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摘要】如果失去對生活美學的尊重,人活得再富有,也會對所擁有的東西沒有安全感。莊子稱“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子談美,都是從大自然、生活中去發(fā)現美。這就是為什么我希望談生活美學的原因,生活美學其實是安慰我們自己、鼓勵我們自己一個最重要的方法。——引用蔣勛著作《品味四講》。
在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學校領導也大力倡導一線教師積極開展以人為本的生命教育課程。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獲得幸福感的通道。在漫長的一生中無不外乎在處理三種關系,與自然,與他人,與自己的關系,這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功課。而美育課程組實施的形體禮儀課程,也是從美育的角度和生命的高度,來引導學生學習人生的這門功課,并為以后的職業(yè)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和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打開一扇美的大門。
前言
在我校的形體禮儀課上,將藝術素養(yǎng)、形體訓練、生活美學融入課堂,成為中學生的一門特色課。形體禮儀課,其基礎是“形”。從“形”即體態(tài)練習開始,通過“提”、“收”、“松”、“挺”的最佳形體及精神狀態(tài),對形體氣質加以強化。而“有禮則雅”,符合禮儀的做法必然是美的。對形體動作和表現加以約束,即展現禮儀美。在一系列的實踐訓練中,讓學生具有溫文爾雅、積極向上的獨特番附氣質。而生活美學,旨在“衣食住行”的生活細節(jié)方面,發(fā)現和欣賞美。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美就在我們生活中。如何將理論知識變?yōu)閷嵺`,并讓學生感興趣喜歡上這門課程,也是需要老師們不斷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所以每一節(jié)課,老師要制定有效的目標、課程實踐展示和教學反思,并將課后反饋作為一個重要依據,不斷地用更為有效的科學方法,吸引學生去修正自己的儀態(tài)。
一、開學之初的問卷調查
在開展課題之前,在學校應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對中學生做了一次問卷調查。題目是:《大時代下的中學生應有的個人形象》,身邊有哪些個人素質和形象(認可或不認可)值得學習和關注?學生反映的情況大致如下:
(一)學生禮儀素質較弱,對形象禮儀認識有較嚴重的偏差。學生不喜歡現在的自己,對人際交往有一定的困擾和擔憂,怕其他同學不喜歡自己,融入不了陌生的環(huán)境。40%左右的中學生把說臟話當作口頭禪,已經養(yǎng)成習慣,且有過之不及之勢。中學生追逐打鬧已經成為校內安全事故頻發(fā)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學生形象禮儀最突出的問題是:“亂講臟話”“待人接物缺乏禮貌”“舉止猥瑣”“衣著邋遢”“面容不整”。一些學生對形象禮儀認識有偏差。有的認為:“外在美不美無所謂,有內在美就行。”
(二)學生整體心理狀況堪憂。過強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學習期間,沒有學會釋放壓力。許多學生由于自身條件太胖或太矮,造成心理自卑,不敢正視自己的優(yōu)勢。
(三)學生形象禮儀教育需求強烈。90%學生認為中學生有必要重視自身的形象禮儀,70%左右學生“渴望”或“很渴望”提升自身形象。學生想在“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儀容修飾”“穿著打扮”“社交禮儀”等方面提升自身形象。從這種排序的需求中可以看出,我們不用擔心開展形象禮儀教育會使學生整天只想著如何穿著打扮的問題。在調查中,很多學生直言:“同學中有較多講臟話的,應加強教育。”“要制止異性同學間的不雅行為?!焙芏鄬W生“希望老師能從生活細節(jié)方面多教一些禮儀知識”。
基于以上幾點反饋,形體禮儀美育課程的實施與開展非常的有必要性。
二、課程中具體實施的教學方法
形體禮儀課程主要是實踐課,通過榜樣示范、教學展示、生活場景模擬、專家講座等教學手段,從體態(tài)、神態(tài)、儀態(tài)、心態(tài)、生命狀態(tài)的五個層次,結合瑜伽、舞蹈、美學、傳統(tǒng)節(jié)日等內容,讓學生接受專業(yè)系統(tǒng)的禮儀訓練。并通過學期結束時的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和教師評價將評價等次分為優(yōu)、良、中、合格、差。評價主體為任課教師、班主任、家長、學生,并定期地進行教學反饋調查和每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保持著同一目標和興趣。
三、形體禮儀課的成果
(一)發(fā)現內在的自己
在開學初的第一次課堂上,利用心理游戲活動《Open Your Heart》,讓學生通過所喜歡的物品來進行托物言志。充分地打開自己的內心,找到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并喚醒內在的自我。很多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的表現都超出了我的預期,他們小小的年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卻展示出一種大智慧的思想境界。這也與他們的家庭教育和人生格局息息相關。以下案例分享:
學生1 我手里拿的這個硬幣能代表我,因為以前的我是媽媽推一下,我才學習的,現在只要輕輕一推,我就會自己往前跑了。我有了自己的目標!
