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二剛
飛機在超音速飛行前,必須突破音障。音障是指飛機高速飛行接近聲音速度時,由于前方的空氣來不及散開而受到壓縮,致使空氣密度、溫度增加,阻力增大,飛行速度不能再提高的現象。自1901年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誕生以來,人們就不斷探索、嘗試,研制更高速的飛行器,試圖跨越音障,突破音速。
世界上第一次超音速飛行是美國飛行員耶格爾駕駛X-1飛機完成的。X-1由貝爾飛機公司制造,擁有流線型機身,機長9.45米、機高3.35米:翼展8.54米、總重5.9噸,采用常規(guī)的平直機翼,并安裝有火箭發(fā)動機。1947年10月14日,X-1由B-29轟炸機攜帶至高空??胀逗?,耶格爾啟動火箭發(fā)動機,在萬米高空進行水平飛行,終于突破了音障。
X-2驗證機也是一款為高速飛行而生的飛機。它由貝爾飛機公司、美國陸軍航空隊和美國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前身)共同研制,機長13.84米,機高3.60米,翼展11 .55米。與X-1不同的是,它采用后掠翼布局,并配有逃生艙。
1956年4月25日,試飛員埃伯依斯特駕駛X-2飛到了1.4馬赫(1馬赫相當于1倍音速),首次實現超音速。7月23日,埃伯依斯特在20800米高空達到了2.87馬赫。9月27日,X-2在阿普特的駕駛下達到了3.196馬赫。但不幸的是,在返航途中X-2失控進入螺旋,阿普特犧牲。
通常來講,馬赫數小于0.8稱為亞音速,0.8-1.2為跨音速,1.2-5為超音速,馬赫數大于5的為高超音速。
X-15是高超音速試驗機的典范。它是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IASA)牽頭,美國空軍、海軍和北美航空公司共同研制的。1959年6月8日,X-15進行了首次滑翔飛行,同年9月17日,進行了真正的動力飛行。在近十年的時間里,X-15先后創(chuàng)造了6.72馬赫和107900米的速度與高度世界記錄。
自1967年X-15飛行器創(chuàng)造了6.72馬赫的高超音速后,人類一直沒有停止對高超音速的探索。20世紀90年代后,包括推進技術、結構材料、空氣動力和飛行控制在內的各種高超音速關鍵技術得到了重大突破,進入先期技術開發(fā)階段。X-43、X-51A、HTV-2等都是有名的超高音速飛行器。
目前為止,世界上只有兩款超音速客機——英法聯合研制的“協和”號和前蘇聯的圖-144。兩款客機不但研制、試飛時間接近,而且外形、性能也很相似。
“協和”號研制于1962年,1969年初首飛,1976年1月投入航線飛行,設計巡航速度2-2.2馬赫。它的機身細長,安裝有4臺加力式渦輪噴氣發(fā)動機,采用下單翼布局,機體主要材料為鋁合金,僅在某些特殊部位使用鈦合金和不銹鋼。
由于油耗高、航程短、噪音污染嚴重,“協和”號在商業(yè)上很失敗。2004年4月,最后一架“協和”號客機退役,標志著“協和”飛機退出歷史舞臺。
圖-144是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制的超音速客機,于1968年12月31日首飛,1973年投入量產。
1973年6月3日,圖-144參加巴黎航展時突,然墜毀,機上人員全部遇難。為此,前蘇聯不得不推遲該機交付民航的時間。1976年12月,圖-144開始在國內航線上用于貨運和郵運。1977年1 1月,圖-144開始定期運載旅客,大約百余次后,又發(fā)生事故,不得不暫停飛行。
1979年,前蘇聯研制出改進機型——圖-144D,采用渦輪風扇發(fā)動機,經濟性和噪音等都有很大改進,美國也曾與圖波列夫設計局合作進行改良,取得過重大突破,但從總體來說,圖-144算不上一款成功的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