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正
【摘? ? 要】勞動是一種技能,勞動是一種智慧,勞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千百年來,多少人孜孜不倦地勞動著,付出了力量、智慧、汗水,才能在艱難的處境中一步步發(fā)展壯大,在各個行業(yè)領域中取得豐碩的成果。在小學德育中滲透勞動教育,是在傳承人類發(fā)展的寶貴財富,是在塑造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其對學生成長發(fā)展和國家建設都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德育;勞動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9-0040-02
Research on Strategies of Infilt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uafu Guangcai Primary School, Liuchuan Town, Jingyuan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BAI Mingzheng
【Abstract】Labor is a kind of skill, labor is a kind of wisdom, and labor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ow many people have worked tirelessly, with strength, wisdom, and sweat, to develop and grow step by step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and achieve fruitful results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filt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inheriting the precious wealth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shaping the outstanding qualities of stud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Keywords】Rural primary schools; Moral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農(nóng)村小學在兒童教育管理方面面臨著諸多壓力和挑戰(zhàn),比如師資力量不足、農(nóng)村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等。即便如此,教師還要承擔著教育扶貧的重任。在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新形勢下,學生的教育管理方面迫切需要有新的舉措。根據(jù)農(nóng)村學生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結合教書育人、助人成長的教育使命,我們應當積極探索德育和勞動教育有機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勞動之美,傳承勞動精神,在學習生活中有新的進步和成長。
一、課上勞動活動中體會勞動樂趣
在德育中滲透勞動教育,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眼中的勞動往往是狹義上的。在很多學生看來,勞動就是在田間地頭勞動,就是喂牛喂羊,做家務活。這種認知顯然并不準確,卻讓學生形成了一種刻板偏見,讓學生提起勞動就會有一種排斥的情緒,有種勞動就是受苦受累,就是干臟活累活的錯誤印象,以至于不愿意參加勞動,也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勞動。要想從德育的角度滲透勞動教育,那就要重點糾正學生在認知方面的誤區(qū),讓學生對勞動有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能夠從勞動中收獲更多。
通過課上活動進行勞動教育,指的是我們在思想品德課程或者其他課程教學活動中,圍繞勞動活動、勞動的意義等進行現(xiàn)場的教學互動,讓學生能夠參與勞動,體會勞動。比如,組織一場“大家來幫忙”的集體勞動活動,教師隨機抽選10名學生分成2組,每個小組5名學生。然后給這兩個小組布置勞動任務,要求兩個小組分別選擇一張課桌進行測量,并且給出課桌的表面積。我們假定學校要為課桌表面進行刷漆涂色,要求精確地給出一張課桌需要涂抹油漆的面積。在這個任務的引導下,兩個小組成員自由合作,進行一次關于課桌表面積測量的小勞動。這樣的勞動并不臟也不累,但又考驗學生的勞動能力。面對一張桌子,小組內的學生能夠做到有效分工么?還是每個人自說自話,自顧自地測量?大家會想要用數(shù)學方面的表面積的知識點,通過測量一個面的數(shù)據(jù)來得到相似面的面積么?這是一個非常細致的勞動任務,既可以考驗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也考驗學生對尺子等的應用能力,以及面對問題的思考解決能力等。這樣的勞動教學對學生的鍛煉是多方面的,課堂氣氛是緊張而歡快的,學生的體驗也是充實而精彩的。
通過勞動課堂小項目,學生們在另外一種情境中體驗勞動,逐漸就會意識到勞動需要智慧,勞動需要配合,勞動需要技巧等。相比教師口頭上的說教,這種實際行動的勞動活動更有說服力、更生動真切,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也更能將德育和勞動教育相結合。
二、結合生活化的教學幫助學生感受勞動的意義
