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彪
“小彪崽,趕緊起床了。約好了去吃撫州米粉的??禳c兒,快點兒!”耳邊隱隱傳來母親的喊聲。
我的家鄉(xiāng)撫州,是江西省下轄市(地級),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成員之一,自古有“襟領江湖,控帶閩粵”之稱。撫州位于贛東,地處華東地區(qū),素有江右古郡、文化之邦、才子之鄉(xiāng)等美譽,孕育出湯顯祖、王安石、曾鞏等名人。這座兼容了古典文化與現(xiàn)代藝術的城市,在這晨光中慢慢蘇醒過來,靜謐之地,不慕繁華,不舍安寧。我們閑步走在古城的街巷中,沿著凹凸不平的青石路,感受著這座城市的故事。清澈的古城河沿著老街蜿蜒流淌,斑駁的粉墻,陳舊的門板,閑坐的老人,嬉戲的孩子,構成了一幅幅詩般的畫卷。當然,撫州還少不了臨川牛雜、南豐蜜橘、撫州米粉等特產(chǎn)美食。
撫州米粉來源于撫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歷史文化。撫州米粉傳說起源于秦代,秦王嬴政為了統(tǒng)一中國,派五十萬大軍征南越,而后又派史祿修靈渠,溝通漓江和湘江,以解決運輸問題。由于南越地處山區(qū),交通不便,秦軍水土不服,糧食供應困難,大量士兵經(jīng)常挨餓、生病。秦軍伙夫根據(jù)北方饸饹面的制作方法,就用江西人填湖廣時帶過來的技術,精選早稻大米,去砂,然后浸泡四小時以上,放入大青石石磨里,磨成米漿。磨出的米漿十分細膩,再通過特殊手工技術蒸成薄薄的米粉皮,切細后,在開水里煮三到五分鐘,加入湯底和炒碼,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即成。
撫州米粉是江西撫州著名的傳統(tǒng)小吃,具有久煮不煳、久炒不爛,軟糯、彈牙、鮮美、醇香的特點。主要以優(yōu)質大米為原料,經(jīng)過浸泡大米、石磨磨米、布袋過濾壓漿、揉粉成球團、鍋內煮熟、石臼打爛、搓成長團等多道工序,然后放入鐵制粉筒壓榨,通過鐵底板小孔壓出粉絲,成形后放入塘鍋中煮沸,撈起再放入冷水缸內冷卻,最后再撈起待用??瓷先シ浅嵃准毮?,尤其是剛煮好以后從湯水中撈出來,感覺就像白玉一樣。通常會采用熬制了四五個小時的大骨湯或鴨湯作為湯料,再加上一道撫州的特色輔助小菜—牛雜(或豬雜),味道極其鮮美。
撫州米粉吃法很多,主要以湯(泡、燙)粉、煮粉、拌粉、炒粉四種為主,讓我為大家一一的介紹這幾種美味的撫州米粉吧。
第一種:湯(泡、燙)粉。湯粉所用原材料是熬制出來的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鴨子湯,第二類是豬大骨頭(響子骨)湯。湯粉相對簡單一些,價格也便宜。
第二種:煮粉。煮粉采用之前已經(jīng)煮好濾干后的米粉作為原材料。在熱鍋中放入之前熬制的大骨湯或者鴨湯,煮沸后加入青菜或各種鮮肉類,以及豬肝、豬血等。也可叮囑老板加個雞蛋,再用慢火煮上幾分鐘,加入調味品,最后直接倒入碗中,真是營養(yǎng)、美味又新鮮。
第三種:拌粉。將之前煮好、煮軟的米粉在滾燙的鴨湯或骨頭湯中燙上兩三分鐘,倒入碗中,然后添加鹽、甜醬油(用料最多)、碎蔥、碎蒜籽,再加入少許醋、麻油、辣椒粉、剁椒、小米椒,再配上油炸好的花生米和江西獨有的雪里蕻腌菜(甜酸菜),攪拌均勻,酸甜微辣,口感獨特,讓人流連忘返。
第四種:炒粉。炒粉是將之前煮好、瀝干的熟米粉作為食材。鍋中加熱,放入豬油,油燙后加入鮮肉(肉絲或肉片)、白菜、雞蛋,少量蒜籽、剁椒、辣椒粉,再將米粉倒入鍋里,以中火炒兩分鐘,然后加入甜醬油、鹽等作料翻炒,最后加入少許蔥末,再將炒粉倒入盤子中,真是色香味甜,讓人口水大流。
對于離開家鄉(xiāng)十六年的我來說,心里念念不忘的便是這碗剛剛出鍋的米粉,那是記憶里的味道。家鄉(xiāng)那牽牽絆絆如絲般晶瑩的米粉,浸透了母親對我的愛,溫馨而又酸澀著我的回憶。記得剛上高中的時候,學校的菜缺少油葷,我經(jīng)常感覺腹中饑餓,總是被校園旁邊香味四溢的澆汁米粉饞得直咽口水。因此,每個月母親來學??次視r,總要做一碗老鴨湯煮米粉給我吃,米粉滿口鮮汁,讓人食之難忘。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一方菜肴滋養(yǎng)一方人的味蕾,或許這就是美食的魅力,它給了我們故事與傳承。在歲月的長河里,我們記憶中的人和物逐漸地淡去、模糊,可縈繞鼻尖的味道卻越發(fā)清晰、深刻,令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