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樓
一、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實踐的背景
科技的迅速發(fā)展,極大地改變著人類社會的形態(tài),更深刻地影響著傳統(tǒng)教育的模式。多媒體、云計算、互聯(lián)網(wǎng)等技術的發(fā)展大大拓展了教育和學習的空間,5G通信技術、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教育應用為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身處教學一線的教師,不管主觀上是否接受,線上教學及其教育技術都會慢慢改變傳統(tǒng)教育的具體形態(tài),線下教學主動融合線上的時代必然來臨,無法改變。
疫情的爆發(fā)和反復加快了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融合發(fā)展。進入到2021年,我國抗疫形勢雖然總體好轉,但世界依舊不太平,目前還看不到抗疫完全勝利的曙光,各地教學有時還需要借助線上模式開展,也要求老師們思考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如何融合開展。
深入思考線上教學的多種樣式,并與線下教學有效融合,目前有其必要性,更是未來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二、開展整本書閱讀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實踐活動的緣由
(一)探尋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融合發(fā)展的獨特形態(tài)
疫情期間,常規(guī)的線下教學被迫中止,線上教學成為教學的主要形態(tài),但一定程度上還是延續(xù)著線下教學的方式、形態(tài),一段時間后,其弊端也顯露無疑:如情感交流障礙、臨場感不強、“屏對屏”式監(jiān)控不到位等。如何借助前期規(guī)劃,中期引導,后期測評等手段有效提高線上教學的效率和效能,是無法回避的主要任務。
(二)以整本書閱讀為抓手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整本書閱讀作為新時期教學改革的重要組織形態(tài),其價值與意義自不待多言。不論是經(jīng)典書目中包含的表達技巧,還是其典型的人物形象、精美作品語言等等,都值得學生深度,品評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體會審美愉悅,從而培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從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教學形態(tài)和教學時長來看,整本書閱讀也是最好的選擇之一。語文教材大多是單篇短章,文本的篇幅有限,教學時長大多為一兩天內(nèi),教學完成的方式就受到了明顯的限制。群文閱讀雖然在教學時長上較長,但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上還是要依托線下教學完成,受制約的因素較多。因而,以整本書閱讀為抓手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就是最好的選擇。
有鑒于此,筆者以整本書閱讀為抓手,嘗試開展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融合的閱讀活動,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思維,內(nèi)含價值觀培養(yǎng),從而探索符合時代特征的閱讀教學范式。
三、整本書閱讀的實施過程
(一)準備階段:確定書目,閱讀方法介紹
教師介紹活動內(nèi)容和目標,提供一定數(shù)量的閱讀書目,學生確定將要閱讀的書目和若干輔助用書;教師介紹常見閱讀方法,精心設計預讀提綱,精讀、略讀方法介紹,批判性閱讀方法介紹,如何有效書寫簡明的讀書筆記,建立適當?shù)臋z查機制,小組互讀助讀機制,探討交流機制等。其中閱讀方法(精讀、略讀)介紹等知識性學生均可借助線下學習完成,而學習機制則可以借助線上學習完成。
(二)閱讀階段:自主閱讀,積累閱讀整本書經(jīng)驗,撰寫全書內(nèi)容概要
教師講解梗概寫作方法,要求學生了解原文內(nèi)容,梳理全文的行文思路,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在理解原書的基礎上,抽取出原書各部分的大意,將各部分內(nèi)容有主次輕重地表達出來,形成不少于800字文章內(nèi)容綜述。
(三)線上交流階段:線上小組助讀,撰寫閱讀心得
同學們成立以閱讀同一本書的4-6人為小組助讀交流機制,借助晚上或節(jié)假日時間,以騰訊課堂,QQ群等平臺開展各組交流評價活動,激蕩思維,深化對作品的認識,形成一定的有深度見解,并完成閱讀心得和文學評論一篇。
(四)反饋提升階段:交流改進心得,升格成學術小論文
選取小組優(yōu)秀閱讀心得或文學評論,制作成PPT、手抄報等形式。班級線下教學時,由該同學向全班反饋自己的學習心得,全班同學根據(jù)學習評價表,就該同學的反思分析、質(zhì)疑批判等討論交流并提出改進方法。
教師點評總結學生閱讀心得或文學評論,并啟發(fā)、鼓勵部分同學的新穎見解,引導學生將新穎見解抽象、提煉形成自己的學術小論文。
四、整本書閱讀活動的反饋與評價機制
評價體系應由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自評和他評構成,評價主體由學生、小組、教師等多元構成。
(一)階段性評價
階段性評價以“表達活動”為載體,可以以演講、PPT展示形式進行,既可以是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也可以是教師評價。評價主體可以包括學生外在的表達形式,比如表達的表情、體態(tài)、語言流暢等,但應該是學生表達的內(nèi)容為評價的核心內(nèi)容,比如對文本的分析見解是否新穎深刻,文章的表達邏輯是否嚴密深刻等。
(二)“問題探因”解析
對于不能準時完成閱讀或達成有效任務的同學,可以開展“問題探因”解析,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診斷病因。從環(huán)節(jié)的層進角度看,可以分為“問題內(nèi)容——原因分析——采取對策——改進效果——最終收益”,量化學生的思維改進過程,幫助他理順改進的方法。從方法上看,既可以讓學生開展自我探討,也可以借助小組力量支援,也可以請求教師的幫助和指導。
(三)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是涵蓋整個活動主要過程、主要要素的總結性評價,至少要包含線下知識性學習、線上線下閱讀過程、線上線下表達與交流三部分。每部分根據(jù)具體情況又要包含其主要過程,以線上線下閱讀為例,閱讀可分為常規(guī)閱讀和批判性閱讀,常規(guī)閱讀又可分為精讀和泛讀,批判性閱讀又可分為分析與反思、質(zhì)疑與批評等。只有將每個評價要素均有效納入,才能準確評價學生在整個閱讀活動的表現(xiàn)。
五、活動的預期成果
(一)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初步框架。知識性學習、閱讀過程、學習成果表達與交流階段,均有線上線下教學的融合,如知識性學習,前期閱讀方法的知識介紹以線下學習為主,但后期的知識提升和知識總結均可讓學生借助多種線上工具完成。
(二)學習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培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夠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綜合運用精讀、略讀與瀏覽的方法,并讀懂文本。盡管學術類著作可能偏重邏輯,文學類著作偏重形象,但多種思維方法會在整本書閱讀中得到提高,思維品質(zhì)也會相應地逐步提升。
(三)優(yōu)秀內(nèi)容概要若干、優(yōu)秀閱讀心得和學術小論文若干。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線上教學實踐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2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