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PD-L1、PD-L2、CD30、CD23和BCL-6在原發(fā)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診斷和預后評估中的應(yīng)用價值

    2021-11-04 05:04:34袁婷曹錚劉秀云鄭波馮曉莉
    腫瘤防治研究 2021年10期
    關(guān)鍵詞:組織化學淋巴瘤單抗

    袁婷,曹錚,劉秀云,鄭波,馮曉莉

    0 引言

    原發(fā)性縱隔大B 細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B-cell lymphoma,PMBL)是一種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2%~3%,多見于3 0~4 0 歲女性[1]。盡管采用了免疫治療方案,10%~30%的PMBL患者仍有復發(fā)。難治性(relapsed/refractory,RR)疾病需要挽救治療,且效果并不令人滿意[2]。PMBL利用PD-1/PD-L軸抑制抗腫瘤反應(yīng)[3],抗CD30單抗(brentuximab vedotin,BV)在CD30陽性PMBL患者中表現(xiàn)出較好的療效[4]。文獻報道60%~85%的PMBL表達CD23,而在非縱隔DLBCL和結(jié)外DLBCL中表達率較低[5]。GATA3是鑒別PMBL和縱隔經(jīng)典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 Hodgkin’s lymphoma,CHL)的最有幫助的標志物[6],BCL-2在靜息B細胞和T細胞上表達而在正常生發(fā)中心細胞上不表達,相反BCL-6在生發(fā)中心內(nèi)的B和CD4+T細胞中表達,MUM1/IRF4和CD138反映了生發(fā)中心內(nèi)B細胞成熟為漿細胞的最后步驟,但有關(guān)PMBL中的BCL-6和MUM1表達情況的研究還較少。與其他淋巴瘤不同,PMBL缺乏預后生物標志物,并且當非縱隔原發(fā)的非特指型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DLBCLNOS)累及縱隔時,臨床上很難與原發(fā)性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進行區(qū)分,因此我們選取了非縱隔DLBCL-NOS作為對照組,運用免疫組織化學法對診斷為PMBL、DLBCL-NOS組織中的治療相關(guān)標志物PD-L1、PD-L2、CD30及CD23、BCL-2、BCL-6、MUM1、GATA3的表達進行檢測及分析,探討上述8種蛋白在PMBL診斷和預后評估中的應(yīng)用價值,尋求更具特異性的免疫組織化學指標,提高對該病的診斷,以期為判斷PMBL預后提供理論參考進而指導臨床個體化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0—2019年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病理科確診的34例PMBL,對照組為隨機抽取的同期31例非縱隔原發(fā)的DLBCL-NOS,取材涵蓋了常見發(fā)病部位。34例PMBL患者有完整的隨訪資料,所有切片均由兩位有經(jīng)驗的臨床病理醫(yī)師獨立閱片,病理診斷依據(jù)WHO標準(2017版),結(jié)合臨床特點、組織學形態(tài)、免疫表型及分子診斷,均已明確診斷。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及分級

    1.2.1 制備組織切片 34例PMBL和31例DLBCLNOS的腫瘤組織用4%的中性甲醛固定4~6 h,取1.5 cm×1.5 cm×0.3 cm的組織塊,5~10倍固定液中固定3~24 h,脫水、過夜(水洗、脫水、透明、浸蠟),石蠟包埋,切片厚度為3~5 μm,烘烤。

    1.2.2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采用4 μm厚FFPE組織切片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免疫組織化學采用EnVision法。切片經(jīng)過脫蠟、水化、抗原修復后滴加一抗,主要一抗為PD-L1、PD-L2、CD30、CD23、GATA3、BCL-2、BCL-6和MUM1,一抗來源及陽性表達部位見表1。按廠家說明書操作,溫浴30~60 min后滴加二抗,DAB顯色,蘇木精對比染色,常規(guī)脫水、透明、封片。染色時每批均包括陰性對照和陽性對照。

    表1 免疫組織化學檢測一抗來源及其染色部位Table 1 Source and staining site of immunohistochemical antibody

    1.2.3 結(jié)果判讀 PD-L1和PD-L2細胞膜染色腫瘤細胞的百分比,見表2。針對抗體CD23、CD30和GATA3,選取代表區(qū)域計數(shù)10個高倍視野下陽性腫瘤細胞占細胞總數(shù)的百分比,<10%陽性細胞判為陰性(-),陽性細胞數(shù)≥10%且染色弱陽性為(+),陽性細胞數(shù)≥10%且染色中等陽性為(++),陽性細胞數(shù)≥10%且染色強陽性為(+++),按照(+)(-)進行記錄并分析??贵wBCL-2、BCL-6和MUM1的截斷值為30%[7],結(jié)果記錄見表3。本研究中染色細胞百分率主要由兩位有經(jīng)驗的臨床病理專家評分,平均陽性細胞百分率用于分析,有爭議的病例由第三位臨床病理專家確認。標志物的診斷指標計算公式: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陽性預測值=真陽性/所有陽性,陰性預測值=真陰性/所有陰性。

