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嬋
摘要:情境教學法因其生動形象、立體感強等特點對提升學生學習體驗很有好處。以初中生物教學來說,恰當利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讓學生對生物科學、生命科學的內在規(guī)律理解得更為深入。生物教師在設置具體情境之時,應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興奮點所在,力爭讓情境教學法在更大程度上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學習體驗;初中生物;教學內容
初中生物知識覆蓋面寬,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由于許多生物知識學生聞所未聞,所以具有強烈的新鮮感和陌生感。為了幫助學生順利進入生物科學世界,早日窺透科學奧秘,生物教師可以恰當采用情景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問題拋引創(chuàng)設法
初中生物所講的知識與日常生活貼得很近,教材上所講的生物理論知識初中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或多或少地有所耳聞。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應盡可能挑選廣為初中生熟悉的知識作為切入點,這樣學生既容易產生探索熱情,同時,也能很快地對新學的生物知識有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可以帶動學習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學習《人的性別遺傳》時,教師首先可以問學生:“夫妻結婚后要繁衍后代??墒?,你們知道夫妻二人在什么情形下會生男孩,什么情形下會生女孩嗎?”初中生也都知道中國過去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也都知道醫(yī)院的B超能夠檢驗胎兒性別。可是,具體生男生女遵從什么規(guī)律,卻是初中生不知道的。這個問題會引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在此情形下,教師開始由淺入深地為學生講人類性別遺傳規(guī)律,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1]。
教師在向學生介紹性別遺傳理論知識時,可以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如顯性遺傳和隱性遺傳。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例告訴學生:即使夫妻二人都沒有某種疾病,可是,并不排除其身上帶有導致某種疾病的致病基因。如果夫妻二人均帶有此種病的致病基因,二人結合后,其子女則很可能就患有此種疾病。這就是說,夫妻二人均以隱性遺傳的方式從各自的家族身上繼承了該疾病,而他們的子女則以顯性遺傳的形式顯現了該疾病的具體病癥。這也就是我國提倡婚前進行DNA檢查的原因。
二、應用場景創(chuàng)設法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生學習此門課程最終還是要利用生物理論知識為人類造福。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在設置情境教學時,應為學生提供一些機會,讓學生利用從課上學得的生物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生物理論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這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研究都是一個鼓舞。
比如,在學習《傳染病和免疫》時,教師即可讓學生走進社區(qū),向居民住戶宣傳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防控新冠病毒肺炎為例,指導群眾遠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少到人群密集場所、出門戴口罩),積極鍛煉身體、合理調配飲食(避免成為易感人群)。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別走進市流利病調查中心、傳染病醫(yī)院、機場等防疫一線,了解各職能部門為防疫抗疫都做了哪些工作,并分別寫好調研報告。通過實踐,學生可以認識到傳染病的危害性,也能詳細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以及為了預防傳染病普通人應該注意些什么。
三、實驗模擬創(chuàng)設法
生物教學離不開實驗。但是,在生物教學課堂上,許多生物教師卻沒有認識到生物實驗的重要意義。這一方面是由于學校條件的限制,一方面則是由于教師認識上的不足。盡管新課改早就對生物實驗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可是,許多生物教師仍是只重視生物知識教學,沒有按課改要求貫徹生物實驗教學。其實,生物實驗教學不僅可以起到驗證生物理論教學的作用,而且還能提高學生探索的快感和熱情。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時,可以選擇與生活相貼近的實驗內容,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通過參與實驗,可以驗證教材所講的生物科學知識,也能積累一些生活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做些力所能及的科普工作,等于豐富了教學實踐[2]。
比如,在學習《鳥的生殖和發(fā)育》時,教師即可讓學生在實驗中仔細觀察受精的雞蛋,觀察雞蛋的結構。教師可以為學生詳細講解雞蛋在孵化過程中內部各部分(胚盤、卵黃、卵白)將會發(fā)生哪些變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家中孵化幾枚雞蛋,每天用紙筒觀察雞蛋內部發(fā)生的變化。學生如果能夠連續(xù)觀察21天,一直將小雞孵活,這樣既能摸清雛雞發(fā)育過程,又等于受了一次珍愛生命的德育教育。
除了教學大綱規(guī)定必做的生物實驗以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介紹一些本校不具備實際操作條件的生物實驗。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生物實驗展現得形象生動,既能豐富學生的生物知識,也能讓學生多了解一些實驗方法和實驗技巧。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一些將生物實驗化繁為簡的辦法,讓學生盡量能夠實地動手操作一些簡單的生物實驗。比如,為了了解昆蟲的生活方式和繁殖過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抓些蒼蠅、蚯蚓、蟑螂、蝴蝶之類,將其放在適宜棲息的環(huán)境中,觀察其生活習慣和如何活動??傊處熞囵B(yǎng)學生養(yǎng)成敢于動手、勤于動手的習慣,從小樹立起對自然萬物的濃厚興趣。
四、語言情景創(chuàng)設
為了活躍生物教學課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chuàng)設語言情景,讓學生覺得從生物知識中可以參悟到哲理,現實生活中也隨時隨地可以接觸到生物知識。比如,在學習《生物的遺傳》時,教師可以跟學生分享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學習《生物的變異》時,教師可以同學生分享諺語“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在學習《雜交水稻的優(yōu)良性征》時,教師可以同學生分享人類中的混血兒相貌好看,頭腦聰明的現象。借助淺顯生動的語言情景設置,學生不但能夠化繁為簡,也可以認識到宇宙萬物之間存在著普遍聯系,許多事物內部的規(guī)律都是相通的。這等于提高了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
五、總結
情景教學法的最大特點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景,目的是讓學生迅速進入情景之中,馬上能對生物知識展開探究。經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情景可以讓學生很容易地認識到生物科學知識的實用性??梢哉f,情景教學是為落實素質教育而采取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智軍.初中生物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法的組織與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9,21(2):107-107.
[2]章小榮.初中生物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研究[J].新課程,2020,31(9):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