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香
摘要: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有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大部分又是在幼年養(yǎng)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yǎng)成”由此可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一生的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是可以通過教育熏陶來培養(yǎng)的。而小班幼兒期恰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幼兒教師要切實抓住這一段關鍵時期,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永遠是幼兒教育工作的主題。
關鍵詞:小班幼兒;良好習慣;培養(yǎng)
教育家陳鶴琴說:“人類的動作十有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大部分又是在幼年養(yǎng)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陳老師的這個觀點,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小班教育經歷,我深有體會。我調查了自己曾經教過的幾個幼兒成年后的情況,得出一個結論:從小家庭、學校注重習慣培養(yǎng)的幼兒,成年后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都經營得比較成功。反之,則是默默無聞、普普通通或是遭遇挫折比較多。通過比較可知,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一生的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幼兒的行為習慣是可以通過教育熏陶來培養(yǎng)的。小班幼兒期恰是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幼兒教師要切實抓住這一段關鍵時期,針對不同幼兒存在的問題,對幼兒進行生活、學習、行為常規(guī)的教育。
一、充分利用晨間活動對小班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教育。
常言道“一日之計在于晨”每個人一切的行為舉止從起床開始,就在生活這個大舞臺上一一體現(xiàn)。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也不例外,但這些幼兒就像剛離巢的鳥兒,對自身以外的東西都非常好奇,都想去探個究竟,但又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好一切。因此作為幼兒老師,在早晨幼兒入園后的晨間活動中,就應當先教會幼兒養(yǎng)成文明禮貌,勤奮做事的好習慣。如:一句簡單的“早上好”“謝謝您”“對不起”的話語,一個幫忙把小朋友的小椅子搬下來的舉動,一件讓幼兒一起幫忙準備和收拾晨間活動材料的事,雖然這些只是小小的環(huán)節(jié),但無一不體現(xiàn)著孩子的文明禮貌和勞動熱情。由此可知,晨間活動對幼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有重要意義的。
二、抓住教育活動契機培養(yǎng)小班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首先教師對幼兒提出一些注意的事項,讓幼兒按照要求做,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要讓幼兒安靜下來聽我上課,我會教幼兒一邊做動作一邊唱兒歌:“伸伸小手,舉舉小手,拍拍小手,大家坐坐好”。幼兒在唱完兒歌后不知不覺就安靜下來了,從中可以看出活動教育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另外,老師可根據幼兒的特點和各環(huán)節(jié)的情況,隨機地編念一些兒歌,來幫助幼兒掌握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如幼兒看書寶寶時,不愛護自己的書,會亂撕、亂畫,我就編了首兒歌:“書寶寶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我不亂撕你,我不亂畫你,我要好好的保護你”幼兒很快就記住了這首兒歌,可見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應該及時抓住教育活動的契機。
三、開展游戲活動對小班幼兒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在幼兒園里,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心情愉快,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比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質。比如:剛入園的幼兒經常會把教室的桌子、凳子隨意拿來用,這樣的習慣很不好,為了讓幼兒正確使用自己的小桌子和小凳子,我特意設計了小班游戲活動“我的桌子、我的凳子在哪里”。游戲開始前,我在桌子上貼有小動物的標記圖,讓幼兒選出同樣的一張動物圖片,當老師播放找朋友的音樂時,幼兒一邊繞本組桌子一邊隨音樂唱:“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個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兒歌唱完,每個人找到自己的標記圖,確定好自己的桌子、椅子的位置之后,如果老師檢查與桌子上的圖片是完全一樣的。此時,我就把這張漂亮的圖片就送給他作為獎勵。這樣,小朋友們很快就認識了自己的小桌子和小凳子,他們的精神上也獲得了愉悅感和成就感??梢?,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對小班孩子養(yǎng)成最初的意志行為和良好生活習慣是很有用的。
四、讓生活活動成為對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明確提出,幼兒教育要保教結合,寓教于一日活動之中;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fā)育和機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增強體質,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和初步的自理能力。而這些任務的完成都離不開生活活動,因為生活活動貫穿在一日活動始終,是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如剛入園的大部分幼兒,在玩完玩具后,沒有把玩具放回原處的習慣,亂丟、亂放;到衛(wèi)生間洗手時不知道怎么洗;甚至有的孩子趁老師不注意在盥洗室里玩水,要么弄濕袖子,要么把水灑在地上等等。針對幼兒的不同問題,我就播放收玩具的兒歌組織幼兒進行相關練習,并多次重復訓練,時間一長幼兒養(yǎng)成了不用提醒,聽到播放收玩具的兒歌幼兒就能自覺、積極地將玩具放回原處的好習慣。不僅如此,我還對收拾得認真的幼兒獎勵一顆笑臉貼到他們的紅花欄上,使其產生自豪感和榮譽感。對于浪費水,愛玩水的幼兒用貼在墻面上水龍頭大哭的圖片,提醒他們關水龍頭、節(jié)約用水。對照評比每天一次,這大大促進了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五、家園配合,共同促進小班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蘇霍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笨梢?,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是一個長時間的連續(xù)過程,只有家長和教師一致要求,共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為了讓家長把老師的好習慣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來,我校老師采用了多種多樣的家校聯(lián)合方式:利用晨間入園和放學時間跟家長談話,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使用幼教云、電話、QQ 群和微信等形式進行訪問;每月家訪,了解幼兒在家的一些情況,同時也把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與家長做溝通、并把家訪記錄發(fā)布到幼教云平臺,供其他家長一起學習,共同進步;更換家園聯(lián)系窗周計劃育兒知識和家長需要配合的相關工作內容;組織各種親子活動,讓家長更好地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幼兒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注意事項,指導家長用科學的育兒方法,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訓練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良好習慣的形成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過程,需要家園攜手,共同努力,在幼兒的生活中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在尊重幼兒的身心特點的基礎上,讓他們在和諧的氛圍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讓他們受益一生。
參考文獻:
[1]馮國榮:《初探幼兒園與家庭合作的意義》[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18)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3]孫云曉:《兒童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福建教育:學前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