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1,閆振國2,張學2
中圖分類號:S649文獻標志碼: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13
秋葵作為一種經濟效益較高的蔬菜品種,在東北地區(qū)廣泛種植,不僅豐富了消費者的飲食結構,也增加了菜農的經濟收入,深受消費者和種植者的歡迎。秋葵露地栽培要做好選地整地、種子處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環(huán)節(jié),才能高產穩(wěn)產,提高質量。
秋葵根系具有較強的生長能力,能夠深入扎進土壤,抗旱能力強。種植秋葵的地塊要求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同時,秋葵耐澇漬能力差,需要地塊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因此,應選擇排水便利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種植秋葵。
整地分為秋整地和春整地。秋整地的地塊,要在上季作物收獲后,進行秋季深翻,翻深25 cm以上。如果配合進行旋耕,則旋耕深度要達到20 cm以上。配合整地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的畜禽糞便2工、復合肥15 kg。肥料要與土壤混合均勻,避免肥料燒種。春整地的地塊可以在4月下旬土壤充分化凍后整地,配合整地667 m2施入腐熟有機有2工、二銨30 kg、硫酸鉀15 kg、尿素10 kg作基肥[1]。整地要達到土壤細碎,地面平整。
選擇抗病、高產、優(yōu)質、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如五福、卡里巴、秋經1號、助農等。種子要求純度≥99%,凈度≥98%,發(fā)芽率≥85%,水分≤13%[21。購買種子后要進行發(fā)芽試驗,可把種子用清水浸泡12 h后撈出,放進蓋濕毛巾的盤中,3d之內m芽整齊的可以進行播種。
1)浸種。將種子放入55℃的熱水中,不斷攪拌至水溫30℃時停止攪拌,浸泡24 h。2)消毒。把浸泡好的種子瀝干,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200倍液均勻拌種,可有效預防苗期病害的發(fā)生。3)催芽。把種子均勻平鋪在濕毛巾上,并覆蓋濕布或濕紗布,置于25℃條件下迸行催芽。待種子75%露白或12 h后即可播種。
推薦用日光溫室育苗。苗床長寬可視育苗數(shù)量而定。苗床土用肥沃的大田土、腐熟有機肥和細砂按6:3:1的比例配制。苗床土要過篩去除石子、土塊及異物。
作床后,每平方米苗床用福爾馬林50 mL兌水3 kg噴霧消毒。等氣味散盡后,扣好育苗棚,對苗床進行預熱。
一般在4月中旬播種育苗。播種量為667 m2苗床用芽種0.3 kg。可按株行距10 cm的寬度點播。播后覆土2 cm,并覆蓋地膜,保持苗床的溫度和水分。
播后7~ 10 d,秋葵種子即可破土。此時,要加強育苗棚內的濕度、溫度及光照管理,促進秧苗健壯生長。出苗后667 m2苗床地施復合肥15 kg,作齊苗肥。
出苗前,育苗棚內白天溫度控制在28~30℃;夜間溫度控制在20~22℃。如遇低溫天氣要加蓋苫簾,提升棚內溫度。當65%秧苗出土后,要及時撤去地膜,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夜間溫度控制在18~20℃。此后,育苗棚內溫度保持在白天23℃、夜間15℃左右即可。
秋葵出苗前,地膜內的土壤濕度基本滿足秧苗出土需求。秧苗出土后,土壤濕度保持在70%。幼苗長出2片真葉后,土壤濕度保持在65%即可。當幼苗高10 cm即將出圃移栽前,要減少澆水并加強通風,使土壤濕度保持在60%左右即可。
秋葵出苗后,如遇高溫天氣、光照較強時,可適當遮蓋育苗棚,防止陽光烤傷幼苗;如遇低溫、陰雨天氣,可懸掛補光燈進行人工補光,以延長育苗棚的采光時間,促進幼苗生長。
當秋葵苗齡30~40 d,株高10 cm,大田10 cm深處的地溫穩(wěn)定通過15℃時可進行移栽。
定植地塊起壟作畦,畦寬Im,溝寬40 cm左右,深25 cm左右。移栽前,撤去育苗棚,澆一次透水,以防秧苗根系周圍的土壤散開。移栽時要帶土球起苗,可以減少對秧苗根系的傷害。選擇晴天或陰天上午起苗,隨起隨栽。每667 m2種植3 000~5 000株為宜,此密度鮮果產量最大i [3]。定植后,澆一遍透水,保證秧苗生長需求。如遇高溫干旱天氣,可在移栽后向地面噴水以保持環(huán)境濕度。
秋葵定植后,地塊雜草生長較快,因此要及時中耕除草,保墑提溫??稍诙ㄖ埠?0天進行一次,并進行培土,防止秧苗倒伏。此后,如果田間發(fā)生雜草,可采取人工除草或藥劑除草,避免雜草爭奪水、光、肥等養(yǎng)分,影響秋葵生長。
