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延
全運會群眾組賽事活動羽毛球比賽A、B組比賽于9月底在陜西咸陽禮泉縣進行,首次參加全國羽毛球大賽的西藏自治區(qū)代表隊受到不少關注,這支僅有六人參賽的“高原雄鷹”隊伍踏出了西藏羽毛球的第一步。
這不僅是西藏自治區(qū)代表隊首次參加全運會羽毛球賽,還是他們首次參加全國性的羽毛球大賽。今年6月,“我要上全運”羽毛球選拔賽作為西藏自治區(qū)的全運會羽毛球項目選拔途徑在拉薩市舉行,參賽人數(shù)雖然僅有44人,但這對于西藏羽毛球來說已經是從無到有的過程。最后,6名運動員、1名教練和1名領隊組成的西藏自治區(qū)代表隊坐上了參加全運會的航班。
教練員張峰表示,羽毛球在西藏發(fā)展得晚,群眾基礎薄弱,全西藏打羽毛球的人可能只有100多人,而且本地的藏民基本不會參與其中,絕大部分愛好者都是從外地到西藏工作的人。張峰以前從事金融行業(yè),偶然的機會下來到拉薩對口支援。他感嘆道,自己剛到拉薩時都不敢相信羽毛球場竟是在庫房的水泥地上畫線而成的。
近年來,西藏羽毛球開始呈萌芽發(fā)展趨勢。2018年,全國東西南北中羽毛球比賽首次辦到西藏。2019年,拉薩有了第一個對外營業(yè)的羽毛球館。拉薩市柳悟乒羽中心有六片羽毛球場地,賽馬場網羽館里有兩片羽毛球場地。到了周末,這些場地一般會被訂滿。今年,西藏羽毛球協(xié)會進行換屆。這一個又一個腳印都表現(xiàn)出羽毛球的在青藏高原上的活力。
從無到有,從西藏走到陜西,從自治區(qū)選拔賽到全運會的大舞臺,來到陜西的隊伍代表西藏羽毛球走出了第一步。和全國高手同場競技后,本次比賽西藏自治區(qū)代表隊領隊劉秦感嘆全國各路好手的水平,表示他們的第一次亮相很有價值。劉秦表示,西藏的羽毛球還處在起步萌芽的階段,需要通過多交流、多學習來獲得成長的養(yǎng)分。同時,積極發(fā)展西藏本地藏民加入到羽毛球項目來也是很重要的。
羽毛球運動在青藏高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普通的76、77、78球速羽毛球在高原上跟子彈無異,西藏的羽毛球愛好者們經過尋找和溝通才聯(lián)系到廠商為他們生產了特供的72球速羽毛球。而且,他們用72球速的球時還得稍微折一下羽毛,才勉強能實現(xiàn)正常的擊球和對抗。
比賽前兩天才來到平均海拔不足1千米的咸陽禮泉縣,西藏隊的隊員們對這邊的正常羽毛球完全不適應,加上從高原到平原產生的“醉氧反應”,余偉/吳濤的男雙組合和李喜艷/陳偉華的女雙組合都無法和小組賽對手形成多拍回合。
一下場,來到西藏工作已經十幾年的女雙選手陳偉華就直搖頭,直呼差距太大。她的搭檔李喜艷酷愛羽毛球,曾在2018年考取國家級羽毛球裁判,但由于工作和家庭原因,現(xiàn)在很難抽出時間執(zhí)裁比賽,甚至少有機會打球。
對比起在西藏大學任職的李喜艷和陳偉華,在日喀則工作的余偉和吳濤平時打球的難度要稍大,因為日喀則打羽毛球的人更少。余偉來自湖北,吳濤來自陜西,現(xiàn)在都在日喀則工作,都是近幾年才開始打羽毛球的。平時,吳濤在工作的學校里打球倒是方便,但體育館設施一般,受光線問題影響難以在晚上打球,每逢下雨頂棚還會漏水。
受自然條件限制,羽毛球的根在西藏自治區(qū)的土地上尚未扎根,但熱愛羽毛球的人們還是以自己的方式延續(xù)著這一愛好的生長。雖然交手后顯出很大差距,雖然6人當中有4人都止步小組賽,但西藏自治區(qū)代表隊的參與本身就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西藏隊的比賽安排得比較分散,但隊伍一行八人在僅有的四天小組賽中的每一個上午和下午都會集體出現(xiàn)在場館觀賽?!安粸閯e的,能觀摩全國高手們比賽就是好事,就是享受!”隊員們先后給出幾乎一樣的回答。不論條件,不分水平,西藏隊隊員們對羽毛球的熱情參與和全情投入正正切合了本屆全運會的口號:全民全運,同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