲得者先進典型事跡,《黨員干部網絡行為規(guī)范的底線與紅線》《筑牢思想防線》《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等圖書助力提高輿情治理能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這些品種多樣的主題圖書均與時代主旋律相吻合,印證著發(fā)展的堅實腳印,彰顯著凝聚人心的價值取向。
在選題結構方面,注重點、線、面結合?!包c”講究“敏準穩(wěn)實”,明銳洞察,找準主題,圍繞關鍵點、關鍵詞策劃選題,穩(wěn)扎穩(wěn)打,求真務實——選題要務實,內容要扎實,風格要樸實,宣傳要真實?!熬€”講究“短平快精”,著眼當下,快速反應,選題有側重點、有針對性,內容深入淺出、篇幅短小精悍,形式簡單直接、一目了然,滿足讀者對某類知識或信息初步了解、快速入門、短時間內即可掌握的需求?!懊妗敝v究“深廣專細”,著眼長遠和細節(jié),聚焦具有代表性和深刻內涵的選題,深挖掘、廣拓展,系統研究、全面鋪開。以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題圖書為例: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之后,人民日報出版社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對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敏準穩(wěn)實”找準關鍵“點”,梳理“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方略”“綠色發(fā)展”“基層組織建設”“執(zhí)政本領”等20余個關鍵詞作為選題策劃的依據和重點,《新時代 新思想 新征程》《治國方略十四講》《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即是其中代表作。姊妹篇《新時代熱詞》《新時代金句》則是“短平快精”產品線上“精”的代表作,通過黨員干部應知應會的理論熱詞和金句幫助大家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曾有讀者評價反饋說“《熱詞》《金句》在手,理論學習不愁”,不管是寫材料不了解政策背景,還是有重要論述不知道出處,抑或是時間太零碎不方便學習時,這兩本書都“幫了大忙”,是“名副其實的黨員必備案頭工具書”。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guī)劃增補項目和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的“中國夢·中國道路”系列圖書和“綠色發(fā)展新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系列圖書、榮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獎的“旗幟·道路·精神·使命·目標”叢書是“深廣專細”產品面上“深”和“?!钡拇碜?。后續(xù)產品繼續(xù)延伸、擴大,又出版了“新時代新思想標識性概念叢書”“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叢書”等。這些圖書作者權威、研究深入、分析理性、數據翔實,政治性與學術性有機結合,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兼具,對讀者的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作用。
主題出版要在精準把握主題的基礎上,從細微處著眼進行突破和創(chuàng)新,多角度、多形式地立體化呈現主題,在理論深度中注入文化溫度,在政治意義中增加藝術表現,使主題圖書既發(fā)揮潤物無聲、熨帖心靈的作用,又激發(f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覺。
主題出版的內容和形式是相輔相成的。主題往往是類似的,要想既突出主題主線,又做出鮮明特色,還要讓讀者樂于接受、有效吸收,就需要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詮釋和解讀。在堅持圖書思想性、專業(yè)性和權威性的同時,更要增強內容的故事性、可讀性和文學性,增強圖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讓有意義的書讀起來有意思。以黨史學習教育類圖書為例:為幫助廣大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輕松學黨史,人民日報出版社在黨史圖書中采用了更多帶有時代氣息的分析視角、貼近年輕人的敘事框架和清新活潑的語言表達。如頗具互聯網思維和時代氣息的《從13人到9000多萬人:史上最牛創(chuàng)業(yè)團隊》,從創(chuàng)業(yè)的角度、以講故事的形式敘寫黨的發(fā)展史,讓讀者在創(chuàng)業(yè)場景中了解中國共產黨成功之道;以家書視角研究黨史的最新成果《我心永向黨:家書里的信仰之光》,通過紅色家書展現共產黨員內心世界,讓很多讀者邊讀邊泣,在感動和震撼中增長知識、重溫黨史;用數據和細節(jié)講黨史的《黨史可以這樣講》,既不失講解的系統性,又解決了閱讀的便捷性,既維護了黨史的嚴肅性,又賦予了內容趣味性,讓讀者樂于讀、容易記;用關鍵詞帶出整個歷史脈絡的《百年黨史關鍵詞》,通過帶有鮮明時代印記的詞句展現黨的百年偉大歷程,方便讀者迅速理清思路、抓住重點,學得快、記得牢……
探索發(fā)現,講故事、樹典型總是比單純地說教和講理論更能入腦入心,相對于學術專著或理論研究作品,講述史實、實例的通俗讀物更受普通讀者歡迎,在發(fā)揮教育引導積極作用方面效果顯著,充分體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如2018年出版的《新時代知識分子榜樣》,集中展示了新中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和知識分子群體的先進事跡、愛國情懷和實干精神,上市3個月即發(fā)行15萬冊;2018年出版的《不忘初心: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故事》(2021年再版為《我是共產黨員: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故事》)集中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0位共產黨員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革命斗爭歷程,累計發(fā)行14萬冊;2016年起先后以李培斌、谷文昌、廖俊波、黃大年、鐘揚、楊漢軍、楊善洲、張富清、黃文秀、李夏、張桂梅等先進人物為主題,推出學習先進典型、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系列主題圖書11種,累計發(fā)行超過40萬冊;2021年新推出的“百年大黨群英譜·我是共產黨員系列圖書”,精心選編多個行業(yè)和領域優(yōu)秀共產黨員代表的先進事跡,目前已出版6種,累計發(fā)行9萬余冊……這些圖書人物典型,案例鮮活,有故事講述,有評論熱議,有深度報道,生動展現了一個個立體、豐滿、感人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形象。既是致敬,也是繼承和弘揚,有利于發(fā)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各級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對照檢查自省、汲取精神力量。
