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閱讀和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二者結合更是現代教育背景下廣泛應用的教學模式。但大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認為讀寫結合較為困難,因為閱讀需要理解,寫作也是相對獨立的存在,結合無章可循。再加上學生在讀寫結合中傾向于自由發(fā)揮,以至于教師不知如何開展讀寫教學。對此,語文教師可嘗試改善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讀寫氛圍,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讀寫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高年級;讀寫一體化
閱讀和寫作均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閱讀為吸納知識,那么寫作則是對外傾吐,二者結合則充分展現了語言綜合能力。當前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閱讀和寫作教學分離,以致學生在寫作時,因缺少文本積累而無法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因此,語文教師應結合學情,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引導學生在讀有所感的基礎上進行文字表達,實現以讀促寫的教學目的。
一、重視閱讀課堂,滲透寫作技巧
如果說語文是體育項目中的跑步項目,是學習各學科的基礎,那么閱讀就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必須重視閱讀教學,從閱讀做起,讓學生通過閱讀開闊視野、積累素材、習得知識和能力。在讀寫一體化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教學置于重要位置,從閱讀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寫作技巧,進行深度思考,總結寫作經驗,為學生進行書面表達即寫作打好基礎。
如在學習《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時,結合內容可知,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秋天的落葉和風景之美,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描述美、贊賞美的能力,是本文的主要教學目標。為此,在讀寫一體化教學中,教師可從閱讀入手,讓學生流利朗讀課文,對文本內容有一個整體感知,了解為什么水泥道上鋪滿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金色巴掌”這種隱喻手法的作用。然后,分析文章結構和寫作順序,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的景物,說說自己印象中的秋風、秋雨、秋葉有何特點,作者筆下的秋風、秋雨、秋葉有何特點,作者是如何突出秋風、秋雨、秋葉的特點的。借助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智慧,讓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文本。接下來,由教師總結寫景類文章的寫作技巧——仔細觀察,明確寫作順序,突出景物描寫,融情于景,活用修辭手法,豐富想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自己喜愛或者熟悉的植物為例,列寫作提綱,模仿課文或者另起爐灶,寫一篇短文,并且給學生以提示,讓學生在寫作中融入情感,寄托自己熱愛自然、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這樣在語文教學中以閱讀為基礎去總結寫作技巧,可以提高學生對讀和寫的認識。
二、運用讀寫結合,尋找寫作靈感
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材收錄的課文均為名家名篇。由于閱讀在語文學習中占據較為重要的比例,學生會花費較多的時間閱讀文本,這為閱讀和寫作結合提供了良好契機。當前部分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無法把握讀寫結合點,以至于在讀寫教學中存在一定困難。常見情況為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直接套用自身教學經驗或教學大綱為學生講解閱讀重難點,并設置相應的閱讀任務。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為了閱讀而閱讀,長此以往閱讀成為了一個形式化和模式化的學習套路,學生基本沒有自主思考和獨立探究機會,往往在閱讀后便立即忘掉了。寫作和閱讀相比,更能體現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構造能力,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文本傳遞的思想感情,強化閱讀深度,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然而,閱讀和寫作教學并非單純?yōu)閷W生傳授相關要點,更需要語文教師緊抓讀寫結合的最佳契機,為寫作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與機遇,助力學生獲得寫作靈感。
以《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的教學為例,語文教師可先讓學生圍繞課文題目展開分析,詢問學生從題目中能發(fā)現哪些信息。學生紛紛表示從題目中可以發(fā)現的信息有:我,愛,故鄉(xiāng),楊梅。然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大家吃過楊梅嗎?哪里盛產楊梅?楊梅是什么味道?你們家鄉(xiāng)有什么有名的特產?你喜歡哪些特產?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題目,根據自己的想法,自擬題目,如“我愛新疆的哈密瓜”“我與__的__”等,誘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接著,閱讀課文,讓學生找文眼(可愛),解讀文章情感,看作者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楊梅的可愛,看文章分成了幾段、為什么要這樣分。讓學生設想,如果自己按照擬定的題目去寫作文,會分成幾段,會講述哪些內容,讓學生構思文章脈絡、醞釀情感。在學生深思熟慮的基礎上,限定時間,讓學生寫作文,看誰寫得又快又好,寫得富有文采和特色。這樣把握讀寫結合點,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可以避免學生在寫作時無話可說,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信心。
三、豐富閱讀資源,開展多元寫作訓練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工具性與開放性兼具的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拓寬學生視野和豐富課堂教學資源成為教師須完成的主要任務。提高小學生讀寫能力需要基于大量高質量閱讀和高水平寫作,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短暫的課堂教學時間豐富閱讀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堅實基礎。蓬勃發(fā)展的現代信息技術為拓寬語文教學內容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在備課階段可借助互聯(lián)網廣泛搜集閱讀素材,并在此基礎上獲取高質量信息;之后,鼓勵學生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實現真正意義層面上的讀寫一體化。
如在學習《北京的春節(jié)》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網絡搜集一些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章,開展課外閱讀,通過閱讀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民間節(jié)日習俗,與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關的美食、飾品、活動等,促使學生能深刻體驗和感悟作者熱愛生活和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內涵。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增加閱讀深度,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閱讀和寫作素材,然后,讓學生結合實際,動筆將自己對傳統(tǒng)節(jié)日感受最深的地方寫出來;或者由教師結合值得思考的社會現象,如“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青少年群體中遇冷”“洋節(jié)日大行其道 成就新商機”“小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缺少認識”等出題,讓學生搜集資料、提煉論點、開展辯論活動,引導學生在辯論的基礎上去總結、寫作。關于寫作,教師可以給出作文評改參考標準,讓學生自評、互評作文,并選出優(yōu)秀作文進行點評、宣傳。這樣以閱讀和寫作為重點開展多元化的語文學習活動,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學生,不僅要掌握正確書寫漢語的方式,還要學會精準表達自身想法并將其轉化為文字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寫作能力。教師可借助閱讀幫助學生積累文本,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實現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謝小蘊.以讀促寫,讀寫結合:談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閱讀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2019(03).
[2]崔靜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讀寫一體化有效策略研究[J].陜西教育·教學,2016(12).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