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英
開之則用,合之則藏,進退自如,逍遙自在,折扇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境中,既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又寄寓著個人的文化趣味。有著“懷袖雅物”美稱的重慶榮昌折扇歷史上久負盛名,與蘇州的絹綢扇、杭州的書畫扇一起被譽為“中國三大名扇”。但其因做工考究、工藝繁復,目前通曉榮昌折扇所有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傳承人已是鳳毛麟角,而榮昌工匠李開軍(圖1),便是精通并傳承這一技藝的人之一。
圖1 榮昌折扇傳承人李開軍
榮昌,意為“繁榮昌盛”,古稱昌州,有“海棠香國”的美譽,地處重慶西部。榮昌有著悠久的歷史與厚重的文化,國家級的非遺項目榮昌安陶、夏布與折扇都出產(chǎn)于此。
在李開軍的眼里,每一把折扇都是一個故事,在他的手上,扇子的每一個部件都分外精彩。扇骨考究的制作工藝、精致的雕刻造型,體現(xiàn)出工匠巧奪天工的高超技藝;扇面上雅致的裝飾風格、氣韻豐沛的書畫,提升了扇子整體的藝術(shù)魅力。“數(shù)摺聚清風,一捻生秋意”在李開軍心中,擔得起這一褒贊的只有榮昌折扇。
李開軍說,“榮昌折扇雖然名氣、銷量不如蘇杭折扇,但非常注意實用性,扇骨纖薄堅韌,尺幅正合手掌曲度,用起來舒服。”榮昌折扇造型輕盈靈巧,線條外圓內(nèi)方,選料考究,工藝精湛,經(jīng)過歷代匠人的精創(chuàng),已是獨具風格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品,除了納涼解暑,更有藝術(shù)價值、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折扇綜合了雕刻、書法、繪畫等多種傳統(tǒng)工藝,因其收則折疊,用則撒開,攜帶方便,最受人們推崇。在古代,文人學士手拿折扇,是一種高雅氣質(zhì)及身份的象征,是人們手中傳遞的藝術(shù)文化與情誼。今天折扇的使用功能日漸消退,引風納涼的作用也遠不及空調(diào)、電扇來得實在,取而代之的是它的文化魅力和盤玩樂趣,以及對生活的裝點。從古至今,眾多美輪美奐的扇子在千家萬戶中開開合合,是歷史的標記,也是永遠無法替代的意趣。
折扇屬純手工,李開軍說,別看一把扇子小,卻處處精巧,成形需要歷經(jīng)16個工段,共145道工序。青山、同骨、棕風、皂鍋、雕刻、削扇坯、糊扇、捆扎、拋光,這些飽含藝術(shù)性與想象力的詞匯,是每一把榮昌折扇繞不過的制作工藝流程。只有這些綿延千年、口傳心授的精湛技藝,方可成就一把精致典雅、美觀實用的懷袖雅物。
制作扇骨是一把扇子成型的關(guān)鍵,且扇骨的制作較其他工藝更加復雜煩瑣。各種工具滿目卻獨獨不見草圖,李開軍微笑說,“做扇的每一步,都在腦子里,靠手,更得用心?!敝灰娝眯〉斗指钌裙呛?,在桌面依次排開,仔細挑選每一片扇骨,“這要的是眼力,纖維走向、顏色、厚薄都要一致,不然就稱不上精品?!崩铋_軍跨上長條凳,固定住挑好的扇骨,接下來,就是最難、最重要的工序削扇骨?!耙话押蒙裙牵獌深^寬、中間窄?!?0厘米的長刀在他手中“咔嚓咔嚓”幾刀下去,扇骨就有了弧度。尚未來得及細看,只見他又換成了短柄刀,挨個打磨,“花樣都在扇骨上,水波浪、魚尾、花瓶,不管什么形狀,扇片腰節(jié)必須一致?!崩铋_軍說,榮昌折扇最考驗就是刀工,一刀偏差便前功盡棄。(圖2)
圖2 削扇骨
