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攝影結(jié)緣,主要是受到父親的影響。耳濡目染,我從小就對攝影常識和相機的使用有了一些了解。2004年本科畢業(yè)后,我在新華通訊社攝影部實習(xí)半年,之后入職中國體育報業(yè)總社攝影部,從事體育攝影的工作至今。過往,我參加報道過北京奧運會、倫敦奧運會、里約奧運會、平昌冬奧會以及2004年以來的亞運會、全運會、田徑世錦賽、乒乓球世錦賽等多項大型體育賽事。
在歷屆大型賽事的拍攝中,我們報社的特點就是讓每個記者盡可能多地了解場館、了解賽事,所以2020東京奧運會我們?nèi)匀粵]有設(shè)置某個項目的專項記者。2020東京奧運會,我主要拍攝了三人籃球、體操、蹦床、舉重、游泳、跳水、乒乓球等中國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確保拍攝到中國隊的每一個奪牌瞬間。除此之外,我還拍攝了籃球、攀巖、射箭、跆拳道、空手道等項目。
拍攝體操,是比較考驗攝影師的功力的。因為體操這個項目,小項眾多,每一個小項都有各自的特點,男女的項目也不完全一致。有些小項,拍攝難度也比較高,比如跳馬,每個運動員只跳兩次,每次高速奔跑,空中翻滾后落地,瞬時完成動作。如果的地相機設(shè)置得不好,準備不足,拍虛了,錯過了,可能連一張發(fā)稿照片都沒有,那可是非常尷尬的。
2021年7月30日,東京體育館,2020東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中國選手馬龍迎戰(zhàn)隊友樊振東,最終,馬龍以4比2獲勝奪得冠軍。Alpha 1+FE100-400mm F4.5-5.6 GM OSS,f/5.6,1/1000秒,ISO3200。白宇攝
體操還有個特點,就是攝影師的拍攝位置特別多,可選擇余地也大。在場地內(nèi)的各個角度拍,都可能呈現(xiàn)不同的視覺效果。東京有明體育館是2020東京奧運會的體操比賽場地,這個場地座椅的原木顏色比較亮,如果在內(nèi)場拍攝,整個場館都很難找到暗色的背景,照片拍出來不好看。所以我在內(nèi)場轉(zhuǎn)了一圈后,上到了二層看臺,終于找到了合適的背景。2020東京奧運會由于沒有觀眾,且有些項目的看臺座位管理很松,幾乎可以坐到任何想坐的座位上,這是我拍攝以前歷屆大賽都沒有經(jīng)歷過的。所以拍攝時,每個項目我都換地兒,找背景,盡量找到干凈的有五環(huán)標(biāo)志的背景去拍攝。
拍攝乒乓球比賽—般來說都是在場地里,離運動員夠近,200-400毫米鏡頭都能用到,但局限在于拍出的照片都比較傳統(tǒng)。某些運動員的擊球姿勢都印在腦子里了,沒拍攝之前,我都知道今天的圖片會是什么樣子。奧運會的賽場上再拍攝這樣的照片,只是平時N+1的動作,實在沒有太大突破,我就琢磨怎么能折點不一樣的。
此次,我攜帶的是微單相機,主要用了它的連續(xù)對焦+實時眼部跟蹤對焦功能進行拍攝。以前拍攝這種照片時,需要將焦點對準運動員臉部,然后隨著運動員的左右移動而轉(zhuǎn)動,手動跟蹤焦點,讓焦點保持在運動員臉部。但是,當(dāng)有一些激烈對攻出現(xiàn)時,預(yù)判運動員的運動方向并保持跟蹤焦點,就變得有難度了。用了微單相機的這個對焦系統(tǒng),可以快速鎖定運動員臉部甚至眼睛,我就有更多的時間考慮構(gòu)圖的因素,因為根本不用擔(dān)心跑焦。不管運動員怎么移動,焦點都會鎖定在他眼睛上。微單相機的這種對焦方式,讓出片率大大提高,也讓更多精彩的瞬間得以被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在看臺上,并且離運動員較遠,我將相機調(diào)整成APS-C畫幅,這樣可以將400毫米的焦距得到600毫米左右的焦距效果。雖然照片裁切后像素只有2400萬,但對于新聞攝影來說,足夠了。拍攝幾個回合后,出現(xiàn)了一張馬龍發(fā)球的好圖,放大一看,乒乓球上的五環(huán)也赫然顯現(xiàn),和背景的奧運五環(huán)形成雙五環(huán),這讓我興奮不已。
在即將離開這個“寶地”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看臺上每個下樓通道都有玻璃。我就琢磨能不能利用反光物出點不一樣的效果。于是,我先用400毫米鏡頭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鏡頭焦距太長,乒乓球臺都裝不下。好在這次我隨身帶了個大變焦FE 100-400mm F4.5-5.6 GM OSS鏡頭,發(fā)現(xiàn)在300毫米端能拍出虛影效果的圖片,呈現(xiàn)出2打1的效果。馬龍和樊振東在決賽中勢均力敵,如果能拍出勝者2打1的效果,那還是挺有意思的。只是拍攝位置很難拿捏,畫面中總有黑色塊遮擋,不過得得益于相機的翻轉(zhuǎn)屏,我最終捕捉到了這一精彩瞬間。
2021年7月29日,2020東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單半決賽在東京體育館舉行,中國選手馬龍4:3戰(zhàn)勝德國選手奧恰洛夫,成功晉級決賽。Alpha 1+FE400mm F2.8 GM OSS,f/2.8,1/2000 秒,ISO2000。白宇 攝
2021年8月1日,2020東京奧運會跳水女子個人3米板決賽在日本東京水上運動中心舉行。中國跳水隊隊員施廷懋以總分383.50摘得金牌、王涵以總分348 75獲得銀牌。圖為王涵在后臺關(guān)注著施廷懋最后一跳的表現(xiàn)。Alpha 1+FE 70-200mm F2.8 GMOSS,f/11,1/4000秒,ISO3200。白宇攝
回顧整個2020東京奧運會的拍攝,我個人很喜歡一張拍攝蹦床項目運動員做空中翻轉(zhuǎn)的創(chuàng)意圖片。這張照片在拍攝時,我手持400毫米鏡頭,使用了1/4秒快門速度,f/11光圈。由于運動員身穿特殊的體操服,并做高速翻轉(zhuǎn),在慢速快門下拍出來的畫面就像外太空的星云。這類照片有別于傳統(tǒng)競技類的體育圖片,爭議比較大,但是我還是很喜歡畫面本身。
本屆奧運會是在東京新冠疫情再度爆發(fā)的情況下開幕的,直到開幕的前一天,還有日本議員在討論是不是要繼續(xù)辦。對于我們這些參與現(xiàn)場報道的攝影師來說,防疫方面絕對不可輕視。在書包里永遠不缺的是備用的口罩、消毒濕巾和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每天在采訪過程中的吃飯是一大難題,即使有充足的食物,也要選擇合適的地點吃——我經(jīng)常是在空曠無人的路邊吃便當(dāng)。
總之,這次奧運會的體驗太不一般了。我曾經(jīng)無比焦慮,曾經(jīng)風(fēng)餐露宿,曾經(jīng)徹夜不眠,但當(dāng)這一切都結(jié)束時,卻還有點不舍。拼搏一生,總要有一點“光輝時刻”,以后回憶起來,可以說一句——“我在現(xiàn)場”。
(責(zé)任編輯:陳忠歡、蔣里)
2020東京奧運會,女子蹦床比賽現(xiàn)場。Alpha 1+FE 400mm F2.8 GM OSS,f/11,1/4秒,ISO400。白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