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勇軍
最近,因為教學研究需要,我重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次頒布的語文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對比2017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我發(fā)現(xiàn),它較之從前更全面、更系統(tǒng),對整個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價值追求有了更具理論高度的表達。然而,在解讀新課標高遠理念、落實新課標卓越追求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層層放大”的現(xiàn)象,尤其是經(jīng)過網(wǎng)絡“劇場效應”的選擇性傳播,更形成了一種高高在上的氣場,導致一些語文課的教學設計花樣百出、疊床架屋,卻丟失了日常教學的“煙火氣”。這樣的課,不要說對別人的指導意義,即便是執(zhí)教者自己也只會偶爾刻意為之,價值幾何?
語文教學,不可輕慢恒定的常規(guī)和常識。比如,歷次教學大綱中都提到概括段意和復述課文的重要訓練價值,指出編提綱“目的在幫助學生領會課文,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復述課文“目的在使兒童深入理解課文,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語文教學反復強調(diào)改寫、擴寫、縮寫、寫片段、寫摘錄等語言訓練形式的重要性。再如,關于作文的重要性,1963年、1980年、1986年頒布的教學大綱都明確指出,“學生語文學習的怎樣,作文可以作為衡量尺度”。又如,對整個語文教學的常規(guī)要求,1986年頒布的教學大綱中有這樣一段話:“字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睋?jù)說,這五個“要”是葉圣陶先生在大綱制定過程中最后補入的。這真是歷經(jīng)時代變遷而不可移易的“金言”,是語文教學的根基。
新課標的高遠理念和卓越追求,是建立在常規(guī)和常識的基礎之上的。教師應當要有辨析各種說辭和各種聲音的智慧,更好地用我們“怎么做”的教學探索,豐富新課標“應該做什么”的規(guī)定和要求。否則,就會對新課標的理念和追求造成誤讀和曲解,導致課堂教學扭曲甚至變形。
常識還告訴我們,學生的成長是一個曲折、緩慢的過程,語文學習要實事求是,要一步一步地來。比如,大單元教學如何實施?其實,并沒有那么復雜。單篇文章沒有搞清楚,整合在一起當然是“吃夾生飯”。因此,是不是要先指導學生把單篇文章弄懂?弄通單篇之后,再打通篇與篇,展開結(jié)構化學習,讓學生的知、情、意獲得整體性提升,并逐步培養(yǎng)高階思維。這才是大單元教學的精髓所在。
回歸語文教學的“根”,重視語文教學的常規(guī)和常識,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的要求,真正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