    1.3 隨訪

    通過常規(guī)的復診或電話對患者進行回顧性隨訪。主要研究終點是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其定義為從最初確診到死亡或最后一次隨訪的時間(2020年11月)。記錄以下隨訪內(nèi)容:病程、治療和預后情況、隨訪結(jié)束時的狀況(死亡、存活或失訪)、死亡原因和存活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各蛋白表達與PMBL和DLBCL-NOS患者臨床及病理因素的關(guān)系采用卡方檢驗;PD-L1、PD-L2和CD30在PMBL和DLBCL-NOS中的陽性腫瘤細胞百分比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Kaplan-Meier法進行單變量生存分析并繪制生存曲線,Log rank檢驗比較生存差異。所有指標采用GraphPad Prism 8及SPSS20.0進行作圖。

    2 結(jié)果

    2.1 臨床特點

    PMBL患者34例,其中男性19例(55.88%),女性15例(44.12%),中位年齡28歲(15~47歲)。隨機選擇非縱隔原發(fā)的DLBCL-NOS患者31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0例(64.52%),女性11例(35.48%),中位年齡63歲(年齡17~84歲)。兩組年齡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PMBL組中,由縱隔壓迫引起的癥狀是最主要的癥狀,全部34例病例均有大小不等的縱隔腫塊。

    2.2 PMBL病理特征

    形態(tài)上PMBL腫瘤細胞彌漫分布,被纖細或粗大致密膠原分割,呈簇狀、巢團狀或結(jié)節(jié)狀排列。腫瘤細胞中等大或稍大,胞質(zhì)淡染,細胞核較圓或卵圓形,部分病例中可見Reed-Sternberg樣細胞,見圖1A、B。PMBL組織形態(tài)上與累及縱隔的DLBCL-NOS有重疊,見圖1C、D,鑒別診斷需要免疫組織化學標志物的輔助。PMBL組中進行Ki-67標記,陽性細胞比例為30%~80%,其中64.71%(22/34)的病例表達超過60%,DLBCLNOS組表達相似。

    圖1 PMBL(A,B)與DLBCL-NOS(C,D)的HE染色 (A,C:×200;B,D:×400)Figure 1 HE staining of PMBL(A,B) and DLBCL-NOS (C,D) (A,C:×200;B,D:×400)

    2.3 PMBL與DLBCL-NOS的免疫表型

    PMBL組和非縱隔原發(fā)的DLBCL-NOS組中PD-L1、PD-L2、CD30、CD23、BCL-2、BCL-6、MUM1和GATA3的表達見圖2。PD-L1、PD-L2和CD30在PMBL組陽性腫瘤細胞百分比的中位數(shù)分別為70%(30%,90%)、25%(0,70%)和17.5%(0,60%),顯著高于DLBCL-NOS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PMBL組CD30陽性表達率為61.76%(21/34),DLBCL-NOS組為12.90%(4/3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與DLBCL-NOS組比較,CD30診斷PMBL的特異性為76.47%(13/17),陽性預測值為84%(21/25),陰性預測值為32.50%(13/40)。PMBL組CD23陽性率為76.47%(26/34),在DLBCL-NOS組中陽性表達率為9.68%(3/3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與DLBCL-NOS組比較,CD23診斷PMBL的特異性為72.73%(8/11),陽性預測值為89.66%(26/29),陰性預測值為22.22%(8/36)。GATA3(P=0.414)、BCL-2(P=0.480)、BCL-6(P=0.659)和MUM1(P=0.601)的表達在PMBL和DLBCL-NOS組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CD23、CD30、GATA3、BCL-2、BCL-6和MUM1蛋白在PMBL和DLBCL-NOS中的表達Table 3 Expression of CD23,CD30,GATA3,BCL-2,BCL-6 and MUM1 proteins in PMBL and DLBCL-NOS groups

    圖2 CD23(A)、CD30(B)、GATA3(C)、BCL-2(D)、BCL-6(E)、MUM1(F)、PD-L1(G)和PD-L2(H)在PMBL中的陽性表達 (×200)Figure 2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23(A),CD30(B),GATA3(C),BCL-2(D),BCL-6(E),MUM1(F),PD-L1(G) and PD-L2(H) in PMBL group (×200)