學生2 我?guī)У氖且黄瑯淙~,雖然很不起眼,但我希望自己做一片與眾不同的樹葉,給大地帶來綠色。
學生3 我?guī)У氖沁@個笑臉的玩偶,看見它很開心吧?和我一樣,我喜歡活躍氣氛,活潑幽默是我的個性,愿意為大家化解很多的煩惱。
學生4 我今天帶的是保溫杯,我的性格如這個杯子一樣,也是外冷內熱型的,希望大家多和我交朋友。
學生5 我想帶來的是一束梅花,希望如梅花一般,遇事不會輕易放棄,要堅持拼搏,也希望將梅花的品質鐫刻在心中,時刻激勵著自己。
(二)社交禮儀的訓練
在主題《身體的語言與智慧》中,結合瑜伽和儀態(tài)練習,平衡和呼吸拉伸我們的身體,使身體的每一個關節(jié)更加柔軟、協調。每節(jié)課前有五分鐘的瑜伽冥想,讓大腦完全放空,平靜愉悅。通過語音冥想和走動式的冥想,帶著覺知感受當下邁出的腳步,當意識完全專注時,身心達到聯結,喜悅、寧靜由內而生。課后問卷調查顯示,學生非常喜歡課前冥想環(huán)節(jié),他們更愿意在這一刻享受當下的平靜與安詳。課程中針對中學生喜歡彎腰駝背的體型進行糾正,并加強訓練。在社交舞蹈課上,了解東西方的宮廷舞蹈,了解其悠久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傳承。學習舞蹈的禮儀,學會在每一個舞蹈動作的背后,感受其舞蹈的風格與風土人情,更感受其“蘊藏”著社會禮儀、規(guī)范之美的風采。通過站立坐走的訓練和中國舞與現代舞的組合,讓學生的體態(tài)得到糾正和氣質的提升。很多學生坦言喜歡舞蹈,但不好意思跳,課上的分組有表演和觀摩,并進行人人都可以跳舞的目標熏陶,進一步讓他們的表現力和自信心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生活美學的賞析
古代人們每個生活的細節(jié)都有非常隆重的儀式感,可是在現代生活中,快節(jié)奏和高壓力讓我們不再有儀式感,所以生活中少了很多的美感,也沒有了幸福感。蔣勛在《品味生活》一書里面所講到,“如果失去對生活美學的尊重,人活得再富有,也會對所擁有的東西沒有安全感。莊子稱“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子談美,很少以藝術舉例,反而是從大自然、從一般生活中去發(fā)現美。這就是為什么我希望談生活美學的原因,生活美學其實是安慰我們自己、鼓勵我們自己一個最重要的方法?!罢n程中茶道、花藝的簡單普及,讓學生發(fā)現在每一個平凡普通的日子里,都需要有生命中的美感和質感。比如一年四季中,花朵的盛開,一幅字畫,一杯清茶,一份感恩與祝福,都會使人想起人生的短暫,以及每一個瞬息的永恒,也提醒我們珍惜唯一能把握的當下。一張一弛中,讓學生學會發(fā)現幸福的能力。
(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在主題《節(jié)日的由來》中,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風俗與習慣,在五育并舉的大目標下,讓勞育和美育的任務落實到每一個實踐中。學會制作傳統(tǒng)的手工藝(五月初五繡香囊、中秋節(jié)的祭月、元宵節(jié)的湯圓),處處滲透著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彰顯中華文化的智慧與哲學高度。在主題《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學習中西餐禮儀文化。通過學習咖啡的制作與中日茶道,以美學體驗為基礎,在東西方的不同文化中領悟生活中的智慧。了解文化之間的差異,并做到社交場合時的有禮有節(jié)。也是學生打開國際視野的又一個窗口,中西飲食文化的不同也是中西民族文化差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大形勢下,作為正在崛起的中國面臨的壓力與挑戰(zhàn),作為中學生應具有的國防意識和責任。所有的實施課程內容都有教學設計、圖片收集與課堂后學生的反饋,和教師的課堂反思。
四、結論
以上是我對開展形體禮儀之生命教育課題的實踐與探究。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fā)展之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形體禮儀課開展近五年多的時間,從課程的體系完善到課程內容實施與教學評價在一定程度與十四五的教育方針相契合。課程的普及得到校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與指引,在校本課程中和學生之間有了廣泛的影響。生命教育是個大課題,學生在這樣的課堂里,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方樂土。很喜歡這句話:“如果你的園地里都是春天的話,它提供的營養(yǎng)也會支撐你,能夠無視外界的許多事情”。如果一個人心中有所愛,有所想,那么無論遇到多大的困境,也會強大到無須在意外界的干擾,化繁為簡。在課程中從一個簡單的動作,到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堅持,久而久之容貌和體態(tài)都會隨著你心中的那個我,越來越好。愿每一位學生都能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
【參考文獻】
[1]蔣勛.品味生活[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
[2]蔣勛.美的歷程[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14.
[3]艾揚格.瑜伽之光[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
[4]艾揚格.瑜伽之樹[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1.
[5]朱光潛.談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呂藝生.素質舞蹈教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
[7]黃士平.現代禮儀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