秋葵耐濕不耐澇。東北地區(qū)常有春旱現(xiàn)象,因此必須做好水分管理。定植后根據天氣情況及土壤含水量及時澆水。秋葵生長期一般7d澆一次透水,保持土壤濕潤。夏季氣溫高,秋葵進入開花結果期時需水量較大,應在9:00前或下午日落后澆水,避免高溫澆水而導致傷根。進入雨季后,如果雨水過多,要及時排出田間積水,避免澇害。當秋葵進入盛果期時,對水分需求進入高峰,應及時澆水,且應避開中午高溫時段澆水。
秋葵對肥料需求較大,要合理施肥。整地時,要施入足量的腐熟農家肥和復合肥作底肥,以保證秧苗生長的養(yǎng)分供給。此外,為滿足秋葵生長需要,還應及時追肥。定植后,667 mz施尿素5 kg兌水500 kg作提苗肥。秋葵生長中后期追肥以磷鉀肥為主,促進生殖生長。秋葵開花前,667 m2施氮磷鉀復合肥25 kg作促花肥。生長后期可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防止早衰。著果期可667 m2施三元復合肥20 kg作壯果肥[4]。秋葵生長中后期追肥可隨水施肥,保持水肥供應。
秋葵生長中后期要及時整枝摘葉,調整植株,以集中養(yǎng)分供給,促花促果。對種植密度過大、秧苗生長旺盛的地塊,要及時抹去側芽、剪去側枝,提高田間通風透光性,促進主蔓生長;如果秧苗生長較弱,則需剪除部分弱枝、小枝,增加結果葉。在開花期前,如果葉片肥大,影響開花,可將葉柄扭成彎曲下垂,控制營養(yǎng)生長。結果前要進行摘心打頂,促進營養(yǎng)對果實的供給,提高果實產量和質量。進入盛果期后,適時摘除老葉和基部側枝,增加通風透光。
東北地區(qū)秋葵苗期病害較少,防治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苗期蟲害防治主要采用黃板誘殺以及加強育苗管理、增強秧苗抗性的方法。發(fā)生病害時,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疫病等苗期病害。
定植后,病蟲害防治要遵循綜合防治的原則。綜合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的防治方法。物理防治主要是在田間懸掛黃板防治蚜蟲。生物防治可使用農用鏈霉素等生物農藥防治軟腐病。農業(yè)防治主要是做好肥水管理、及時排水、清除雜草等管理措施。
當田間發(fā)生病蟲害時,要及時做好化學防治,選用高效、低毒、詆殘留的農藥,并根據具體藥劑使用說明嚴格控制農藥使用次數(shù)和安全間隔期。
1)病毒病。發(fā)病初期可使用1.5%植病靈乳劑1 000倍噴霧防治,5~ 7d-次,連噴3~4次。此后可用20%鹽酸嗎啉胍·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7d噴1次,連續(xù)2~3次。2)疫病。發(fā)病初期可用80%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7d噴1次,連續(xù)2~3次[5]。3)炭疽病。發(fā)病初期可用2%春雷霉素水劑800倍液噴霧。
1)地下害蟲。可用50%的辛硫磷拌術屑撒于害蟲』q』現(xiàn)的地方進行誘殺。2)蚜蟲??蛇x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防治。3)棉鈴蟲、卷葉野螟??梢栽诤οx幼蟲低齡期,用10%氟苯蟲酰胺懸浮劑(福先安)1 500倍液噴霧防治。4)玉米螟??捎?.9%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5)菜青蟲、薊馬、灰飛虱秋葵結莢期可以使用蘇云金桿菌( B工) 100 mL,加磷酸二氫鉀1kg和硼砂100 g,兌水50 kg噴霧防治。
秋葵采收期一般在播種后70天左右。秋葵株高25 cm左右可開花結莢。當嫩果長到10 cm時便可以采收。要注意的是,采收過早易造成產量低,單位種植面積經濟效益下降;采收過晚則易導致果實老化,影響口感和經濟效益。因此,應在嫩果色綠、鮮亮、果內種子未老化時采摘。采摘時,為防止過敏,采收者應戴好手套,用剪刀從果柄處剪下。切勿用手撕扯,以防損傷植株。采摘后,將鮮果裝入塑料袋中,冷卻到10℃左右后,進行保鮮貯存。
參考文獻:
[1]吳劍南,馬培芳,許向陽,等.黃秋葵綠色栽培技術規(guī)程[J].農業(yè)科技通,2018( 05):281-283.
[2]韓亞楠.秋葵種植管理技術要點[J].農業(yè)知識,2019( 08):26-28.
[3]嚴立,吳康,楊選輝,等.紅秋葵高產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06):118.
[4]郭章宏.黃秋葵無公害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7( 13):87-88.
[5]肖顯超.黃秋葵種植及采收要點[J].中國果菜,2016,36(10):73-7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