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全
記憶中的春節(jié),是刻骨銘心的。
在我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時,大家都要去趕廟會,從大年初一開始,家家戶戶扶老攜幼,去廟里燒香祈福。老人、年輕人、小孩,都把自己的希冀和祈求寄托在虔誠的祭拜上,寄托在火紅的香燭上,寄托在投進“功德箱”里的一塊、兩塊的紙幣上。
忙碌了一年的鄉(xiāng)親們,上過香后,圍著火堆,寒暄閑談。女人們,三五成群,嗑著瓜子,家長里短。男人們,抽煙聊天,天南海北。也有的,背著自己的女人,躲在樹林里打牌,賭錢。
對孩子來說,趕廟會是最開心的,除了可以偶爾“看戲”外,還可以向父母要錢買各種糖果和鞭炮,和小伙伴盡情地瘋,再節(jié)儉嚴苛的父母,這幾天,也是不怎么管孩子的。
一九九九年,我上高三。
那一年的大年初一,早飯過后,母親破天荒地沒有帶我們?nèi)ゴ謇锏膹R會。
“今天不去廟會嗎?”弟弟焦急地問。
“不去,我和你哥哥去陳家寨?!?/p>
“去陳家寨?”我納悶道。
陳家寨是我們縣里一座著名的寺廟,坐落在我們縣城東南方向的大山上。它歷史悠久,相傳由康熙年間名醫(yī)世家出身的陳真人所創(chuàng)。陳真人因逃婚皈依三寶,曾為康熙母親治病有功,皇帝賜其黃金百斤,白銀若干,讓其建寺廟,圓其修仙夢。
神奇的是,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寺廟每次擴建,都會挖出金磚、金元寶、銀元寶。最多一次,挖出“金元寶”一百多錠。
這么多的財寶從何而來,眾說紛紜,有傳言是陳真人埋在地下的,有傳言是太平天國某將領在這駐扎時埋下的,也有傳言說,是當年慈禧太后西逃時,她身邊一個貼身丫鬟回家省親埋下的。陳家寨總能發(fā)現(xiàn)各種“財寶”這點,讓它名聲大振,各地的朝圣者慕名而來,絡繹不絕。聽說在陳家寨許愿特別靈驗,很多外地人驅車千里來此許愿,為健康,為姻緣,為財富,為官運……
陳家寨名氣很大,但離我們較遠,一般情況,我們村里人很少去,除非遇見特別重要的事。
一路上,天陰沉沉的,遠處的田野像撒了一層白雪,冰霜凍僵的泥土還沒有蘇醒,我騎著車帶著母親,路上坑坑洼洼,時而顛簸。風在我耳邊“呼呼”地吼,揪著我的手,扯著我的耳朵,生生地疼。
上山的路,陡峭崎嶇,路年年擴,年年擠。下山的人都心滿意足,偶有脖子上戴著紅絲帶的,看起來更加神采奕奕。下山的人多,上山的人更多,我們隨著大部隊,一步一步往上挪。
快到山頂處,有一塊小廣場,里面有賣香燭的,旁邊是賣小吃的,蒸籠里的包子、饅頭、糕點,熱氣騰騰。
“媽,咱們買兩個饅頭吃吧,你看廟里那么多人,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家?!彬T了那么長時間的車,我早已饑腸轆轆。
“下去給你買,上面東西太貴了?!蹦赣H頭也不回地說。
陳家寨比我們村里那個廟大得多,它的建筑高大,典雅,氣派,壯觀,廣場很大,廟舍眾多,有主寨和次寨,寨上有主殿和側殿之分,主寨和對面山頭的次寨遙相呼應。
人實在太多了,旁邊有和尚在維持秩序,大多數(shù)人根本沒機會走進殿里,香客們只能把自己買的香和蠟燭點燃,像扔柴火一樣扔進香爐里,遠遠地,對著神像,作幾個揖,磕幾個頭。
爬了一個多小時的山,卻不能親自給菩薩磕個頭,香客們都不甘心,大家只能在寺廟師父的指引下,圍著寺廟轉一圈。
轉到寺廟側殿旁邊的“許愿池”時,母親停了下來,我拉拉母親的衣角,母親沒有理我。
“許愿池”里跪滿了人,有師父正在念經(jīng),旁邊還有很多人在排隊。母親走向前去,向人家打聽起來。原來,只要給“功德箱”里捐100元以上的善款,就可以許愿。當然,捐款越多,許愿就越靈。
母親遲疑了一下,緊緊跟上排隊的人。我再一次拉拉母親的衣角,提醒她不要上當,她回過頭,狠狠瞪了我一眼。
許久過去了,終于輪著母親了。
“這位施主,你有何愿要許?”
年輕的和尚仰著頭,淡淡地看著衣著寒酸的母親。
“師父,我家娃兒今年上高三,夏天要考學了,求菩薩保佑他能考上?!边€沒等我反應過來,她已經(jīng)拉著我重重跪在了菩薩面前,從那裹了又裹的手帕里掏出一張嶄新的百元大鈔投進旁邊的“功德箱”里,那是她手帕里唯一一張大幣。
一百元!一百元是我一個月的生活費,夠我買那雙神往已久的名牌球鞋,也可以給家里買幾十斤豬肉,我那個連買藥都要講價的母親竟然出手如此闊綽!
回家的路上,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抱怨母親,而不善言辭的她卻滿臉堆笑地絮絮道:“娃兒,師父讓你把這條大師開過光的紅絲線戴好。師父說了,你今年一定能考上,師父說了,你會有出息的,將來不會在農(nóng)村受罪……”
我并不聰明,也不夠堅強。整個高中生涯,我都渾渾噩噩,我那搖擺不定的成績像極了我那情緒波瀾的青春,屢次失敗已經(jīng)消磨掉我殘存的勇氣和自信。自高三以來,絕望的情緒就像冬日里那陰沉沉的云,在我的心頭久久飄蕩。我希望趕快畢業(yè),和我的很多同學一樣,加入南下的打工大潮。
在我人生最灰暗的時刻,連我自己都準備放棄自己的時候,我那個農(nóng)民母親,用最決絕最笨拙的方式,給她的兒子送去了最淳樸最厚重的祝愿。那次廟會之后,我開始瘋狂地刷題,瘋狂地補英語,雖然,我并不相信師父的話。
很多年后,當我一次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定時,我總會想起一九九九年的那個春節(jié),那場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