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瓊,何秋黎
高血壓是威脅全球居民生命健康的常見慢性病之一,據估計全世界高血壓患者約有10億,而每年約有800萬患者因血壓控制不佳而死亡,已是導致全球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危險因素[1-3]。我國是高血壓的重災區(qū),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高血壓患者例數持續(xù)增加,年輕化趨勢也日益突出。據統計,國內高血壓患者約有3.3億[4],高血壓防控工作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這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負擔。有研究指出,國內不僅高血壓患病情況不容樂觀,而且高血壓的健康管理也存在諸多問題,國內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在整體上仍處于較低水平[5]。高血壓不僅嚴重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甚至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國家對高血壓的防控工作高度重視,并已陸續(xù)出臺多項健康管理法規(guī)進行指導,2019年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相關法規(guī)對高血壓防控工作進行指導,涉及高血壓的篩查評估、動態(tài)追蹤、技術指導、健康宣教、效果評價等多個方面,明確了高血壓健康管理工作的流程和推廣路徑[6-7]。
了解各地區(qū)高血壓的流行病學和防控現狀,是實施高血壓健康管理的前提,國內高血壓患病率在地區(qū)和年齡上存在較大差異,有研究報道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明顯升高,尤以60以上老年人群占比最高,甚至超過了50%,在地區(qū)分布上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而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則更高[8-9]。既往高血壓流行病學研究多集中于患病情況和流行病學特征方面,一般認為高齡、肥胖、家族史、不良生活習慣是高血壓發(fā)病的危險因素,而對于患者的健康管理需求均未進行相關調查研究,這可能與近年來才開始重視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需求有關。既往高血壓管理側重于血壓控制及并發(fā)癥等的治療上,忽視了患者本身的需求[10-12]?;颊叩慕】敌枨笫墙陙砼R床關注的重點領域,涉及對疾病的認知和心理等多個層面,這些因素在疾病防控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果忽視會對患者的依從性、治療效果等多方面產生影響,不利于疾病預后[13]。本研究旨在分析重慶市社區(qū)中老年居民高血壓發(fā)生情況、流行病學特征及健康管理需求,以期為臨床高血壓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指導依據。
1.1 調查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法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重慶市梅家梁社區(qū)、龍華社區(qū)、龍德社區(qū)隨機抽取45歲以上居民352例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45歲;(2)社區(qū)常住居民(在本社區(qū)居住至少半年以上的居民);(3)可以正常溝通交流;(4)能提供完整資料與信息;(5)能獨立完成或在家屬配合下完成問卷填寫;(6)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伴有精神疾病者;(2)伴有腫瘤顱內轉移或其他疾病導致意識障礙或認知障礙者;(3)病危者。
1.2 方法
1.2.1 健康體檢 由調查員與入組居民協商后安排居民于本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常規(guī)測量其身高、體質量、腰圍、臀圍、血壓、血糖指標、血脂指標等。其中身高、腰圍、臀圍采用統一軟尺測量;體質量采用歐姆龍體重測量儀(V-BODY HBF-371)測量;血壓測量方法為:囑咐入組居民測量前30 min禁煙、酒及咖啡等,禁劇烈運動,調節(jié)情緒,測量前靜坐休息5 min,采用統一校正后的歐姆龍電子血壓計(HBP-1300)測量右上臂血壓,測量3次并記錄均值;血糖指標測量方法為:取入組居民清晨空腹靜脈血和餐后2 h靜脈血2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西門子,貨號:Atellica CH930)檢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指標測量方法為:取入組居民清晨空腹靜脈血2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西門子,貨號:Atellica CH930)檢測血漿總膽固醇(to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
1.2.2 問卷調查
