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忠
摘要: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德育,德育最大的問題是立人。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書寫好“大寫的人”?“成人—成才—成功”的金蘋果教育思想,引領學生成人、成才、成功。
關鍵詞:德育;立人;金蘋果教育思想
人的社會存在,決定人的思想。什么是思想?所謂思想,維特根斯坦做了精辟的論述:“事實的邏輯形象就是思想?!薄八枷胧怯幸饬x的命題?!蔽覀円话惴Q之為“觀念”,觀念的形成和活動的結果屬于認識。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校長需不需要思想?試想,校長之間的交流如果只是停留在“蘿卜炒蘿卜,還是蘿卜”的狀態(tài),那他研討的內(nèi)容只停留在“術”的層面上,沒有“道”的修為,就沒有文化的引領。
一、金蘋果教育,引領學生成人、成才、成功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教育,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德育,德育最大的問題是立人。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書寫好“大寫的人”?我們提出了“成人—成才—成功”的金蘋果教育思想。具體的思考與實踐是——
(一)何謂金蘋果教育?其內(nèi)涵是什么?
金蘋果在亞當夏娃手中開啟了人類新知的大門(體現(xiàn)人性的光輝);在牛頓頭上敲醒了自然科學的鐘聲,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彰顯科學的素養(yǎng));在喬布斯的團隊里“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推動了信息技術的革命(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
金蘋果是一種健康、美好的象征,金蘋果教育寄寓著“智慧、美好、創(chuàng)新、力量”的理念。金蘋果教育以“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創(chuàng)新”為基準,引領孩子們在“五讀”(讀書、讀人、讀事、讀圖、讀環(huán)境)中積蓄能量,儲備智慧。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人的自我實現(xiàn),是一個不斷成人的發(fā)展過程?!敖鹛O果教育”探索的就是追尋教育本真的過程,是對教育本源的探索,是建立在“合目標”“合規(guī)律”“合道德”之上的本真教育,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是激勵每一個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是為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終身幸福奠基的教育。
我們對人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對成人成才的關系理解和關注上。為此,我們的教育一要“歸本”——遵循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二要“求真”——遵循學生身心、語言、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三要“悟體”——學生是人,是獨一無二的人,是正在成長中的人,是具有個性特征和自主精神的生命個體,只有正視差異,尊重人格,敬畏生命,眼中有人,把學生當人看,我們的教育才能回歸理性,回歸本真。
“成人—成才—成功”是金蘋果育人思想。在小學階段“成人”就是培養(yǎng)合格的小公民,強調一個“德”;“成才”以“標準+多元”為培養(yǎng)方式,實現(xiàn)個性和諧、全面發(fā)展,強調一個“能”;“成功”力求實現(xiàn)品學兼優(yōu)、人格健全,強調一個“果”。
人的發(fā)展是教育的永恒使命,人發(fā)展的最終目標是人的生命質量的充分展現(xiàn)(知識、能力、情趣、視野、思維……)。這是教育屬性所至,如何書寫大寫的人,應集中在對成人成才的理解和關注上。“三成”是教育之間辯證統(tǒng)一的過程?!叭伞钡慕K極目標是對人的自我實現(xiàn),是以發(fā)展為主線,動態(tài)地展示了成人、成才和成功的過程,是對人的教育進一步豐富和深化。成人、成才是統(tǒng)一在人的自我實現(xiàn)的進程中,從小打好基礎,共同構成走向成功的目標。
