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
導演:讓-皮埃爾·熱內(nèi)
編?。鹤?皮埃爾·熱內(nèi) / 紀堯姆·洛朗 / 雷夫·拉森
主演:凱爾·凱特萊特/海倫娜·伯翰·卡特/朱迪·戴維斯/考樂姆·吉斯·雷尼
類型:劇情/家庭/冒險
片長:105分鐘
對于少年T.S.斯派維來說,現(xiàn)狀非常糟糕,雙胞胎弟弟意外離世,本來只是谷倉嬉戲的一場擦槍走火,但他一直心懷愧疚,認為是自己造成了悲劇。缺乏溝通使得家人間的鴻溝不斷加深,互相無法理解。姐姐的嘲諷漠視,母親沉浸于昆蟲研究的無暇顧及,父親曾對體魄強健的弟弟偏愛的種種,都讓斯派維覺得自己是無足輕重、不被愛的。發(fā)明永動機使他被授予世界科學大獎“貝爾德獎”,但這一發(fā)明卻得不到老師的認可,反而被當眾羞辱為異想天開。壓抑像層層烏云,讓敏感多思的斯派維愈發(fā)缺乏安全感,不認可自己存在的意義。于是他決定,跨越大半個美國,前往史密斯學院接受“貝爾德獎”,至少可以實現(xiàn)作為科學家的存在感。
斯派維在晨霧里踏上那趟穿越美國的貨運列車,從蒙大拿州一個草原上的邊陲小鎮(zhèn)踏入了現(xiàn)代化城市,讓他能夠短暫地逃離熟悉的環(huán)境帶給他的沉重負擔,也讓他從純粹簡單的人際交往關系接觸到了復雜虛偽的“大人關系”。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這趟漫長旅途的根本作用,在于它教會了斯派維,也教會了我們“返回”的意義。
斯派維作為世界科學大獎的獲得者,盛譽漫天,而“年僅十歲”更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讓他被冠以“天才”之名。西裝革履出席頒獎儀式時,他第一次接觸到“成人世界”的復雜。
他冷靜地判斷著:“假笑和真笑的區(qū)別,假笑時不僅顴弓肌肉會收縮,眼睛周圍的肌肉也會不自覺收縮。今晚,笑容都是眼周—顴弓式的。”
簇擁而來的人們臉上都掛著虛偽的笑,他們熱情的模樣莫名有種滑稽可怖之感。笑不是為了開心,而是為了顯得開心。能出席這場盛會,他們也應當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但在現(xiàn)實不過數(shù)十年的“調教”下,卻有過半的人選擇了順從現(xiàn)實,像追逐獵物的獵犬一樣,嗅著利益來去;像馬戲團的獅子跳火圈一樣,機械地笑著,維護虛偽的人情關系。他們很少再像牧場上的斯派維一樣,開心就大笑,不開心就不會裝作開心;喜歡就一起玩蹺蹺板,不喜歡就不會為了跟誰親近而故作逢迎。
“大自然消失了,視野中的每一寸土地都被人造建造物替代,它們都服從幾何原理。人類創(chuàng)造出了這么多直角,但他們的行為卻又復雜又荒謬?!?/p>
這是斯派維從廣袤而充滿生機的牧場,進入處處被鋼筋水泥、瀝青建材壓制的城市的直觀感受。充滿了現(xiàn)代化和科技感的城市未必值得譴責,但迷失其中的人類,卻應該適時地尋求返回的機會了。
人在高聳入云的樓廈之間,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之中,失去的又豈止是簡單的人際交往而已?且不說對功名利祿無下限的追逐,對人類自身在維護道德規(guī)范、促進科技經(jīng)濟發(fā)展、推動文明的優(yōu)化方面有巨大的反拉力,對人類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也有深刻的影響。生物多樣性受損、資源加速流失、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率增大,無一不在向我們發(fā)出警示,發(fā)出希冀“返回”的請求。
