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玲玲
摘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關鍵性作用,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以及教育觀念的一致性決定著孩子的未來。優(yōu)秀的父母會教育孩子如何學習、怎樣做人、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孩子有著良好的啟蒙作用。反之,父母教育觀念的分歧,會直接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盡量達成一致,為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在充滿正能量的和諧氛圍里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家庭教育? 方法? 兒童? 身心發(fā)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主導者,起關鍵性作用。營造一個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氛圍,尤為重要。父母的和諧相處與良好的精神風貌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決定著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優(yōu)秀的父母注重引導孩子如何學習、怎樣做人、如何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孩子的發(fā)展有著正向的啟蒙作用。反之,父母教育觀念若不一致,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作為父母,在生活中要為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在和諧快樂的氛圍里成長。
一、家庭教育不一致性的表現(xiàn)
(一)媽媽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最權(quán)威
媽媽是一個家庭的靈魂,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媽媽自然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大多數(shù)孩子都有一些共性,如活潑好動、貪玩愛鬧,寫作業(yè)時精力不集中,一會摸摸這一會看看那,一會上廁所一會吃零食等。媽媽看到這種情況,多數(shù)是非吵即訓。遇到這樣的媽媽,爸爸又總會參與其中,質(zhì)疑媽媽的教育方式。雖然爸爸可能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和辦法,但根本沒有施展的平臺。久而久之,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發(fā)生一些不必要的爭吵,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這種情況說明孩子的父母不懂得教育之道,不會溝通,更談不上教育素養(yǎng)。如果雙方能坐下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少一些分歧,多一些溝通,孩子就會終身受益,健康成長。
(二)爸爸認為傳統(tǒng)的野蠻式教育最有效
很多爸爸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認為“打打就老實了”,美其名曰“恨鐵不成鋼”。殊不知,當孩子做得不好時就對其一頓暴打,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封閉自己,躲著爸爸,更不愿與外界交流,孩子心理會受到傷害,最后家長后悔莫及。具有這種野蠻式教育理念的父親,帶給孩子的是改不掉的不良習慣,留給孩子的是消極的童年,極大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大多會認為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從而偏離健康的人生軌道。
(三)家庭矛盾往往把壓力傳遞給孩子
夫妻經(jīng)常吵架,會讓孩子感到很恐慌,特別在家做作業(yè)時,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和溫馨的氛圍。如果讓孩子聽到爭吵聲,孩子的情緒就會波動很大,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蛘叻蚱揠p方動輒打罵,摔盆砸碗,哭哭啼啼,只管自己發(fā)泄情緒,凡此種種,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痛苦的種子。
(四)正負相加的夫妻教育蒼白無力
夫妻受教育程度不同,或?qū)逃睦斫獠煌?,以及對孩子教育的實施手段不同,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從小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做好父母,為人和善,做人低調(diào),講文明,懂禮貌,思想上積極上進,孩子就會一生受益。父母是家的港灣,是孩子的肩膀依存,更是孩子心中的榜樣。因此,夫妻處理好關系,營造家庭和諧氛圍,受益的是孩子,最終父母也會從中得益。否則,孩子永遠是父母心中的痛。
(五)爺爺奶奶永遠取代不了爸爸媽媽
當今社會,因為夫妻雙方的工作原因,一些家庭很早就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教育,但是隔代教育永遠取代不了爸爸媽媽的教育。由于生活中各種瑣碎事,家庭難免有些小矛盾,長此以往,積少成多,最終導致大矛盾,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必定會產(chǎn)生分歧?;谶@種原因,一定要搞好家庭關系,相互包容,和諧相處,讓孩子在自己身邊成長,給孩子一個溫馨快樂的童年,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家庭教育不一致性的影響
父母作為家庭的主體,由于雙方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婚姻觀念、情感意識、家庭責任感和思維習慣及對家庭的態(tài)度,這一切都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一呈現(xiàn),從而對孩子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一)導致孩子雙面人格
現(xiàn)如今,媽媽處于家庭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媽媽對孩子多以“保包式”教育為主,這種教育方式抹殺了孩子的天性和能力,破壞了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爸爸而言,由于受“男人養(yǎng)家糊口,女人打理家務”思想影響,對孩子多以“男兒”式的教育為主,沒有教育靈魂。沒有靈魂的家庭教育,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孩子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雙面人格。
(二)影響孩子長遠發(fā)展
孩子夾在父母爭吵的縫隙里,又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痛苦萬分。有時候,雖然有一方為避免爭吵認同了對方的教育方法,但這只是暫時的,時間久了分歧仍會產(chǎn)生。當雙方的教育方法出現(xiàn)很大差異時,會讓孩子不知所措,無法形成正確的認知,直接影響著孩子的長遠發(fā)展。
(三)阻礙孩子成人成才
現(xiàn)今社會中,多數(shù)家庭教育是復雜而多面的。每一種家庭教育的傳承都非常重要,那種根植于以孩子為主題、讓孩子感動的教育才是家庭傳統(tǒng)教育的主題與根本。希望積極的、正面的教育理念能深深地埋藏在家庭教育的土壤中,相伴每一位孩子的一生,并代代傳承下去。
(四)削弱父母角色權(quán)威
孩子的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只是表面的印象,對事物的判斷還沒有準確的標準。因此,孩子常常把爸爸媽媽作為榜樣。父母消極的情緒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的影響,教育孩子時往往爭吵的重點很容易從孩子身上轉(zhuǎn)移到夫妻間的不和,這些會讓孩子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對父母產(chǎn)生怨恨心理,感到無助與絕望,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轟然倒下,最終導致孩子不愿相信任何人,不愿與人交流。孩子的心中沒有了溫暖,沒有了幸福,沒有了理想和信念,這是非??膳碌?。
總之,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至關重要。對孩子的培養(yǎng)與教育需要家庭成員共同探討。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任重而道遠。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讓我們擔當起教育的責任,成為孩子的領路人。
參考文獻:
[1]海姆·G.吉諾特.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M].張雪蘭,譯.北京:京華出版社,2004.
[2]陳鶴琴.家庭教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3]瑪利亞·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M].金晶,孔偉,譯.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