成人、成才、成功是育人的三個層面,教育要以育人為本、立人為根,要接地氣,其育人的落腳點就是追求教育本真的過程(在古語中,“本”是元氣,“真”是真氣。在現(xiàn)代詞語注解中,“本”是指具體的實際事物或是人,“真”是規(guī)律)。
一個人的成長是一個波浪式推進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
成人,是根本方向和終極目標(是成才的前提與基礎,體現(xiàn)人的共性需求,其目標的實現(xiàn)都要體現(xiàn)在大大小小的成功體驗上)。
成才,是人的深化、發(fā)展與提升(伴隨著人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是成人的外在表現(xiàn)和關鍵,體現(xiàn)人的差異性,成才要區(qū)別對待,人人皆可成才,但有先后之分、階段之分、層次之分、大小之分)。
成功,是發(fā)展階段性目標和衡量指標,要因時因人因地,是價值追求與個體發(fā)展的永恒動力,是不斷完善人格和發(fā)展自我觀念實現(xiàn)的個性化過程,體現(xiàn)的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成人,就是學會做人:做好人,做合格小公民,做一個“志存高遠,有理想、勤奮學習,有思想、勇于實踐,有創(chuàng)新、心系家國有大愛”的時代新人。
成才,就是學會學習:讀好書,學好真本領,立志成才。
成功,就是學會做事,做成事,從小事做起,學小成大。成功,不僅體現(xiàn)在結果上,更體現(xiàn)為成功是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向著目標不斷積累、不懈努力的過程。
只有三者辯證統(tǒng)一,才能培養(yǎng)未來復合型的人才,這也就是說在小學階段教學生六年,要為他們想六十年,即“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為民族的未來著想”。金蘋果教育思想旨在激勵孩子們在讀書明理中學小成大,做最好的自己。
(二)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是時代賦予的哲學命題
成人與成才,歸根結底是一個接受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雙重問題,這就需要喚醒與激勵。賦能于人,賦能于己。為防止實踐中的活動性和功利性,務必明確:
(1)“三成”(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它是高度統(tǒng)一的關系。
(2)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金蘋果教育,以成人成才為育人的主線,課堂是主渠道,活動是主載體,寓教于樂于行動中。
(3)確保本真教育教學的主要地位。改變教育方式,以人為本,以發(fā)展為本;改變教學方式,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作為課程的核心,以關注學生生活及其社會化需求作為課程的基礎,以著力提高德育實效性和德育功能為課程的追求。
未來已來,教育要為未來而來。培養(yǎng)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務必堅持立德樹人的育人使命,堅持實踐“德育為首,育人為本,五育并舉”——
德:不只是道德,還要加上“公民”道德,培養(yǎng)做人的道德底線。
智:不只是智力,而是智慧?,F(xiàn)代教育應由知識傳遞者向智慧的傳遞者方向轉變,由平移教育向智慧教育轉向。
體:不只是健康指標, 而是體健、體意、體美。體育重在育,育這種不屈無畏的精神、敢打敢拼的精神!它更需要磨煉一個人的意志品質。
美:不只是美,而是美感。既要藝術教育,又要面向全體學生涵養(yǎng)終身受益的審美情操、審美體驗、審美修養(yǎng)、審美能力和人文情懷。
勞:不只是勞動,而是有智慧地勞動。當信息智能成為時代的新寵,勞動要賦予新的含義,它需要的是一種智慧的匠力。教育是件良心事,當以慈悲為懷,教育只有扎根在生命的課堂里,立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中,長在師生心靈上,教育才能真正落地。
二、黨建帶隊建,賦予少先隊員新動能
(一)命題與思考
真正成全生命的真教育應該是什么顏色的?應該遵循哪些自然規(guī)律和基本規(guī)則?簡單地說,要基于兒童立場,回歸生活本位。故,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教育是有顏色的,培養(yǎng)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無論是紅色綠色,還是青色金色,無論有形,還是無形,都應基于人生的“三元色”。
