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陶行知說:“喚起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又說“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愈著”。
作為初中的數學教師,首先應該先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創(chuàng)設多種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巧妙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等來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們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引導學生探索,使學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樂趣。
那么,面對新教材應該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經過我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精心設計問題,巧過度,使學生產生接受新知識的興趣
所謂精心設計問題是指講新課之前要設計好所提問題,讓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過程中自然過度到新知識,這種教學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和知識遷移的規(guī)律。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自然獲得新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給學生,設計一些問題,創(chuàng)設一些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有一個同學想依照親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塊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帶回家就割出同樣的一塊三角形呢?同學們議論紛紛。然后,我向同學們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F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法。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思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問題。另外,通過以上方法引入,還讓他們感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數學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初中數學雖貼進生活實際,但卻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抽象性。因此,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就必須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對所學新知識的強烈的認識需要,并由此產生驅動思維過程的認知動機。而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成為了這樣一種思維的本源,在這一問題情景中由于新知與舊知的矛盾沖突,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發(fā)現自己已有知識中的缺陷,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去突破已有知識的的束縛,致力于對未知知識的探索,發(fā)現。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合理運用啟發(fā)誘導、設疑、提問、創(chuàng)設情景、以情激趣、善于舉例,說明一個抽象概念、講請一個道理,或者講個小故事等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陶行知先生語),來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對此,我的具體做法是:
1、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傳說中的數學實史話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2、利用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利用優(yōu)美的板書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有創(chuàng)意的板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充分利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將課堂的預設與生成相結合,從整體把握教學思路和實現三維目標的角度精心設計出新穎生動、靈活多變、富有創(chuàng)意的板書,不但能體現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概括性,還富有啟發(fā)性和示范性;不但能揭示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還能表明思路的來龍去脈;不但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可見,教師精心設計好每堂課的板書,能顯示教師自身的責任感和教書育人的事業(yè)心。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設計板書。
1、用精練確切的語言再現內容美。
這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如果不能保證這一點,那其它方面就無從談起
2、精心設計,書寫規(guī)范,以顯造型美。
上課時,自己在頭腦中對黑板要有一個規(guī)劃(如課題要寫在哪兒,定義、定理、例題等又要寫在哪兒,還有演草、學生板演要寫在哪兒等等)。板書時上下左右要留有余地,不要寫滿。行與行之間也要有一定間隔,不要寫得太擠,學生的書面作業(yè)往往違反這個規(guī)范,使教師批改也感困難,所以應該特別注意示范。書面的清晰、整齊、簡潔,也是不可忽視的。有些次要的東西,例如演草,可以寫在另外地方,就象學生的草稿紙一樣,所寫的不再用時隨即擦掉。此外,如果有附圖,當圖形較大時,可以居中畫出;當圖形較小時,可以畫在右邊,左邊還可以書寫,以節(jié)省篇幅。
3.板書過程要有序。
有的教師上課前整節(jié)內容寫好小黑板,上課時一下子整板端出來,這樣恐怕不好。板書最好要跟著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思維有序地進行。學生的注意力每一時刻只能集中在某一點上,雖然有時需要聯系前面的要點(所以寫過的板書要保留一定的時間),卻不應該使他們過早地窺見后面的暗示。特別是畫圖,先畫什么,后畫什么,也要有步驟地進行。尤其是輔助線,更要等待想到時才畫出。過程有序,但序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因此,板書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每個教師必須堅持語言文字的科學性,教學效果的實用性,繪畫藝術獨特性的三者統(tǒng)一。精心設計,巧妙落筆來再現題目的精髓內容,來反映數學教學的藝術特色,創(chuàng)造一種美感盎然的教學情景,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學識的增長。
四、深入淺出,使學生享受攀登之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體現在適當地分解知識的難點,合理地劃分課堂教學的層次,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在艱辛的探索攀登,才會有成功的樂趣。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動手實踐,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深刻地理解知識并有效地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去動口數、動口說、動手擺、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變枯燥被動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激趣樂學。而且通過讓學生具體實踐,動手操作,能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
綜上所述,課堂如果教師巧妙導入,以趣激之,學生則樂在開頭;創(chuàng)設情境,點綴趣味,學生則樂在其中;引導探索,深入淺出,學生則樂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學生臉上有笑,心中有樂。課堂上生動活潑,高潮迭起、情趣盎然。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當然,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其方式也遠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師努力去探索,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帶著積極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才能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的事,從而使學習興趣向更高層次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