1.2.2.1 調查工具及內容 自制流行病學調查問卷和健康管理調查問卷,問卷由本院專家組審核、修訂,最終形成。其中流行病學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體質量、身高、高血壓發(fā)生情況〔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14]中的診斷標準,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前提下,將非同日3次測量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 舒 張 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 Hg定義為高血壓〕、糖尿病發(fā)生情況〔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15]中的診斷標準,將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定義為糖尿病〕、血脂異常發(fā)生情況(參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16]中的診斷標準,將TG≥2.26 mmol/L、TC≥6.22 mmol/L、LDL-C≥2.26 mmol/L定義為血脂異常)、高血壓家族史、吸煙情況(過去1個月內每天均吸煙或吸煙總量超過20包定義為吸煙)、飲酒情況(過去1個月內每周至少飲酒1次定義為飲酒),計算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以 BMI> 28 kg/m2定義為肥胖[17]。健康管理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高血壓知曉情況、治療情況、控制情況、自我管理現狀和健康管理需求。高血壓知曉率=已知患有高血壓例數/高血壓患者總例數×100%,高血壓治療率=已進行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例數/高血壓患者總例數×100%,高血壓控制率=血壓控制達標患者例數/高血壓患者總例數×100%[18],自我管理現狀包括是否定期測量血壓、是否知曉高血壓的范圍及分級〔高血壓分級:1級(輕度)為140 mm Hg≤ SBP≤ 159 mm Hg、90 mm Hg≤DBP≤99 mm Hg,2級(中度)為160 mm Hg≤SBP≤179 mm Hg、100mm Hg≤DBP≤109 mm Hg,3級(重度)為SBP≥180 mm Hg、DBP≥110 mm Hg〕、是否知曉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是否關注血壓、能否控制飲酒、能否控制吸煙、是否鍛煉身體(每周鍛煉1次以上,每次至少30 min,如跑步、廣場舞及其他健身活動)、能否控制情緒、用藥依從性(包括遵醫(yī)囑用藥、有時自行增減用藥或換藥、未用藥)、如何處理藥物不良反應(包括就醫(yī)、自行調整藥物劑量、不處理、未用藥),健康管理需求包括對疾病及用藥知識、并發(fā)癥預防、膳食指導、運動指導、作息指導、定期評估病情、定期檢查、心理疏導的需求。
1.2.2.2 調查方法 調查員經過統一培訓,采取集中或入戶走訪等形式完成問卷發(fā)放、指導填寫和回收。
1.3 質量控制方法 對體檢者逐一編碼登記,將采集的血液標本、體檢單等做標記,并與體檢者一一對應,防止混淆,體檢前逐一詢問體檢者有無飲食、運動等,確保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血液樣本和在安靜狀態(tài)下測量血壓等,其他體檢事項均嚴格按照醫(yī)院流程進行。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篩查,將填寫信息完整且清晰的問卷歸入有效問卷,存在缺失項或字體模糊無法辨認的問卷則歸入無效問卷,并剔除,有效問卷交由專業(yè)人員進行數據采集,采用雙人錄入的形式將所有數據錄入系統,并對數據進行核對、校正,完成后導出數據進行處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重慶市社區(qū)中老年居民發(fā)生高血壓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共發(fā)放問卷352份,回收有效問卷331份,有效回收率為94.0%。331例居民中,男196例(59.2%),女135例(40.8%);年齡46~82歲,平均(62.4±8.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0例(60.4%),高中90例(27.2%),大學及以上41例(12.4%);體質量43~113 kg,平均(69.5±12.0)kg;身高142~176 cm,平均(160.0±7.2)cm;肥胖98例(29.6%);SBP 143~213 mm Hg, 平 均(166±13)mm Hg;DBP 92~125 mm Hg,平均(104±6)mm Hg;高血壓80例(24.2%)(其中輕度32例,中度34例,重度14例);糖尿病97例(29.3%);血脂異常104例(31.4%);有高血壓家族史138例(41.7%);吸煙152例(45.9%);飲酒122例(36.9%)。
2.2 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情況 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知曉率為78.8%(63/80),高血壓治療率為57.5%(46/80),高血壓控制率為32.5%(26/80)。
2.3 高血壓患者與非高血壓居民基本資料比較 高血壓患者與非高血壓居民性別、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高血壓患者≥60歲者所占比例、肥胖者所占比例、糖尿病發(fā)生率、血脂異常發(fā)生率、有高血壓家族史者所占比例、吸煙率、飲酒率高于非高血壓居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高血壓患者與非高血壓居民基本資料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data between hypertension patients and nonhypertension residents