勞動是和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的。工人的生產(chǎn)制造、商人的進貨銷售、農(nóng)民的田間種植、漁民的海上捕撈、軍隊的訓練執(zhí)勤,這些都是值得學生深刻領悟的勞動場景。但是,作為小學生,他們所接觸和了解的生活是非常有限的,他們的人生經(jīng)驗和閱歷也是非常有限的。我們在進行德育教學中,要向小學生滲透德育,就不能忽略學生自身的認知情況。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就是要以小學生熟悉了解的勞動場景、勞動現(xiàn)象來組織德育教學,讓課堂更有說服力、更有感染力。
例如,在關于“我?guī)图议L做家務,當個勤儉好少年”的主題勞動教育課程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真仔細地感受家庭勞動與生活,并且能積極參加家庭勞動,多做家務,分擔父母的壓力和負擔。大家在課后作業(yè)完成以后,可以在課堂上介紹自己是在什么時候覺得父母特別不容易,在什么時候會為爸爸媽媽的辛勞所感動的。有的學生說,自己有時候半夜起床上廁所,發(fā)現(xiàn)媽媽還在客廳里擦洗地板,爸爸書房里的燈還亮著;有的學生說,媽媽是家里最辛苦的人,既要負擔家務,還要接送自己上學,因此特別辛苦。學生紛紛講述自己爸媽的勞動生活,在講述的同時自己也在感動著,也在思考勞動的意義,并且明白了勞動的重要意義,明白了生活是需要通過勞動來維持的。
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觀察類的任務。比如,讓學生注意觀察校園里的清潔工,觀察他們的勞動場景,總結他們在收拾垃圾桶或者清理各種垃圾時候的規(guī)律、技巧;或者讓大家觀察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有哪些特點。通過這樣的實踐觀察,是希望學生能夠留意身邊的勞動場景,多了解勞動者們是怎樣做事情的。通過觀察和總結,學生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了解到勞動并不是傻傻地出力氣,而是要有方法、有技巧、有經(jīng)驗、有智慧。任何勞動都不是看上去那么簡單,任何勞動都有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三、通過信息技術展現(xiàn)勞動景象和勞動美
滲透德育思想的勞動教育要做到深入人心,光靠教師口頭的說教是不夠的,有時候擺在眼前的生動鮮活的勞動場面更能給人以觸動。為了升華勞動教育的意義,教師可以嘗試靈活利用信息技術,將更多優(yōu)秀的教育素材、案例引入課堂。比如,以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為主題的勞動教育,教師可以把中國人民解放軍奮勇抗擊洪澇災害的現(xiàn)場視頻播放給大家看,把消防武警官兵冒死奔赴火場救援的勞動場景給大家看。在這些視頻影像資料中,學生可以真切地看到軍人們經(jīng)受著前所未有的體能的考驗和身心的煎熬,這是勞動;他們在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在搶救傷員的時候,在車拉肩扛水泥袋子、手挽手在洪水巨浪中攔截挽救落水民眾的時候,也是在勞動。他們的勞動,不再是學生以往所想象的那種干臟活累活,而是為生命而奮斗。驚心動魄的場面、感人至深的畫面,成為對勞動美、貢獻美、生命美的最直接生動的詮釋。
不需要教師說太多話,僅僅是看這些視頻、聽主持人的現(xiàn)場報道,就足夠震撼人心,學生能感受到這些可愛的人們不顧個人安危、堅強勞動、盡責的那一份可貴品質。如果教師結合學生的真切感受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講解為什么這些人要不顧個人安危搶救別人的生命財產(chǎn),講解軍人的天職,講解勞動的光榮和偉大,那就更具有信服力和感染力。通過網(wǎng)上豐富多彩的素材資源支持,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明白:勞動是盡職盡責,勞動是傳承文化,勞動是愛護家人,勞動是為國爭光,勞動是團結友愛,每一種勞動都值得尊重。
四、結合課程內容進行勞動教育的滲透
為了實現(xiàn)勞動和德育的完美銜接,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應當注意根據(jù)課程內容來選擇勞動教育的課題和接入點。例如,在談到友情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大家提出這樣一個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思考:玩得很好的兩個同學,A總是喜歡在小事情上麻煩B,比如讓B幫忙做值日,比如讓B替自己買文具。時間久了,B同學慢慢地不再跟A同學玩了。那么,你覺得B和A同學做得對嗎?你支持誰呢?在這里,我們是將友情的問題和勞動的問題相結合。毫無疑問,幫助其他人做事情屬于勞動,但這種勞動值不值得?不斷地勞動來維系友情是否合適?這都是學生可能有爭議的問題。教師結合這個問題來談勞動的意義,談勞動在友情關系和人與人交往中的意義,這就是德育的有效滲透。
作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應做好德育的把關和引導,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朋友之間雖然不需要計較太多,但關系的維持是需要雙方努力的,單方面的勞動、付出、不計回報,往往會讓彼此的關系失衡,導致的結果就是關系破裂,朋友沒得做。勞動,有時候是一份對待朋友的真誠,是值得珍惜的。
參考文獻:
[1]魏春梅.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考試周刊,2018(26).
[2]李曉梅.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J].教育,2016(07).
[3]賴慧玲.新時代的小學勞動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2019(13).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