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彬
摘要:對于家庭作業(yè),學生大都不喜,家長大都無奈,教師大都頭痛。家庭作業(yè)儼然成了一道枷鎖,讓老師、家長和學生都處在一個被迫、厭煩、痛苦的惡性循環(huán)中。要想讓老師、學生、家長從這個枷鎖中解放出來,教師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精簡家庭作業(yè),家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讓家庭作業(yè)回歸生活,從而構建一種和諧的家校生態(tài)。
關鍵詞:家庭作業(yè);精簡;回歸生活;和諧家校生態(tài)
一、中小學家庭作業(yè)現(xiàn)狀
說到家庭作業(yè),大家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網(wǎng)絡流行語:不寫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寫作業(yè)雞飛狗跳。還有個網(wǎng)絡流行詞:恐輔癥。該詞形容父母輔導作業(yè)像渡劫,一輔導就情緒失控、血壓上升的一種當代疾病。據(jù)悉,八成父母患有“恐輔癥”。
再把視角切換到學校,你會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每天早上(尤其是星期一的早上),總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家庭作業(yè)未完成被老師板著臉數(shù)落,然后學生苦著臉補做。
根據(jù)調(diào)查,對于家庭作業(yè),學生大都不喜,家長大都無奈,教師大都頭痛。家庭作業(yè)儼然成了一道枷鎖,讓老師、家長和學生都處在一個被迫、厭煩、痛苦的惡性循環(huán)中。
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心理學教授哈里斯長期致力于家庭作業(yè)有效性的研究。他發(fā)現(xiàn),在小學階段,家庭作業(yè)對學業(yè)成就的影響不明顯。家庭作業(yè)時間所產(chǎn)生的效果與學生年齡密切相關,低年齡段(小學中低年級)孩子的家庭作業(yè)時間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幾乎為零。
二、中小學“零家庭作業(yè)”實踐
在筆者印象中,實踐“零家庭作業(yè)”的老師和學校,較典型的有湖北蘄春的汪金權老師、帶領學校本學科所有教師進行“零家庭作業(yè)”實踐的揚州市梅嶺小學數(shù)學教師翟裕康老師,還有嘗試“愉快教育”改革實驗的沈陽市鐵路第五小學。
(一)汪金權
汪金權是由于熱心“助學”而聞名全國的高中語文教師,但好多人不知道,他還是一個國內(nèi)少有的高中語文“零家庭作業(yè)”實踐者。從教22年來,他在教學過程中一直要求學生達到‘五會',即“會寫字、會說話、會閱讀、會作文、會考試”,從不留家庭作業(yè)。
(二)翟裕康
“零數(shù)學家庭作業(yè)”的實踐者——揚州市梅嶺小學,20年來一直堅持一到六年級都不留數(shù)學家庭作業(yè)。這一做法的首倡者是該校著名特級教師翟???。他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四了三不”教學法?!八牧恕本褪窃谡n堂上教師該講的講了,學生該練的練了,練后評了,下課前把課堂作業(yè)本收了;“三不”就是不上課表以外的課,不讓學生課后做作業(yè),不布置家庭作業(yè)。
(三)沈陽市鐵路五小的“愉快教育”改革實驗
沈陽市鐵路第五小學從1984年開始進行“愉快教育”改革實驗,20年來堅持不留任何書面家庭作業(yè),并通過在游戲中學習、到農(nóng)村勞動實踐等多種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愉快、主動地得到全面發(fā)展。
對于家庭作業(yè)——廣大家長的煩心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對各學段作業(yè)明確要求:小學階段作業(yè)不出校門,隨堂作業(yè)在校園內(nèi)完成;初中階段作業(yè)不超綱;高中階段作業(yè)不越界。讓學校的責任回歸學校,讓家庭的責任回歸家庭,共同引導孩子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業(yè)。
如何落實“作業(yè)不出校門”這一政策呢?我認為,教師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精心設置課堂作業(yè),讓學生學有所獲,結合課后延時服務,真正落實“作業(yè)不出校門”。家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讓家庭作業(yè)回歸家庭、回歸生活,從而構建和諧的家校生態(tài)。
三、構建和諧家校生態(tài)
(一)好好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著名詩人何其芳在詩中寫道:“生活是多么廣闊,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站在兩位名人的肩膀上,我想說:生活有多么廣闊,那孩子們的學習就有多么廣闊,我們要把學習的觸角延伸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孩子們在生活的海洋中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去發(fā)掘快樂和寶藏。
1.讓生活充滿儀式感
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nèi)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是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儀式感無處不在。可能有人認為,一日三餐,吃飯喝水,要什么儀式感,平淡才是真。我認為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了!儀式感可以讓生活充滿趣味,讓孩子對生活充滿期待。那么,如何在平淡的生活里給孩子儀式感?
我們的生活并不缺吃少喝,但總覺得少了什么,其實少的就是一種儀式感。我們不妨給每天的一日三餐加點小花樣: 同樣是炒飯,以前都是米飯加雞蛋,現(xiàn)在加點青瓜火腿玉米粒,父母孩子齊參與;同樣是喝水,以往都是白開水,現(xiàn)在來個DIY,水果牛奶白開水,根據(jù)家庭情況和個人的喜好,每天進行自由組合,每天換種心情。一點小花樣,生活大變樣。孩子吃的不僅是飯,喝的不僅是水,而是一種樂趣、一種幸福。
2.讓家庭活動豐富多彩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學生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倍磐舱f:“如果兒童能從那些真正有教育意義和有興趣的活動中進行學習,那就有助于兒童的生長和發(fā)育。 ”如何組織開展豐富的家庭活動呢?