2.4 重慶市社區(qū)中老年居民發(fā)生高血壓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年齡(賦值:45~59歲=0,≥60歲=1)、肥胖(賦值:否=0,是=1)、糖尿?。ㄙx值:無=0,有=1)、血脂異常(賦值:無=0,有=1)、高血壓家族史(賦值:無=0,有=1)、吸煙(賦值:否=0,是=1)、飲酒(賦值:否=0,是=1)為自變量,高血壓發(fā)生情況為因變量(賦值:未發(fā)生=0,發(fā)生=1),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60歲、肥胖、發(fā)生糖尿病、發(fā)生血脂異常、有高血壓家族史、吸煙、飲酒是重慶市社區(qū)中老年居民發(fā)生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重慶市社區(qū)中老年居民發(fā)生高血壓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residents in Chongqing community
2.5 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現狀 高血壓患者在關注血壓、控制吸煙、定期測量血壓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較好,分別占60.0%、57.5%、51.2%,但在知曉高血壓的范圍及分級、知曉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控制飲酒、鍛煉身體、控制情緒、用藥依從性、處理藥物不良反應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占比均<50.0%,見表3。
表3 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現狀(n=80)Table 3 Current situation of self-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2.6 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需求 高血壓患者對疾病及用藥知識、并發(fā)癥預防的需求最高,均占76.2%;其次為對心理疏導的需求,占72.5%;再者為對定期評估病情的需求,占63.8%,見表4。
表4 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需求(n=80)Table 4 Health management need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高血壓是危害居民健康的常見慢性疾病,隨著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高血壓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在國內高血壓已成為引起居民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病因[19-22]。以高血壓為首的多種慢性疾病不僅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還會因其帶來的疾病負擔而影響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降低國家的發(fā)展?jié)摿Γ?3]。高血壓起病隱匿,發(fā)病機制復雜,是環(huán)境與遺傳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結果,患者一旦發(fā)病多需終生持續(xù)治療,病程漫長,控制血壓和防控并發(fā)癥是治療高血壓的首要目標,但在既往治療過程中多以藥物治療為主,而對患者健康管理未給予足夠的重視。隨著國家高血壓防控工作的開展和疾病知識的普及,臨床及高血壓患者自身對健康需求逐漸提高,因此十分必要開展高血壓流行病學和健康需求調查[24-25]。因而本研究分析重慶市社區(qū)中老年居民高血壓發(fā)生情況、流行病學特征及健康管理需求。
本研究結果顯示,重慶市社區(qū)中老年居民高血壓發(fā)生率為24.2%,且高血壓患者≥60歲者所占比例、肥胖者所占比例、糖尿病發(fā)生率、血脂異常發(fā)生率、有高血壓家族史者所占比例、吸煙率、飲酒率高于非高血壓居民,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也顯示,≥60歲、肥胖、發(fā)生糖尿病、發(fā)生血脂異常、有高血壓家族史、吸煙、飲酒是重慶市社區(qū)中老年居民發(fā)生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26-27]。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的患病風險逐漸增高,尤其是老年人的患病風險更高,據既往研究統計,國內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已超過50%[28-29]。孫亮亮等[30]研究指出,肥胖和飲酒是高血壓兩個重要的可修正的危險因素,且兩種危險因素導致血壓升高的機制相似,其中肥胖與代謝性疾病的關系更為密切,這兩個指標對男性高血壓的發(fā)生風險可能存在相互促進的作用。