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安 潘熙灝 牟小軍 曹帥金 梁敏栩 黃秋蘭
我國不僅面臨醫(yī)療費用快速上漲,人口老齡化加快,慢性病患病率、死亡率迅速上升,疾病譜發(fā)生重大變化等與發(fā)達國家發(fā)展健康產(chǎn)業(yè)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而且我國未老先衰,經(jīng)濟不發(fā)達,資源配置不合理,人們健康意識薄弱且不健康行為突出等狀況[1]。因此,我國發(fā)展健康管理更具迫切性。本研究旨在觀察信息化健康管理結合護理干預對外周動脈硬化的影響,探討對中年健康體檢者外周動脈硬化早期干預的有效可行措施。
1.1 一般資料 (1)納入標準:①在本院行VBP-9 動脈ABI 及PWV 測量的健康體檢者;②年齡在45-65 歲;③配合研究者完成癥狀、體征及有關病史資料的完整采集;④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循環(huán)系統(tǒng)、肝、腎、造血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原發(fā)性疾病及精神病、惡性腫瘤者;②妊娠期或哺乳婦女。以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體檢科體檢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512 例為研究對象,并根據(jù)年齡分成45-50 歲組、51-55 歲組、56-60 歲、61-65 歲組,各組基線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四組基線資料比較
1.2 方法 (1)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職業(yè)、學歷、VBP-9 動脈ABI 及PWV 檢查結果、病史等。研究者與研究對象每天進行微信或網(wǎng)絡平臺溝通,每月進行一次隨訪,采用電話、短信、上門探視相結合進行隨訪,隨訪起點為研究對象體檢結果出來開始,終點為實行健康管理1 年。(2)健康管理:根據(jù)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BMI、職業(yè)、學歷及危險因素、自覺癥狀、體檢結果設計的健康管理計劃進行健康管理和護理干預。(3)護理干預措施:①飲食建議:限制鈉鹽的攝入量,每人每日鈉鹽攝入量在6 克以下。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 的食物,適量攝入富含葉酸的食物,多攝入含鉀、鈣、鎂豐富的食物,適量多吃高鋅/鎘比的食物,適量攝入含鐵豐富的食物,增加膳食纖維,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少食高熱量的食物和油炸食品。②行為或生活方式建議:遠離煙草,避免主動和被動吸煙??茖W選擇飲品:限制飲酒,適量飲用綠茶、烏龍茶;及時補水、喝好水,最好是天然礦泉水。生活有規(guī)律:早睡早起,盡量不要熬夜??刂艬MI 在25 以下。加強鍛煉:多進行有氧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體操、慢跑、打保齡球、步行、跳舞等,一周三次,每次在30-40 分鐘。保持良好的情緒,學會給自己減輕心理壓力,調整心態(tài)。③體檢指導:定期檢測血壓,掌握自身血壓水平和變化規(guī)律。正常收縮壓90-140 mmHg,舒張壓60-90 mmHg;如發(fā)現(xiàn)異常應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每半年至一年要進行一次心腦血管檢查:1)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者;2)每天攝鹽量超過10 克者;3)長期吸煙和喝烈性酒者;4)血脂異常者;5)超重及肥胖者;6)糖尿病者;7)長期接觸有害因素如噪音者;8)長期服用避孕藥者積極防治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④健康教育:使研究對象知曉動脈硬化的最重要原因是高血壓、高血脂癥、抽煙,肥胖、糖尿病、運動不足、緊張狀態(tài)、高齡、家族病史、脾氣暴躁等也有關系。囑其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提出有計劃、有系統(tǒng)、針對性的健康管理計劃,通過短信、微信、電話隨訪及時了解分析其實施情況,必要時上門宣教。
1.3 評估指標及判斷標準 (1)PWV=脈搏傳導距離(cm)/脈搏傳導時間(s),正常為<10 m/s;10-12 m/s 提示動脈彈性降低;>12 m/s提示動脈彈性明顯降低。(2)ABI是脛后動脈或足背動脈收縮壓最高值與兩上臂收縮壓的最高值之比。采用測量PWV時同步測量的上臂和踝部收縮壓的最高值。正常為0.9-1.4;ABI<0.9提示有動脈阻塞可能。(3)正常血壓范圍:收縮壓90-140 mmHg;舒張壓60-90 mmHg。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以P<0.05 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四組干預前后PWV 比較 見表2。
表2 四組干預前后PWV 比較(±s,m/s)
表2 四組干預前后PWV 比較(±s,m/s)
組別45-50 歲組例數(shù)(例)356 P 51-55 歲組377 56-60 歲組358 61-65 歲組421 RLRLRLRL干預前14.30±2.21 14.34±2.23 15.17±1.76 14.84±1.49 16.84±3.54 16.64±2.82 17.86±4.33 18.00±4.91干預后13.50±1.95 13.72±1.93 14.77±1.75 14.28±1.79 16.64±2.71 16.31±3.09 16.25±2.17 16.43±2.34 T/z 值2.212 3.773 2.177 3.132 1.986 2.498 3.540 4.099 0.042 0.002 0.036 0.003 0.048 0.014 0.001 0.000