(1)組織家庭活動。結合當前流行的一些電視節(jié)目來開展家庭活動,比如“家庭好聲音”“家庭詩詞大會”“家庭地名大會”“一站到底”等;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開展美食DIY,比如包餃子、搓湯圓、包粽子等;定期開展家庭大掃除、志愿者服務、關愛老人等活動。研究證明:家庭活動的頻率越高,家庭成員的關系越緊密,親子關系越融洽。
(2)組織旅行活動?!罢嬲氖澜绮辉谀愕臅虻貓D中,而是在門外?!边@是電影《霍比特人》中的一句話。古人也曾經(jīng)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活動對孩子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要比關在屋子里死命學習大得多。周日、節(jié)假日組織孩子參觀博物館、爬山、涉水、體驗農(nóng)耕……研究證明:經(jīng)常性的戶外活動對孩子的平衡能力、靈巧度、身體協(xié)調(diào)性、觸覺靈敏度和深度感知能力都非常有益,孩子在閱讀、寫作、數(shù)學和社交方面都會提高得很快。
(二)好好鍛煉
偉大領袖毛主席告訴我們: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個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須具有多方面的素質(zhì),但所有這些都必須依托于一個前提條件——健康的體魄。
1.運動種類那么多,選擇適合孩子的更重要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筆者建議先從輕松、休閑型開始,逐漸增強體育鍛煉的強度,循序漸進,并注意從中發(fā)現(xiàn)適合孩子的體育鍛煉。
2.和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鍛煉
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鍛煉,不僅起了榜樣的作用,還增強了親子感情,更重要的是起了監(jiān)督的作用,可以更好地知道孩子的運動狀況,也能更好地保障孩子的安全。
3.送孩子適合的運動類玩具
只有減少孩子花在屏幕上的時間,才能更好地讓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因此,我們應該適當考慮給孩子購買運動玩具,而不是電子產(chǎn)品。
4.小區(qū)同學開展集體運動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學生可召集鄰居小伙伴開展集體運動,如跑步、輪滑、騎行、跳繩等,在集體運動中學會相處、增進友誼。
(三)好好寫字
漢字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之一,在重視加強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開展書法教育具有深遠意義。練習書法,可以鍛煉一個人做事認真沉穩(wěn)的品格;練習書法,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練習書法,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書法還是一種養(yǎng)生之道,可以調(diào)節(jié)情緒、陶冶情操。 如何在家庭中開展書法練習呢?
1.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有了興趣,學習就能積極主動。教師可以利用時間,讓學生了解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和漢字的演化過程,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經(jīng)常給孩子講述一些古今著名書法家勤學苦練、直至成名的故事,如通過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來教育孩子學書法必須勤學苦練、堅持不懈。此外,還可以帶孩子參觀書法作品展覽、參加書法比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書法藝術的魅力,增強孩子對書法藝術的興趣。
2.創(chuàng)設藝術情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guī)則,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奔彝ヒ彩侨绱耍跁繌堎N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有利于孩子審美修養(yǎng)的提高,并因美生愛。當代心理學家認為,音樂教育可以陶治性情,增強藝術感染力,優(yōu)美的音樂可以帶給人感官上的享受,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樂趣。在書寫過程中,放些舒緩悠揚的輕音樂,會使孩子心情舒暢、心境開朗,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3.親子共練打卡
很多家長總愛批評孩子寫字不好,殊不知,很多家長的字比孩子的還難看。為了促進孩子寫好字,可以開展共練書法打卡活動,每天堅持10分鐘,將作品發(fā)到朋友圈展示,家長與孩子在朋友圈的監(jiān)督與鼓勵下共同進步。
(四)好好讀書
關于閱讀的重要性,古往今來有很多精辟的論述,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腹有詩書氣自華”等?!独首x手冊》書中講到:“你讀的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你就越喜歡讀,就讀的越多;你讀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聰明?!?家庭閱讀可從如下方面進行開展。
1.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比如在家中,晚上的時候和孩子一起講故事,可以放一個布偶在旁邊,鼓勵孩子給大人或者布偶讀一讀故事,這時年齡小的孩子就會像模像樣地給玩具們講故事;而孩子大了,可以給他安靜的看書場所,不去打擾,也可以靜靜陪在一旁讀。孩子在一個閱讀的氛圍里,會感覺閱讀是件美好的事。
2.感受大閱讀氛圍
經(jīng)常訪問圖書館、書店,去借書、買書。周末帶孩子或組織小朋友們一起去圖書館和書店體驗看書。在公共空間,如果看到很多人都在安靜地看書,孩子也會不知不覺地沉浸到閱讀中來!
3.開展閱讀拓展活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把讀書和活動結合起來,就能大大增強孩子閱讀的興趣。 比如,開展朗讀接力活動,一本書,一家人輪流朗讀;親子表演活動,有些故事適合改編成劇本,家長和孩子一起設計制作道具,開展角色表演。
4.開展家校協(xié)作閱讀
在老師的指導下,緊扣學校各科課程,選擇閱讀內(nèi)容,共同制訂閱讀方案,搭建展示平臺——班級閱讀公眾號,記錄并分享家庭閱讀的成果。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生家庭作業(yè)的改革勢在必行。教師、家長須轉變“家庭作業(yè)”觀念,既各盡其能又相互協(xié)調(diào),共同構建和諧家校生態(tài),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本文為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粵港澳大灣區(qū)‘智慧家校共育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20WQYB091)
參考文獻:
[1]任寶貴.我國家庭作業(yè)改革的成功嘗試及其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12(02).
[2]楊潤東,張愛英.讓家庭作業(yè)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J].課程教育研究,2015(05).
[3]張小蕓.小學書法教學現(xiàn)狀及實施策略淺談[J].教育觀察,2019(21).
[4]林國良.共筑體系,親子閱讀的形式與指導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9(11).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