透過陽光,扇骨如玉,片片不差分毫。若要人拿著舒服,需要扇柄光滑,弧度適宜,分量相當,而這全指著李開軍的指尖技藝“削紙口”。折扇扇骨包括最外側(cè)的兩根邊骨和中間支撐扇面的扇芯骨,“削紙口”就是為讓扇面平整,輕盈靈巧,將扇芯骨上半部削薄的工序,這道工序很考究力道、耐力和經(jīng)驗。李開軍聚精會神精雕細琢每一根扇骨,左手壓住閘刀,右手和上半身將扇骨芯隨后一拉,刀鋒滑過,細碎的竹屑從掌中簌簌飄落,原有二三毫米厚度的扇骨芯,只剩紙張般輕薄。李開軍拈起輕搖,扇骨便隨之擺動,足夠光滑,硬度合適。他放下手中的工具,露出滿意的笑。
美在扇骨,雅在扇皮。裱糊工作臺上,擺滿扇面、扇骨架等各種工具,其中最奇特的是“馬腳”(圖3)。李開軍說,“馬腳”的作用是固定扇骨間的距離,叫“碼腳”更合適,只不過前人順口就這么一直叫下來了。一把折扇開合自如,扇骨間距不差分毫,靠的就是這個小玩意兒。他固定好扇骨架,用“馬腳”逐一分離間距,然后敷上扇面,再按照扇骨寬度,并用蠟刀一一折起。等到漆、刁、嵌、刻、燙花、小磨、鐵金、銀粉寫畫等技藝完成,一把折扇才算完工。(圖4)
圖4 刷漿糊扇面
李開軍是榮昌折扇重慶市級非遺傳承人,也是榮昌折扇傳承人中年輕一代的代表。他伸出的手掌上滿是老繭,指間是累累的劃痕?!白稣凵嚷?,皮都磨厚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每天不摸摸扇子,就好像缺了魂?!?。榮昌折扇傳承至今已有470年,因做工考究,輕盈便利,在明萬歷年間就成為朝廷貢品,因而名聲大振。光緒年間《榮昌縣志》這樣記載:“聞折扇始于永樂中……邑中職此者不下千家萬戶。每年春間各郡縣客商云集于斯,販往它處發(fā)賣?!?/p>
李開軍的父母都是折扇廠職工,父親更是少有的精通全工段的大師傅。“從小我就在折扇廠里玩,做折扇的工具就是我的玩具?!碑斈暾凵葟S的老匠人們都身懷絕技,李開軍羨慕得不行,有的專攻丹青,寥寥幾筆便是江山萬里,有的擅長制扇骨,將扇芯骨削得透光,卻仍堅韌不折。他們挖潛革新,改良工具,大大提升制扇效率。后來,這些頂尖的師傅都成為李開軍的老師,小時候的“玩具”也成為他謀生的工具。
“其實,制扇是個辛苦活兒,每項技藝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崩铋_軍說他當年剛開始學削扇骨、做扇頭時,不會用勁光使蠻力,力大卻不出活,幾小時下來肩和手疼得直打顫,晚上吃飯手抖到筷子也拿不穩(wěn),反復的練習中終于體會到了個中的奧妙,勁兒要巧使力要酌用,出活又不費力?!澳軋猿窒聛淼娜耍际前l(fā)自內(nèi)心地喜愛和珍惜這份技藝,才會耐住性子學習,看似一把簡單的扇子,卻需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p>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榮昌折扇因制作工藝精美,曾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然而20世紀末,隨著電風扇、空調(diào)進入家庭,以及折扇本身品種單一等原因,銷量陡然下滑,榮昌折扇廠也隨之解散?!皞髁?00多年的手藝,不能毀在我們手中?!崩铋_軍父子倆不信“折扇必將消失”,他們租下彼時榮昌最繁華街道的店鋪,還在店鋪樓上購置了工作室,然而市場形勢難以扭轉(zhuǎn),李開軍父子只能艱難維持。