2.2 四組干預前后ABI 比較 見表3。
表3 四組干預前后ABI 比較(±s)
表3 四組干預前后ABI 比較(±s)
組別45-50 歲組例數(shù)(例)356 P 51-55 歲組377 56-60 歲組358 61-65 歲組421收縮壓舒張壓收縮壓舒張壓收縮壓舒張壓收縮壓舒張壓干預前123.47±4.22 77.18±2.68 124.00±10.78 75.41±9.89 132.33±20.21 79.17±10.91 130.54±17.06 76.58±10.37干預后116.82±2.86 71.62±9.65 121.90±13.53 77.43±11.13 131.00±16.97 79.89±9.98 129.15±18.70 76.98±13.86 T/z 值2.154 2.176 2.234 1.121 2.092-1.815 2.235-0.859 0.047 0.045 0.028 0.271 0.038 0.072 0.027 0.392
2.3 四組干預前后血壓比較 見表4。
表4 四組干預前后血壓比較(±s,mmHg)
表4 四組干預前后血壓比較(±s,mmHg)
組別45-50 歲組例數(shù)(例)356 P 51-55 歲組377 56-60 歲組358 61-65 歲組421 RLRLRLRL干預前1.21±0.08 1.17±0.07 1.18±0.07 1.14±0.07 1.18±0.07 1.17±0.08 1.20±0.05 1.19±0.09干預后1.15±0.05 1.13±0.07 1.15±0.09 1.09±0.09 1.15±0.06 1.13±0.08 1.15±0.05 1.13±0.08 T/z 值3.187 2.304 2.189 9.055 4.167 6.948 8.764 14.562 0.006 0.035 0.035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1 我國健康管理現(xiàn)狀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期望能得到心理、生理以及道德方面的保障[2,3]。而人口老年化結構加快、慢性病發(fā)病率增高以及全國缺乏統(tǒng)一協(xié)調的醫(yī)療服務,在各方面的需求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最先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其中有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殘疾管理、綜合的人群健康管理等。健康管理無論在學科體系、產(chǎn)業(yè)實踐,還是在隊伍建設、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2005 年,健康管理師被列為衛(wèi)生行業(yè)特有國家職業(yè),2007 年健康管理師國家職業(yè)標準頒布;2009 年,中國健康管理專家達成了《健康管理概念與學科體系的中國專家初步共識》,使健康管理的理念和體系框架更加清晰。但健康管理的學術理論與技術相對滯后,學科的學術內(nèi)容和特色有待于大幅度提高;健康管理職業(yè)與現(xiàn)行的醫(yī)療衛(wèi)生政策與體系存在諸多銜接不良,所以,這個學科和職業(yè)的發(fā)展遇到很多困難[2]。我國健康管理目前仍存在很多問題:(1)國內(nèi)的健康管理形式單一,實施機構主要是健康管理公司,管理不規(guī)范;(2)健康管理相關概念和技術研究等都與國際水平仍有差距,如“重醫(yī)療、輕預防”思想觀念根深蒂固,對預防和健康管理重視程度不夠;(3)健康管理從業(yè)人員專業(yè)化程度不高,專業(yè)人才匱乏;(4)健康管理信息系統(tǒng)數(shù)據(jù)管理和交流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規(guī)范,信息共享程度低;(5)社區(qū)健康管理未能成為獨立的主體,未能與三甲醫(yī)院形成紐帶,有機的結合;(6)沒有對某種疾病進行健康管理成效進行評價的報道[4,5]。
3.2 信息化健康管理結合護理干預對外周動脈硬化的影響 動脈硬化是一個全身性的過程,往往同時累及數(shù)個組織器官的動脈。研究表明我國≥45 歲冠心病及等危癥住院患者中外周動脈硬化疾病普遍存在[6]。ABI 和PWV 對快速篩查和早期診斷外周動脈疾病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用于常規(guī)檢查能明顯提高外周動脈疾病的檢出率,特別是識別無癥狀患者。此外,早期發(fā)現(xiàn)外周動脈疾病有助于臨床醫(yī)生評估患者今后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降低風險,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7]。研究顯示,食物與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油炸食品是引起肥胖的常見因素,而肥胖者血液粘稠度高,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8]。新鮮蔬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葉酸的食物,能夠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情況[9]。本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過1 年的干預后,四個年齡段研究對象的ABI、PWV 和收縮壓均較干預前明顯改善,舒張壓保持在正常范圍,提示健康的行為或生活方式,能夠更加有利于動脈血管的健康護理,延緩粥樣硬化發(fā)展,與文獻報道結果相似[10]。
綜上所述,信息化健康管理結合護理多方面的干預可顯著改善健康體檢者外周動脈硬化情況,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