    表2 PD-L1、PD-L2和CD30蛋白在PMBL和DLBCL-NOS中的陽性腫瘤細胞百分比 [M (P25,P75),%]Table 2 Percentage of positive tumor cells with PD-L1,PD-L2 and CD30 expression in PMBL and DLBCL-NOS [M(P25,P75),%]

    2.4 PMBL的隨訪與治療

    PMBL組有完整隨訪資料的患者28例,失訪6例,隨訪率82.4%。死亡6例(6/28,21.43%),中位生存期為30.5月(4.2~166.1月),總體生存曲線見圖3。5例(5/28,17.86%)單純采用CHOP方案化療,16例(16/28,57.14%)常規(guī)化療結(jié)合利妥昔單抗,1例(1/28,3.57%)PD-1抑制劑聯(lián)合常規(guī)化療4周期后達到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13例(13/28,46.43%)接受過放射治療。伴有CD30或BCL-6表達的PMBL患者其生存曲線盡管P>0.05,但仍顯示出預后差的趨勢,見圖4。

    圖3 原發(fā)性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總體生存曲線Figure 3 Overall survival curve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

    圖4 伴有CD30(A)或BCL-6(B)表達的PMBL患者的生存曲線Figure 4 Survival curves of PMBL patients with CD30(A)or BCL-6(B) expression

    3 討論

    原發(fā)性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起源于胸腺髓質(zhì)B細胞,是一種發(fā)病率較低但并不罕見的淋巴造血系統(tǒng)疾病,男女比約為1: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PMBL發(fā)病高峰年齡段為28歲左右,男女性別無差異,與既往文獻女性患者居多的特點有所不同,而DLBCL-NOS患者多集中于老年人。組織學上,PMBL的腫瘤細胞多呈透明細胞或R-S(Reed-Sternberg)樣細胞形態(tài),且穿刺活檢標本易擠壓、固定不佳,致使難以識別而漏診誤診,免疫組織化學可以協(xié)助診斷。PMBL表達B細胞抗原(如CD20,CD79α)和B細胞轉(zhuǎn)錄因子(如PAX-5、BOB.1、Oct-2等),不表達表面免疫球蛋白(Ig)和κ、λ[8]。PMBL在形態(tài)學和細胞學上不同病例間具有較大的變異,CD30陽性率約為80%,個體差異較大且通常染色強度較弱,CD23陽性率約為70%,BCL-2陽性率約為55%~80%,BCL-6陽性率約為45%~100%[9]。免疫組織化學研究對于PMBL和DLBCL-NOS的鑒別診斷必不可少,在本研究中我們探討了治療相關(guān)標志物PD-L1、PD-L2、CD30及CD23、BCL-2、BCL-6、MUM1和GATA3在PMBL診斷和預后評估中的應(yīng)用價值,以期為判斷PMBL預后提供理論參考進而指導臨床的個體化治療。

    PD-L1和PD-L2經(jīng)常由于特定的遺傳突變而過度表達。PD-L1的表達具有時空異質(zhì)性,PD-L1陰性腫瘤復發(fā)時可能變成PD-L1陽性腫瘤(反之亦然)。Ventana的sp263 PD-L1用于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時,建議病理學家的報告結(jié)果包括陽性腫瘤細胞百分比。對于PD-L2蛋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廣泛的研究。9p24.1染色體異常多見于PMBL,相比之下這種異常在DLBCL中很少見[10-12]。一些研究已經(jīng)表明,PD-L1位點的畸變是PMBL的一個特征,并且PD-L1的表達與9p24.1的擴增相關(guān)[13]。我們在PMBL中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PD-L1和PD-L2在PMBL組的表達水平較高,與DLBCL-NOS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PD-L1和PD-L2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可作為鑒別PMBL和DLBCLNOS的輔助實驗手段,有助于識別更多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反應(yīng)的患者,但尚需進一步的前瞻性測試和驗證,以確定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淋巴瘤亞型中的療效?;贙EYNOTE-170研究,帕博利珠單抗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復發(fā)/難治性(R/R)PMBL適應(yīng)證批準。KEYNOTE-170研究中,應(yīng)用帕博利珠單抗治療R/R PMBL,中位隨訪43.1月后,76%的患者治療反應(yīng)持續(xù)時間(duration of response,DOR)超過36月,36月無進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率達34.2%。因此,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治療R/R PMBL顯示出持久的抗腫瘤效應(yīng)且安全可控[3]。另外納武利尤單抗聯(lián)合CD30單抗治療R/R PMBL的Ⅱ期臨床研究也顯示出納武利尤單抗與維布妥昔單抗BV(brentuximab vedotin)的協(xié)同效應(yīng),其可作為橋接治療方案[4]。這些發(fā)現(xiàn)強調(diào)了PD-1/PD-L1軸在調(diào)節(jié)抗腫瘤免疫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在臨床實踐中靶向這一信號通路的好處。