教育是圓的,無論從哪里開始都不遲,只要找準生命的坐標,就能把握教育的方向。教育要回歸原點,這個原點是什么?回歸初心本心,回歸樸素自然,回歸生活生命,回歸常識常態(tài),回歸文化信仰。也就是要回答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這三個教育的追問!教育要落地,務必思考:面向未來,我們追問的不是中國的教育是什么,而是要思考擁有什么樣的教育,應該辦一所怎樣的學校。
(二)行動與賦能
新時期少先隊工作往何處走?如何緊貼時代脈搏?如何發(fā)揮“黨建帶隊建”的示范引領功能?我們的實踐是——
少先隊工作不是追求華麗,不是追求表面上的轟轟烈烈,而是腳踏實地地追尋教育的規(guī)律——樸素與自然,探索教育潤物無聲之道,讓教育活動真正回歸本真、回歸本色、回歸生活、回歸人、回歸健康的教育生態(tài)。學校立足實際,著眼發(fā)展,以活動促行動,以行動促發(fā)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歷練,在歷練中成長。我們力求把握好“三個維度”(守底色、能出色、增亮色),形成“多元育人、立體發(fā)展、人人成長”的育人特色。
黨建帶隊建,黨隊齊邁進。我們科學構建“三位一體”的育人立交橋,力求做到以學校為依托,以家庭、社會為兩翼,以課堂為主渠道,以活動為主載體,實現(xiàn)全員參與、全程推進、全面發(fā)展,讓星星火炬高高舉起,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三、大手拉小手,讓生命在陽光下拔節(jié)
黨建帶隊建,需要靠什么賦能?需要靠思想賦能、文化賦能、精神賦能、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及人工智能+)賦能。我們要有系統(tǒng)思維,教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黨建帶隊要黨團隊一條心,學思達一條龍,家校區(qū)一盤棋,教學做一條線。少先隊員正處在生命成長“拔節(jié)孕穗期”,要更加呵護栽培。作為育人者需要“六大關注”——
文化拔節(jié)——發(fā)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和優(yōu)勢,用三大文化,即傳統(tǒng)文化(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紅色文化(長征精神、紅船精神)、先進文化(“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女排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賦能孩子們的文化拔節(jié)成長,通過三種文化力量滋養(yǎng)“拔節(jié)孕穗期”的學生。
思想拔節(jié)——行動產(chǎn)生思想,思想創(chuàng)造價值。讓思想價值的“勢能”轉化為實踐行動的“動能”。“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培養(yǎng)孩子用先進思想武裝頭腦,樹立從小立志報國的遠大志向。
精神拔節(jié)——身體發(fā)育一陣子,精神發(fā)育一輩子。讓真善美賦能孩子們的精神拔節(jié)成長,提升行動自覺,從“自我賦能”向“于人賦能”的轉向。
身體拔節(jié)——我們關注的不只是健康指標, 而且是體健、體意、體美。體育重在練,練的是勇敢無畏的精神、敢闖敢拼的精神!它更需要磨煉一個人的意志品質。
心理拔節(jié)——育人從育心開始,知情意行,內(nèi)爍與外爍,內(nèi)我與外我,心態(tài)與狀態(tài),需保持一種定力、靜力、心力,陽光向善,陽剛向上。
能力的拔節(jié)——從物到人,從知識到能力,從思想到行動,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知識分子到知道分子,從知道分子到知行分子,從知行分子到知智分子,實現(xiàn)“破殼”蛻變。拔節(jié)是竹子生長的過程,它有兩股力量,一個向下扎根,一個向上生長攀升。只有做好深蹲之功,才有起跳之力。
今天的校長,如果不能擁有家國情懷,不能把脈辦學本質,不能辨析教育大勢,那么我們的治校就將失去基本方略與定力;今天的教師,如果還是停留或陶醉在重溫昨天的故事里,不能自我揚棄,不能先人而學解,那么我們的治校就將失去時代氣力與價值;今天的教育,如果不能喚醒教育的靈魂、點燃孩子的夢想與激情,那么就顯得蒼白無力。
未來已來,教育要為未來而來。面向未來,我們扛鼎在肩,賦能自我,賦能于人,做一名新時代教育風向的洞察者、教育問題的思想者、自我賦能的充電者、教育行動的實踐者。
參考文獻:
[1]李雪萍.“立人教育”:用理念帶動學校文化建設[J].甘肅教育,2011(19).
(責任編輯:吳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