“不日新者必日退”,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chuàng)新。隨著主題出版內涵和形式的不斷拓展,以及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的5G時代的到來,如何見新見巧、出新出彩、融合發(fā)展,成為出版業(yè)的新時代命題和挑戰(zhàn)。近年來,人民日報出版社的主題出版創(chuàng)新實踐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注重選題大眾化、多元化,兼顧意識形態(tài)導向與受眾需求愛好;增強內容的針對性、生動性,擴大受眾覆蓋面、提升閱讀影響力;加大媒體融合力度,創(chuàng)新主題出版物的產品塑造與呈現方式,以技術創(chuàng)新引領轉型升級。
切中需求才有市場。主題圖書既要接“天線”也要接地氣。不僅要“自上而下”,推動時代的宏大主題、重大戰(zhàn)略、巨大使命落地生根,實現“思想落地”,也要“自下而上”,著眼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滿足“需求反饋”,使主題出版有影響也有回響。近年來人民日報出版社堅持從人民群眾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的理念,鼓勵編輯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緊密聯系高校、科研院所、行業(yè)機構等,密切關注行業(yè)新聞資訊和最新政策解讀,廣泛參加相關行業(yè)論壇、查詢專業(yè)論文,多多與專家學者和目標讀者交流、向業(yè)界權威人士約稿?!邦I導干部前沿讀本”系列圖書即由此誕生。該系列圖書適應新時代黨員領導干部能力建設需求,已圍繞媒體融合發(fā)展、區(qū)塊鏈、人工智能、數字貨幣、智慧社會、智能金融、量子科技、碳達峰碳中和等新科技、新概念出版19種圖書,將黨員領導干部應了解的內容拓展到金融科技產業(yè)發(fā)展前沿,對黨員領導干部拓展知識、提升決策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擴大市場普及和受眾覆蓋,青少年讀物市場不容忽視。青少年主題圖書要立足培育時代新人,將主題出版的深刻思想性與青少年認知特點有效結合,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弘揚正能量。2019年起,人民日報出版社在中小學生主題圖書方面持續(xù)發(fā)力,圍繞引導青少年立志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推出一批培根鑄魂、啟智增慧,弘揚時代新風、加強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教育的中小學生讀物。如《做好新時代接班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人民日報帶你讀時政》《新時代 新思想 新少年》《勞動教育》等,內容緊扣新時代的新熱點、新成就、新榜樣,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主義,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配合全國中小學校積極開展相關主題閱讀活動,引導青少年深入學習新思想,形象了解新時代,牢固樹立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
新時代的媒體融合背景下,主題出版也要注重融媒體傳播,多感官觸達。通過跨媒體開發(fā)與全媒體傳播,讓主題圖書真正走入普通讀者內心,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增進廣大干部群眾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
一是多媒介聯動。利用權威網站和關注度較高的新媒體平臺,增加掃碼收聽音頻/觀看視頻、在線答題、線上線下互動模塊等,將新媒體平臺的“微閱讀”“快閱讀”和紙質圖書的“深閱讀”有機結合起來,提高閱讀效率、增強閱讀體驗,將圖書的學習引導功能發(fā)揮得更淋漓盡致。
二是創(chuàng)新呈現形式,跨界開發(fā)周邊產品。如既是主旋律又有小清新的跨文創(chuàng)和融媒體兩棲圖書《我和我的祖國?時光筆記》,既是學習手冊又是便攜小日歷、手賬本、便簽本的《黨員日課》,以多種形式展示上海紅色文化、講述紅色故事的《紅色石庫門手記》,軍事題材愛國主義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衍生手賬《兔子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以及紅色主題筆記本、掛圖、紀念冊、賀卡等,均是以小視角、小切口展現大主題、大時代,在內容上“紅”,在形式上“潮”。
三是與主題閱讀相結合,大力推動主題圖書進企業(yè)、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qū)、進軍營。以線下主題閱讀為例:自2016年起,人民日報出版社先后在山東淄博、新疆哈密、海南三沙市等地建立、捐助5個“焦裕祿書屋”,與廈門市集美區(qū)委宣傳部共建“嘉庚書房”,并向全國人大圖書館、革命老區(qū)陜西省靖邊縣、定點扶貧縣灤平縣、多所中小學校、武警官兵等贈送圖書累計萬余冊;廣泛開展主題圖書相關講座、學習交流等活動,僅近一年來,就在河北、湖南、內蒙古等多省、自治區(qū)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中小學生主題教育活動,在廣東揭陽、山西陽泉等地組織多場黨史講座及讀書交流活動,充分體現了“主題出版引領主題閱讀,主題閱讀深化主題出版”。
習近平總書記說,“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主題出版作為國家意志和時代精神的風向標,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使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是重中之重,對此,人民日報出版社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緊迫感?!盀樘斓亓⑿模瑸樯窳⒚?,唯有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出版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yōu)質的主題出版產品和服務,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才能無愧于時代賦予黨報出版人的職責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