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雅
摘要:學前階段的幼兒教育既是啟蒙教育的內容,又是基礎教育的內容。幼兒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年成長以及緊隨其后多年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基礎。本文根據(jù)筆者自身經(jīng)驗,簡要分析了幼兒教育的方法與策略,以期為同類研究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幼兒教育;學前教育
前言
當前,隨著人們對幼兒教育的日益重視,整體學前教育效益大大提高,但學前教育問題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文章就這一問題進行了簡單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希望能有助于學前教育。
一、學前幼兒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前幼兒教育的指導方針與幼兒發(fā)展實際不符
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社會基礎知識是基礎教育的主題。為使兒童為小學學習作好準備,多數(shù)幼兒園將文化知識,例如計算、拼寫、讀寫能力等教學內容。這一內容雖能使兒童的基礎知識結構穩(wěn)固,卻不能完全適應兒童的發(fā)展需求。而孩子們的成長空間廣闊,情感、心理等方面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孩子們的全面發(fā)展。
2.兒童早期教育的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
學齡前教育內容與學齡前兒童成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為在不破壞知識和教育制度的前提下開展兒童情感與心理教育,教育工作者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與思想研究。但是,這些研究結果也豐富了兒童早期教育理論,在實際教育中卻缺乏影響力。目前,我國不少幼兒園教師對此問題重視不夠,未能徹底改變教學方式。
3.早期兒童教育責任分配不均衡
家人是兒童成長的重要空間。幼稚園選擇教育要與幼稚園緊密結合,充分發(fā)揮幼教的功能。但是,目前的學前教育存在著公平和平等責任問題。很多父母錯誤地把學前與小學等量齊觀,認為幼兒教師能夠為子女提供足夠的教育,從而逃避家庭責任,盲目地把兒童的發(fā)展問題推給幼兒園:在學前,基本學前教育仍是幼教的主要理念。對兒童的過分溺愛會降低幼兒教育效果。
4.活動設施不足
室外運動是每一個兒童最基本的運動。適當?shù)膽敉饣顒硬坏芴岣邇和拿庖吡Γ夷茉鰪妰和瘜Νh(huán)境的適應性。通過戶外運動,兒童的關節(jié)和肌肉都能得到鍛煉,這對兒童各個器官的發(fā)育有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兒童正處在快速生長的階段,活躍好動。為此,在兒童早期教育中,每天最少2小時進行戶外活動,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和保證。這表明,各種活動器材能確保戶外活動的順利進行,而目前有些幼兒園缺少戶外活動器材。不但裝備少,而且品種單一,損壞程度嚴重,不需人工維護,安全隱患很大。它使學生缺少戶外活動,抹殺了兒童的天性,嚴重影響了兒童的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兒童缺乏認識事物的能力,無法積累生活經(jīng)驗,因而喪失信心。
5.扶持性不足
比賽原料缺失。比賽是幼兒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在幼兒園,兒童主要接受游戲教學。為此,幼兒園要給幼兒提供基本的游戲環(huán)境、游戲材料、游戲條件,同時要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角色扮演空間?;净顒訁^(qū)域如藝術、益智區(qū)等,同時為每一項游戲活動提供合適的材料,支持學生主動探索游戲活動。但是,有些幼稚園在這方面做的并不好。除缺乏游戲材料、缺乏運動場、衛(wèi)生條件差等因素外,使學生不能正常參加游戲,失去了游戲教學的意義。
二、如何正確、合理地開展幼兒幼兒教育
1.尊重個人,師生相互尊重
教師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應尊重幼兒,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在幼兒教育中,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認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兒童在整個教育活動中都要服從。而且現(xiàn)代教育倡導自主教育,使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形成自主性,能掌控和管理自己。目前幼兒教育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把幼兒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必須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所以,新時期幼兒園教師應采取更科學的方式來教育幼兒,讓孩子能積極地接受管理,不要盲目地干預其言語和行為。尤其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我們要更加小心。因為這個階段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教育方面的忽視,很容易給兒童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創(chuàng)傷。
所以,在幼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引導幼兒積極地學習、探究,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幼兒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幼稚園教師沒有統(tǒng)一的安排和統(tǒng)一提醒。比如,教孩子做折紙的動作時,教師可先讓孩子跟著老師做折紙。兒童在紙頁運動中,需要幼兒園老師給予兒童適當?shù)墓膭钆c肯定,使兒童具有積極的學習動機,使兒童成為活動的主體。
2.采用啟發(fā)性教學模式
在兒童早期階段,是智力發(fā)育最關鍵的階段,也是人類智力發(fā)展最快的階段。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非常強,而成立幼兒教育主要是以發(fā)展兒童智能、提高兒童各種能力為重點。學前教育是要充分發(fā)揮兒童的全部潛能,使幼兒在幼兒教育中發(fā)揮最大的智力和能力。這樣,就能有效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達到幼兒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目的。幼教要迅速發(fā)展,必須與時俱進,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各種教學問題。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思路,注重素質教育的實施與實施,積極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注重兒童的成長。
在教學活動中,還應充分發(fā)揮兒童的天性,幫助兒童認識和適應社會,引導兒童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行為和生活習慣。好奇心是教師合理使用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兒童早期教育,可以啟迪兒童,增強兒童體驗。舉例來說,許多孩子對色彩特別關注,他們總是不斷地問老師他們看到了什么顏色。幼稚園教師在這段時間要指導幼兒,讓他們學到更多有關生命的知識。
舉例來說,當教師告訴孩子一個物體的顏色之后,他們是否要他去找同樣顏色的東西。這樣可以很好的啟發(fā)孩子們,讓孩子在自己的思想上不停的尋找,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為了保證兒童身心健康,消除安全隱患,提高教師職業(yè)能力,必須改善幼兒園,增加幼兒教師的數(shù)量,調整幼兒班級,達到合理的師生比例。與此同時,定期開展教師職業(yè)培訓,讓幼兒園教師掌握學前教育基本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掌握學前教育工作者應掌握的管理工作與業(yè)務能力,使其成為一名高素質、充滿正能量的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自信地學習。
3.做好父母溝通和配合
為了使幼兒教師在系統(tǒng)構建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幼兒教師在幼兒幼兒發(fā)展過程中要與家長緊密聯(lián)系。所以,家長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父母一定要理解一定的教育觀念,為幼兒園工作提供支持,使幼兒教師的教育與家長之間能夠和諧地合作。不過,幼兒園也要重視家長會的作用,要經(jīng)常開家長會,組織孩子們去看幼兒園,和家長面對面交流,向家長宣傳科學的育兒方法。老師們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一些活動,并在親子日進行。父母要積極參與早期早期教育,共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結語
總之,轉變幼教傳統(tǒng),在幼教活動中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以適應幼教發(fā)展的需要,才能實現(xiàn)幼教的最佳效果。它對改善學前的質量至關重要。以創(chuàng)意思維為導向,能較好地解決幼兒在學前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能充分展示兒童的天性,培養(yǎng)兒童的自控能力,使兒童上小學。較好的自控力,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學齡前教育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覃玉梅.幼兒學前教育教學中常見問題和對策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12-13.
[2]張彥秋.幼兒學前教育教學中常見問題和對策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12-13.
[3]王永玲.淺析幼兒學前教育教學中常見問題和應對措施[J]中華少年,2015(11):12-13.
[4]王春香.幼兒學前教育教學中常見問題和對策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