    CD30在臨床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除了淋巴造血系統(tǒng)腫瘤,CD30在非淋巴造血系統(tǒng)腫瘤中也可以表達。CD30能夠幫助鑒別多種淋巴腫瘤,如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間變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 cell lymphoma,ALCL)[14]。除此之外,CD30在一些T細胞淋巴瘤和B細胞淋巴瘤中都可以表達,但CD30的專一性、特異性不強,給淋巴瘤的病理診斷帶來困難,需要結(jié)合形態(tài)以及其他免疫組織化學標記進行診斷。PMBL腫瘤細胞存在CD30高表達,本組試驗結(jié)果亦顯示CD30表達在PMBL與DLBCL-NOS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因此治療相關(guān)標志物PD-L1、PD-L2和CD30均有助于區(qū)分PMBL與DLBCL-NOS。BV是一類CD30抗體偶聯(lián)藥物,可通過抑制微管蛋白合成和細胞分裂,誘導CD30陽性腫瘤細胞凋亡。BV聯(lián)合納武利尤單抗治療R/R PMBL顯現(xiàn)出良好的協(xié)同抗腫瘤活性,客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達73%,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為37%[4]。CD23是一種低親和力的IgE受體,還可作為成熟濾泡B細胞、活化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濾泡樹突狀細胞上的淋巴細胞生長因子。CD23在PMBL中的表達率為70%~85%[5,15],與本研究在PMBL中觀察到的76.47%相符。本研究表明CD23陽性有助于PMBL與DLBCL-NOS的鑒別診斷,與既往的結(jié)果[16]一致。PMBL的分子遺傳學特征中BCL-2和BCL-6基因重排少見,而有研究表明BCL-2表達是DLBCL的預后標志物[17]。MUM1/IRF4是干擾素和細胞因子介導基因表達的重要調(diào)節(jié)劑,在既往的研究中,MUM1與DLBCL的不良預后相關(guān)[18],但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MUM1表達對PMBL的總體生存無影響,可能與本研究隊列較小有關(guān)。CD30和BCL-6的預后價值值得下一步在更大的患者隊列中進行驗證。

    綜上所述,PMBL是一種起源于胸腺的成熟的侵襲性大B細胞淋巴瘤,具有獨特的臨床、免疫表型、基因型和分子特征。PMBL中治療相關(guān)標志物PD-L1、PD-L2和CD30的表達水平較高,有助于識別更多可能對免疫或靶向治療有反應(yīng)的患者。免疫組織化學標記PD-L1、PD-L2、CD30和CD23有助于PMBL與DLBCL-NOS鑒別診斷,CD30和BCL-6在PMBL的預后方面顯示了一定的趨勢,但要作為PMBL的候選預后指標應(yīng)該在更大量的樣本中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組織化學淋巴瘤單抗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HIV相關(guān)淋巴瘤診治進展
    傳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4:12
    司庫奇尤單抗注射液
    認識兒童淋巴瘤
    食管鱗狀細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組織化學表達及其與血管生成擬態(tài)的關(guān)系
    大口黑鱸鰓黏液細胞的組織化學特征及5-HT免疫反應(yīng)陽性細胞的分布
    使用抗CD41單抗制備ITP小鼠的研究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現(xiàn)
    磁共振成像(2015年5期)2015-12-23 08:52:50
    原發(fā)性甲狀腺淋巴瘤1例報道
    免疫組織化學和免疫熒光染色在腎活檢組織石蠟切片磷脂酶A2受體檢測中的應(yīng)用
    定州市| 温州市| 华宁县| 临夏县| 明水县| 时尚| 寻乌县| 卢龙县| 仁怀市| 兴国县| 西盟| 新津县| 舒兰市| 大姚县| 凌源市| 灌阳县| 阿巴嘎旗| 大方县| 柳河县| 宣汉县| 北川| 满洲里市| 分宜县| 南充市| 墨竹工卡县| 烟台市| 潼南县| 同仁县| 开封市| 土默特左旗| 明光市| 西林县| 金川县| 南华县| 集贤县| 乾安县| 茶陵县| 武穴市| 余干县| 桂林市|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