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哲昀 陳曉菲 王穎巨 張盈盈 雷 蕾 丁彩飛
復發(fā)性流產(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指女性與同一配偶多次發(fā)生早期妊娠丟失。不同國家地區(qū)關于該病的診斷標準存在差異,我國最新指南將RSA 定義為連續(xù)發(fā)生2 次及以上妊娠28周前的胎兒丟失(包括連續(xù)生化妊娠)[1]。育齡期女性RSA 發(fā)病率0.5%~1%[2],該類患者再次妊娠流產風險達50%以上[3]。西醫(yī)治療主要采用免疫療法、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內分泌調節(jié)、宮腔鏡手術、輔助生殖技術等[1],但部分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獲益與風險仍有待進一步評估[4],且RSA 西醫(yī)病因具有異質性,臨床診療難度較高,成為當前生殖醫(yī)學界亟待解決的重難點問題之一。近年研究表明,中醫(yī)(含中西醫(yī)結合)孕前干預能改善患者再次妊娠的生育結局,并通過“辨證論治”簡化病機,統領治則,其規(guī)律值得研究推廣,但各醫(yī)家經驗有異,組方變化靈活,臨床可重復性較低。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分析近10 年中醫(yī)孕前干預RSA 的相關文獻,挖掘用藥規(guī)律,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1 文獻檢索 以“復發(fā)性/習慣性/反復+流產/自然流產/胚胎丟失/胎兒丟失/妊娠丟失/妊娠失敗”(前后詞組兩兩組合)、“滑胎”“RSA”“中醫(yī)”“中西醫(yī)”為檢索詞,檢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網、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中有關中醫(yī)孕前干預RSA 的文獻。檢索時限為2011 年1 月1 日—2021 年1 月31 日。
1.2 納入標準(1)中醫(yī)(含中西醫(yī)結合)孕前干預RSA 的臨床研究;(2)研究對象均符合RSA 診斷標準[1,5-8](所列5 種診斷標準任意1 種符合即可),夫妻雙方染色體正常,男方精液常規(guī)正常,排除先天性生殖系統結構異常、生殖道感染、肝腎功能異常、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精神障礙等基礎疾?。唬?)采用口服中藥湯劑或免煎劑治療,報道具體藥物組成;(4)經研究證實療效確切。
1.3 排除標準(1)重復、多語言發(fā)表或臨床資料有重疊的文獻;(2)僅含試孕當月處方的文獻;(3)個案報道。
1.4 文獻篩選與信息提取 根據納入、排除標準篩選文獻,提取文獻中中藥處方信息,錄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 軟件。若使用中藥調周法則分別提取經前期(黃體期)、經后期(卵泡期)處方信息。上述操作由2 名研究人員獨立完成并相互校驗,保證數據準確無誤。
1.5 術語規(guī)范化 在不改變中藥主要功效的前提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9]規(guī)范中藥名稱,如“桑葚”“桑葚子”統一為“桑椹”,“川斷”“炒川斷”“炒續(xù)斷”“鹽續(xù)斷”統一為“續(xù)斷”,對于未收錄者如“紫河車”予以舍棄。根據《中藥學》[10]規(guī)范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為便于統計,將“微苦”“微甘”分別統一為“苦”“甘”,“微寒”“微溫”分別統一為“寒”“溫”。
1.6 數據分析 應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軟件進行頻次統計;應用SPSS Modeler 18.0 軟件中的Apriori 算法進行關聯規(guī)則分析;應用SPSS Statistic 25.0 軟件中的Pearson 相關性算法進行系統聚類分析。
