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華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2021年4月,30名清華北大學子響應祖國號召,他們走出校園,奔赴疆場,志愿到祖國最艱苦的邊疆服役,用行動去感受人生,開啟別樣的熱血青春。
此事一經媒體報道,立即引發(fā)熱議。有人說,大學生參軍,在軍營里接受嚴格的紀律教育,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品質,是受益終生的;有人說,適齡青年參軍本著自愿原則,并沒有強制性的規(guī)定,大學生入伍耽誤了畢業(yè)時間,得不償失;有人認為,清華北大學子應該從事一些科研或者高科技的職業(yè),去參軍有點大材小用……
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八一中學本期的校報“青春絮語”欄目向全校學生進行征稿,請寫一篇文章向該欄目投稿。
要求:結合材料,聯(lián)系生活,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題目出自2021年湖北省重點中學4月聯(lián)考)
思路點撥
本題是一道典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題。我們應審慎審題,精準立意。
首先審讀材料。本題的材料分為兩部分,獨立成段,涇渭分明,不蔓不枝。
第一部分,首先交代中心事件:清華北大優(yōu)秀學子參軍入伍。接下來“他們響應祖國號召,走出校園,奔赴疆場,志愿到祖國最艱苦的邊疆地區(qū)服役,用行動去感受人生,開啟別樣的熱血青春”,下筆宛如散文詩一樣,字里行間流露出真情實感及價值觀。審題時,必須洞悉這一點。
第二部分,采用排比句式,羅列出有一定代表性的觀點。很顯然,這些觀點有失偏頗,因此在立意時,應該針對這些觀點及看法進行批駁?!安蝗涣?,不止不行”,做到先破后立,有的放矢。
綜合整合材料中的兩部分即新聞事件和眾人觀點,本題的精準立意可以為:“從軍報國,學以致用”,應該成為當代有志青年崇高壯麗的人生選擇。
很顯然,本題仍是一以貫之地考查家國情懷、青春奮斗、責任擔當?shù)人枷雰群?。那么如何具體展開,使文章內容充實,言之有物,且有新意呢?
首先,建議從材料入手,緣事而發(fā),這樣可水到渠成得出觀點。
然后,可運用例證,指出從軍報國是古往今來有志青年、有為青年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彰顯愛國情懷的選擇?!安槐」湃藧劢袢恕?,寫作時,重心應該落在當下,如衛(wèi)國戍邊的青年英雄、攜筆從戎的大學生等。神馳古今,如數(shù)家珍,這樣既使文章具有史詩般的壯美厚重,又充滿青春的豪邁激情。
要論透“為何當下優(yōu)秀大學生應該從軍”,要寫出深度、寫出厚度,可以條分縷析,有序展開。如從個人方面:軍營生活可以磨礪性格、意志,軍營就是一個大熔爐,熔紀律教育、習慣教育、意志品質等于一爐,使人受益終生,成為一生行穩(wěn)致遠的養(yǎng)分和動力。如從國家層面,可聯(lián)系當前的國防現(xiàn)代化、科技強軍等內容,指出優(yōu)秀大學生入伍從軍,從戎而不投筆,運用所學,致力于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yè),更能有一番大作為。
最后,文章的另一驅動任務為向??陡?,這一任務相對來說,容易完成,征文本身沒有什么特殊的格式要求。在此,只需留意“八一中學”“青春絮語”的深意,即文章要尋找“從軍”和“青春”的“交集”,如果只談青春,或只談從軍報國,顯然偏離了題意。
佳作展示
學成文武藝? 青春赴戎機
——向??扒啻盒跽Z”欄目投稿
近日,30名清華北大學子響應祖國號召,走出書齋,攜筆從戎,奔赴疆場。天之驕子從軍入伍,有人認為大材小用;有人認為,書生報國有他路,何須人人盡披甲?而我認為,清北大學生,學成文武藝,青春赴戎機,砥礪青春,筑夢軍營,不失為當代有志青年的“標配人生”。
古往今來,從軍報國,是書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心系家國天下的崇高壯麗的人生選擇。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使“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立大國之威;南宋名將虞允文,在金人欲飲馬長江、蹂躪江南時,書生從軍,奮起御侮,建立不世之功,使國家轉危為安;抗日救亡時期,“偌大華北,竟容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未名湖畔、清華園里的莘莘學子,勇赴國難,成為赳赳勇士,國之干城。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今天,世殊時異,處于和平時期的新青年,從軍報國,依然是最崇高壯麗的人生選擇。你看,衛(wèi)國戍邊的英雄們,“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清華北大的學生“組團”從軍,“祖國需要處,皆是我故鄉(xiāng)”。
一直以來,“00后”的一代,常常被貼上“二次元”“數(shù)字原住民”、驕縱、任性的標簽,但是清北學子從軍報國,使我們欣喜地看到: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毫不猶豫挺身而出,義無反顧,用行動詮釋了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責任擔當。
到軍營里去,讓嘹亮軍歌激揚人心,激蕩熱血。在嚴格的訓練中,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磨礪意志,涵養(yǎng)心性,增益其所不能。在進退有序、令行禁止中,每一個人都像一支隊伍一樣。
就像宋璽,北大高材生,毅然決然選擇從軍,成為一名海軍陸戰(zhàn)隊員,平生所學,竭忠盡智,愿將一生獻宏謀——致力于強軍之路;正如清華學霸姚尚睿所說,在緊張有序的軍營生活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實和踏實。他們在軍隊這個“大熔爐”里,收獲了與“象牙塔”中不同的社會經驗,必將成為人生中最為寶貴的經歷。
磨礪意志、豐富人生……不惟如此。如今,強軍之路開啟新征程,“光錐之內即命運,射程之內有尊嚴”,在科技強軍、科技強國的浪潮下,大學生們充分運用所學,或鑄就大國重器、大國利劍,藍天鷹隼御風而行,深海蛟龍劈波斬浪,國防信息化、現(xiàn)代化,正是大學生們發(fā)展的廣闊天地,又怎是大材小用呢?
學成文武藝,青春赴戎機。書生報國正當時,不負崢嶸歲月稠。讓后浪們、青年們,以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和“男兒何不帶吳鉤”的慷慨豪情,交織成風華正茂的最美芳華!
【點評】
文章的標題化用詩句,音韻鏗鏘,蘊藉豐厚;且主題鮮明,一言立骨,意為走出校園,奔赴疆場;成就文韜武略,不負青春。
文章例證豐富,善于選擇典型例證,敘例頗見功底,一方面簡潔凝練,絕不拖沓;另一方面旁征博引,意到筆隨,均能很好地扣合“從軍報國”和“青春擔當”的關鍵詞。
文章思路清晰,展開有徑,指出當代青年參軍入伍,無論是對于個人成才,還是強軍報國,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結尾呼吁當代青年,要有擔當精神,自覺磨礪自我;收束有力,曲終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