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鴻貴
摘要: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千古不變的話題。高中班主任要博得學生的愛戴和尊重,還要通過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管理工作中要以學生為主,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實現德育教育的目標,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的思想意識能夠在教師的潛移默化影響下獲得提高。班主任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已從單向輸入式轉化為合作引導式,通過多種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班級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轉變思想,在活動中受到感染。班主任要努力掌握符合學生實際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和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和學生的角色是互換的,關系是平等的,也是互相尊重、互相欣賞的,讓學生和班主任真正動起來。如果德育教育需要強制,則會喪失學生的主體意識,喪失其自我約束性,這樣很難達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
在班級教育中,班主任要確立學生的德育主體性,大力開展疏導式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為目標,從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選擇能力,高度的社會適應能力及抗挫折能力,高度的創(chuàng)造性和生命活力。在實現的德育教育過程中,還要注意學生的實踐性和體驗性,關注學生的轉變過程。另外,班主任還要做好學生的成長記錄,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更要找到學生的成長切入點,使德育教育功能更加完善和具有創(chuàng)新性。
一、要明確德育教育的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多年的德育教學中筆者發(fā)現,大多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沒有目標,有些老師在批評學生時,似乎就是為了讓學生因為自己的錯誤、缺點而無地自容,沒有從德育的目的出發(fā),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時不講究方式方法,也不注意語言,也就有了學生因受到老師不恰當的批評,自尊心受到傷害的現象,學生內心不服從班主任的說教,又怎么會聽從班主任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屬于無效的。雖然“愛之深,責之切”,但老師對學生的愛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更要有策略,要能引起學生的認識,督促學生改正自己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錯誤,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高中生都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老師對他們的批評教育不但要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更要建立在理解與溝通的基礎上,不要讓學生產生對立的心理。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觀念,要尊重學生,引導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轉變,不要用批評侮辱學生、傷害學生,要讓學生愿意且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老師的引導下加以改正。比如,我班一個學生平時在班上總是沉默不語,課堂上即使老師提問也以沉默來代替回答,這種現象讓許多教師都感到頭疼,我也覺得很無助。一天,我們學校組織全校大掃除,這位同學出乎我的意料,沖在全班學生的前面,掃地、擦玻璃,把班上的黑板擦得異常干凈,這讓我刮目相看,這次大掃除讓我看到了他的閃光點,雖然他學習成績不突出,性格內向,但是他有一顆關心班集體的責任心,并且熱愛勞動,也能用自己的方式證明給大家看,于是,我借機在班上表揚了他,讓全班學生都學習他這種愛勞動、踏實肯干的優(yōu)秀品質學習,經過這次勞動,這位同學和我縮短了距離,慢慢的,他的臉上綻出了笑容。這一事例讓我認識到,鼓勵和理解是打開學生心鎖的鑰匙,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優(yōu)點,班主任要想教育學生,首先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朋友,多觀察學生,多了解學生,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1]。
二、做好高中德育工作,要以學生為主體
在德育教學中引導他們,教育他們,并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提高學生在學習中、活動中的積極主動性,能使學生自覺地約束自己,完善自己,并能讓學生自覺學習、愛上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提高學生的能力。所以,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一定要把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注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把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結合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抓住學生的性格特征,最大化地落實德育,實現德育的意義[2]。
三、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進行潛移默化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不只是在文化課的教學過程當中,就連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教師也免不了采取說教與灌輸的方式,這樣,思想品德課對學生而言就愈發(fā)變成了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因為既不需要考試,又沒有吸引力。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想真正將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就應當突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采取“潛移默化”的方法。因為思想品德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能跟平常的課程一樣,采取課堂“傳授知識”的方式,而是要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以及日常班級文化、班級氛圍的形成過程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因此,教師在日常與學生的交往過程當中,要注意塑造良好的形象,以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影響學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一起到養(yǎng)老院或者孤兒院、流浪寵物收容所等地方,進行義務勞動,讓學生們能夠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收獲快樂,更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促進高中德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另外,在班級文化和氛圍的建設和形成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好人好事征文比賽、手抄報比賽等,把比賽中學生較為優(yōu)秀的作品在教室的公告欄進行展示,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助于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
最后,班主任要積極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情緒變化,做他們的“心靈輔導員”,高中階段正是學生壓力最大的時候,面對高考的壓力以及青春期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不論在哪些方面,學生都會變得更加敏感。因此,教師及時的關心和溝通,能夠引導他們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如果教師了解到學生參與過什么好人好事,或者與之前相比有了什么進步,一定要及時進行鼓勵和強化,讓他們良好的品德素質得以長期鞏固下來。
總的來說,高中班主任要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多種活動讓學生獲得思想意識上的提升,在多種教育途徑下不斷提高其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在系統(tǒng)的教育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參考文獻
[1] 王志東.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分析[J].中學教程輔導(教室通訊),2016(5):70.
[2] 黃春芬,羅剛淮.讓德育活動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實效[J].思想理論教育,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