雖然遇到種種困難,但癡迷做扇的李開軍從未想過放棄。隨著時間的推移,困境中的他不僅沒有退縮,反而更用心地去研磨技藝,突破難點,他自行求師,學會了榮昌折扇中最具盛名的全棕黑紙折扇(圖5)。棕竹比普通竹子堅韌許多,將扇骨做好后,還需把扇子放在火上反復炙烤三四次,才能讓邊骨有一定曲度。但這樣扇骨難免被熏黃,后期還會散發(fā)出焦油,只有本色重的棕竹、黑紙,能掩蓋住這種變化。這種折扇由拇指粗細、實心、色澤棕黑的棕竹制成,制作難度大、工藝復雜,足需200多道工序。拿下這個難點后,他又在此基礎(chǔ)上,開發(fā)出了“白面邊棕扇”,只有最外面的邊骨使用棕竹,扇面是白色,扇骨芯是淺黃色,且無一絲熏染痕跡,這一創(chuàng)新令許多行家都拍手稱奇。
圖5 黑紙折扇
面對時代的發(fā)展,李開軍思考更多的是,榮昌折扇如何注入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來提升品位。他多次前往蘇杭,習各家制扇所長,并結(jié)合20多年的制扇經(jīng)驗大膽改進和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優(yōu)化扇骨雕刻、燙花、扇面打磨、繪畫等工藝,通過改變原材料、改進生產(chǎn)工藝等方式來提升價值。通過不懈努力,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制作風格,設(shè)計出的各式高檔工藝折扇作品,既保持了榮昌折扇的傳統(tǒng)風格,又融入了蘇杭折扇的工藝特點。在他的心中,一定要讓榮昌折扇煥發(fā)新生,成為具有藝術(shù)收藏價值的工藝品,實現(xiàn)文化價值與經(jīng)濟效應的并舉,不僅“活”起來,而且要“火”起來。
開合清風紙半張,隨機舒卷豈尋常,方寸之間顯匠心,小小折扇覓涅槃。如今,李開軍經(jīng)營的陽光扇藝店里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折扇,無不體現(xiàn)著李開軍這些年在扇骨雕刻、扇骨燙花、扇骨造型、穿葉扇面及扇面繪畫上的工藝創(chuàng)新。堅守傳統(tǒng)制作技藝,創(chuàng)新融合時代因素,研發(fā)了榮昌折扇新品種。正是這種精神,讓他收獲滿滿。2008年,李開軍嘗試用同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榮昌夏布做扇面,并在其上作畫,兩項非遺的珠聯(lián)璧合使得地方特色凸顯(圖6);2012年制作的“8寸金骨絲綢折扇”、2013年制作的“全棕絲綢書法折扇”,創(chuàng)新榮昌折扇傳統(tǒng)技藝,在第五屆、第六屆中國(重慶)工藝品、禮品及居家飾品博覽會上均摘得銀獎;2015年,他又在扇骨上做文章,用牛骨鑲嵌、雕刻、烤花、下部鑲嵌、光邊、竹節(jié)6種工藝制成一套折扇工藝品,獲得了第四屆重慶市工藝美術(shù)大師評選委員會及重慶工藝美術(shù)行業(yè)協(xié)會的一致認可,不斷突破的李開軍獲得了“重慶工藝美術(shù)大師”稱號,并有多件作品被中國刀劍、傘、扇博物館收藏。
圖6 夏布折扇
近年,榮昌折扇被列入榮昌重點發(fā)展的產(chǎn)業(yè)之一,各界對榮昌折扇的支持力度都在加大,而現(xiàn)實情況是精通榮昌折扇全部工藝的人,屈指可數(shù),因而傳播折扇文化,培養(yǎng)傳承人成為李開軍的重頭工作。李開軍認為,要吸引制扇愛好者,必須讓其看到制扇的前景,對制扇技藝擁有濃厚的興趣?!跋M懈嗟娜四軡撔膶W習制扇,把這種古老的技藝傳承發(fā)揚下去?!?/p>
榮昌折扇,儀態(tài)萬方,尺幅之間,滿目珠璣。一把扇子,復雜的是工藝,簡單的是開合,包含著對美好的探索追求,對高超技藝的品鑒欣賞,對漫漫人生的把握總結(jié),收攏是一疊染透墨香的風景,展開便是一支百年遞續(xù)的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