對于整個家庭來說,弟弟去世的陰霾始終籠罩著他們,沒有情感的發(fā)泄口,思念、愧疚、悲傷、痛苦都只能被塵封在木桶中,在煙塵與瑣事里不斷發(fā)酵;相互間長期缺乏溝通,那么情感就會像失去養(yǎng)分和雨水的土壤一樣越發(fā)瘠薄——自顧自地向往著西部牛仔的父親,跟陷入昆蟲世界的母親,可能會忘了相愛的起因;只愛在科學實驗中尋找樂趣、翻滾在自由的草場間的兄弟,跟并不那么愛科學的普通人姐姐,可能會忘了“本是同根生”的深情厚意。
斯派維的出逃,讓父母意識到了溝通的意義。他們來到斯派維的訪談節(jié)目上,母親凝視著他,溫柔地告訴他弟弟的去世完全是一場痛苦的意外,不應該歸罪于任何人;父親愧疚地解釋道,他出走徘徊在那個路口時,車里的自己俯下身撿拾東西才忽視了他,并沒有因為弟弟的意外而怨恨他。一家人在溫暖的言語中解開了彼此間的誤會,那個偏遠牧場的小屋,重新?lián)碛辛藲g笑。
“斯坦帕先生,作為老師的你應該在科學求知的面前保持開放態(tài)度,怎么你能那么冥頑不化?如果科學家都像你這個樣,世界上就不會有青霉素,沒有相對論,沒有污水渠,甚至連巧克力餅干都不會有!”——這是斯派維在幻想中對老師的呼號,是他沒有說出口的話,也是對麻木者的勸告。
我們中的多少人已經(jīng)不同程度地變成了這位頑固的斯坦帕先生,因為遭遇失敗和冷眼,就害怕追求自己的夢想,害怕創(chuàng)新和思考,還要作為高高在上的“理中客”,反過來嘲諷那些堅定追求的人,笑話他們的追逐是多么不切實際,會遭遇現(xiàn)實多少打擊。自己的怯懦心理,反而成為自己懂得“審時度勢”的勛章。我們應該謹防平庸,它是頭腦中的霉菌,我們要時刻與之斗爭,不然它將干擾我們做的每件事。
那么“返回”,就成了一個多么令人心動的詞語。
我也常常會有返回童年的念頭,懷念和爸爸媽媽一起吹過的、夾攜著對岸綠皮火車汽笛聲的濕潤江風,懷念歡欣鼓舞地期待著的周五下午的放學鈴聲,懷念和小伙伴們吃著薯片喝著汽水玩過的4399雙人游戲和大富翁,懷念打著看書的旗號去書店門口吃的炸土豆。我們期待著返回從前,也許不是因為十一二歲時所擁有的,真的有多么美好難得,而是想返回到那個那么輕松就能實現(xiàn)快樂的時期;返回到那個“開心就笑,不開心可以哭也可以告訴媽媽”的還很單純的世界;返回到那個追逐夢想時還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甚至有幾分不知天高地厚的篤定的自己。
同理,影片中以斯派維主觀感想和客觀經(jīng)歷所展現(xiàn)出來的對“返回”的期待,也并非一味希望災禍與困境、改變與考驗永不來臨,而是希望在這些東西來臨之后,我們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最大化地去實現(xiàn)“返回”——讓從前我們很珍視的東西,不因任何改變而被現(xiàn)實錯誤的傾向污染。若是社會交際污濁化、偽善化,我們就應該盡力地真誠待人,一己之力微小,但積水成淵,最終必然會成就更清朗的社會;若是自然因發(fā)展而不可避免地受到損傷,我們就應該主動回顧反思,尋找經(jīng)濟利益最大化和環(huán)境保護間的平衡點;若是家庭出現(xiàn)危機,就該明白逃避和冷處理只會加速傷口的潰爛,成員間只能互相體諒、主動溝通;若是追逐夢想變得艱難而可悲,我們就應該號召給夢想更廣闊的生長空間,給看似荒唐不羈的想法更多的包容和鼓勵。
“返回”,是一種反思與存留,而不是倒退,我們期待的是返璞歸真,而不是“負隅頑抗”。我們尊重任何改變,順應人和事物的成熟化的傾向,順應世界合理的發(fā)展趨勢,可是我們不能忘記那些最本真的、最珍貴的東西——愛、理想、和平、自由等等,于是我們總應該適時地、堅定地暫停一下,回望一下,返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