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宇
南朝齊國的王僧虔是著名的書法家,還是書圣王羲之的孫子。他稟賦優(yōu)異,特別是在隸書方面的造詣超凡出眾,在當(dāng)時頗負(fù)盛名。
齊高帝也酷愛書法。一天,齊高帝召見王僧虔,命人拿出名貴的文房四寶,讓王僧虔當(dāng)場獻(xiàn)字。王僧虔揮毫潑墨,瀟灑自如,不一會兒,就寫好了一首詩,博得文武百官的一陣熱烈喝彩。齊高帝身手不凡,不甘示弱,立刻拿起筆,一氣呵成也寫成一首詩。其字跡蒼勁,氣勢磅礴,同樣贏得文武百官的滿堂喝彩。
齊高帝興致甚高,即興問了王僧虔一個問題:“朕與你的書法造詣,都是首屈一指的,不過到底是誰的書法更高一籌呢?”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王僧虔毫無準(zhǔn)備,聽后不禁愣了一會兒。他想,以書法的實力來看,齊高帝確實略遜一籌,可是如果說自己優(yōu)于皇上,那么必定讓皇上顏面無光??墒牵绻林夹恼f自己的書法略遜一籌,萬一被誤認(rèn)為是有意欺騙圣上,豈不也是犯下了欺君之罪,同樣沒有好下場。
片刻之后,機敏的王僧虔終于想出了一個穩(wěn)妥的回答。他畢恭畢敬地對皇上說:“臣的書法,敢說是人臣第一;而皇上的書法,則必定在皇帝中稱王?!痹捯魟偮?,氣氛立刻活躍起來。齊高帝稱贊他答得好,文武百官也佩服他答得妙。
清朝張之洞任湖北總督時,恰逢新春佳節(jié),撫軍譚繼恂為討好張之洞,主動設(shè)宴招待他。不料,席間兩人因長江的寬度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張之洞說,長江寬七里三。譚繼恂說,長江寬五里三。他們各執(zhí)己見,互不相讓,眼看著氣氛越來越緊張。
這時候,位列末座的江夏知縣陳樹屏說:“兩位大人說得都對,長江水漲的時候?qū)捚呃锶涞臅r候?qū)捨謇锶?。”這話給兩人解了圍,兩人捧腹大笑,并賞陳樹屏20錠白銀。
(摘自《勵志故事一百則》,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