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等代謝性疾病與高血壓常合并存在,這類人群是高血壓的高危人群,蔣學俊等[31]研究指出,不同分級的高血壓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果糖、脂肪酸等代謝產物存在明顯差異;而王霄霄等[32]指出,高血壓及代謝性疾病可能存在協同作用或互為因果,不僅累及心血管系統,也累及代謝及內分泌系統。高血壓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且我國不同地區(qū)高血壓患者易感基因也存在明顯差異。王利紅等[33]研究指出,高血壓的發(fā)病與血管緊張素原(angiotensiongen,AGT)、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內皮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等在內的多個基因位點和等位基因相關,這也提示遺傳因素在高血壓的發(fā)病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吸煙與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徐文華等[34]研究指出,吸煙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可能與煙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導致血管收縮有關,因此需要大力倡導患者戒煙或避免被動吸煙。陳紹惠[35]在昆明三社區(qū)的一項調查發(fā)現,飲酒是居民發(fā)生高血壓的影響因素,尤其是飲白酒和混合酒者高血壓的發(fā)生風險更高;其次,居民飲酒的種類和戒酒年齡也與高血壓的發(fā)生有關,且戒酒年齡越高罹患高血壓的風險越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重慶市社區(qū)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知曉率相對較高,為78.8%,這與既往研究數據(2009年重慶市城鄉(xiāng)居民高血壓知曉率為41.55%)[36]有差異,這可能與國家推廣和普及健康知識有關。目前社會居民對自身健康逐漸重視,但本研究顯示高血壓治療率、控制率仍然較低,分別為57.5%、32.5%,說明高血壓患者雖然逐步關注自身健康,但是在治療疾病、穩(wěn)定血壓和控制疾病進展方面依然不容樂觀。為此,本研究進一步對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在關注血壓、控制吸煙、定期監(jiān)測血壓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較好,分別占60.0%、57.5%、51.2%,但在知曉高血壓的范圍及分級、知曉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控制飲酒、鍛煉身體、控制情緒、用藥依從性、處理藥物不良反應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占比均<50.0%,分析高血壓控制率低下的原因可能與患者自身健康管理能力不足有關。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對心理疏導的需求最高,占72.5%;其次為對疾病及用藥知識、并發(fā)癥預防的需求,均占76.2%;再者為對定期評估病情的需求,占63.8%,提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居民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迫切需要獲得更多的疾病護理和心理護理。王吉英等[37]研究也指出,高血壓患者對社區(qū)護理的需求水平較高,高血壓防治及護理的指導應從醫(yī)院走向社區(qū),以滿足患者的需求,但該研究并未關注患者的心理需求,高血壓患者可能受自身知識的局限而對高血壓疾病知識了解較少,加上恐懼疾病及并發(fā)癥,存在較嚴重的心理應激和負性情緒,這極度不利于患者的長期管理,因此需要多方面、多層次地關注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管理需求。
綜上所述,重慶市社區(qū)中老年居民高血壓發(fā)生率為24.2%,高血壓知曉率相對較高,而高血壓治療率、控制率相對較低,≥60歲、肥胖、發(fā)生糖尿病、發(fā)生血脂異常、有高血壓家族史、吸煙、飲酒是居民發(fā)生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普遍偏低,對健康管理需求較高,應將高血壓健康管理逐步普及至社區(qū),為社區(qū)居民服務。但本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小,僅從部分社區(qū)隨機選取中老年居民進行調查分析,可能受社區(qū)居民結構和人口流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數據存在一定的偏倚,希望今后擴大樣本量繼續(xù)研究,以確保數據更加準確,從而為臨床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作者貢獻:常瓊、何秋黎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常瓊進行數據收集、整理,統計學處理,結果的分析與解釋,撰寫與修訂論;何秋黎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并對文章整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