2.1 一般資料 共檢索到文獻3702 篇,經篩選最終納入141 篇,包含處方166 張。
2.2 頻次統計
2.2.1 高頻藥物 本研究涉及127 味中藥,累計使用頻次為1794 次,頻次≥15 的中藥(高頻藥物)共28 味,占總頻次的81.22%,按頻次由高到低依次為菟絲子、白術、續(xù)斷、當歸、白芍、熟地黃等(見表1)。
表1 中醫(yī)孕前干預復發(fā)性流產高頻藥物統計
2.2.2 藥物性味與歸經 性味、歸經統計顯示,中藥四氣以溫性最多,出現864 次,占總頻次的48.16%,其次為平性(見圖1A);五味以甘味最多,出現1174次,占總頻次的41.34%,其次為苦味、辛味(見圖1B);歸經以肝經最多,出現1206 次,占總頻次的26.84%,其次為腎經、脾經(見圖1C)。
圖1 中醫(yī)孕前干預復發(fā)性流產藥物性味、歸經雷達圖
2.2.3 藥物功效 功效統計顯示,RSA 孕前處方包含16 類功效的藥物,其中補虛藥最多,出現1153次,占總頻次的64.27%,以補陽藥、補氣藥居多,余按頻次由高到低依次為活血化瘀藥、收澀藥、祛風濕藥等,見表2。
表2 中醫(yī)孕前干預復發(fā)性流產藥物主要功效
2.3 關聯規(guī)則分析
2.3.1 對藥組合基于關聯規(guī)則分析對藥使用情況,設置最低支持度為20.00%,最小置信度為72.00%,提升度≥1.00,結果顯示符合條件的對藥共23 項,按支持度由高到低依次為菟絲子-續(xù)斷、白術-菟絲子、熟地黃-當歸等(見表3)。
表3 中醫(yī)孕前干預復發(fā)性流產常用對藥組合
2.3.2 角藥組合基于關聯規(guī)則統計角藥使用情況,設置最低支持度為27.50%,最小置信度為72.00%,提升度≥1.00,結果顯示符合條件的角藥共16 項,按支持度由高到低依次為白術-菟絲子-續(xù)斷、續(xù)斷-白術-黨參、桑寄生-菟絲子-續(xù)斷等,見表4。
表4 中醫(yī)孕前干預復發(fā)性流產常用角藥組合
2.4 聚類分析 對使用頻次≥15 的高頻藥物進行系統聚類分析,生成樹狀圖(見圖2),結合方劑學、中醫(yī)婦科學知識,認為將藥物分為3 類聚類效果較好,并根據中藥學理論歸納各類別藥物的功效(見表5)。
表5 中醫(yī)孕前干預復發(fā)性流產高頻藥物聚類分析
圖2 中醫(yī)孕前干預復發(fā)性流產高頻藥物系統聚類樹狀圖
本研究通過分析近10 年中醫(yī)孕前干預RSA 的臨床文獻,發(fā)現“肝脾腎虛,瘀血阻滯”是該病的病機特點。腎為生殖之根,脾為氣血之本,肝為女子先天,腎精氣虧虛則無以蔭胎,脾胃氣血虛弱則無以榮胎,肝氣郁血虛則無以安胎,是以肝、脾、腎三臟對胚胎發(fā)育尤為重要。從“瘀”論治滑胎起源于清代《醫(yī)林改錯》,該理論認為瘀血內阻,占據血室,新血難生,胎元失養(yǎng),故屢孕屢墮,與現代醫(yī)學所揭示的血液異常高凝狀態(tài)、子宮-胎盤灌注不足所致RSA[11]有相似之處,且該病患者往往反復清宮,金刃易傷胞宮,局部脈絡瘀滯[12],上述二者均為活血化瘀法防治滑胎的理論基礎。因此,RSA 孕前調理當以補益肝脾腎為基礎,輔以活血祛瘀,防治未病,預護胎元。
本研究發(fā)現RSA 孕前處方中補虛藥、活血化瘀藥使用頻次較高,補虛藥以補陽、補氣藥物為主。菟絲子是補益肝腎安胎的代表藥物,在本研究中出現次數最多,其主要化學成分菟絲子黃酮有雌激素樣作用,可通過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調控滋養(yǎng)細胞增殖與凋亡、改善母胎免疫耐受等途徑改善RSA 患者妊娠結局[13-16]。此外,白術功擅健脾益氣安胎,續(xù)斷專于補腎養(yǎng)肝安胎,熟地黃、黨參雖無安胎之效,但前者入肝、腎經,能補血填精,后者入脾、肺,可養(yǎng)血補氣,諸藥配伍,調補肝、脾、腎三臟,培補先后二天,有預培其損、預護胎元之用,是為治本之法。RSA 患者正氣多虛,肝脾腎虧損,故針對血瘀之實不可妄投攻伐,而宜疏養(yǎng)結合,常用當歸、川芎、丹參、白芍、赤芍、牡丹皮等養(yǎng)血活血,扶正化瘀,中病即止,以助胎元成實。用藥整體偏于甘溫,主要入肝、腎、脾經。甘藥能補益虛損、益氣建中,溫藥可溫腎暖宮、通行經絡,甘溫并用,可起到培建中焦,溫補下焦,活血通絡的功效,有利于胚胎著床、發(fā)育。肝、脾、腎統領婦人諸病,與受孕、安胎關系密切,故孕前調理以此三經藥物為主,重視扶正,兼顧祛邪,體現RSA 孕前補益肝脾腎為主,輔以活血化瘀的防治原則。
關聯規(guī)則分析顯示,多數對藥、角藥由補益肝脾腎藥物組合而成,經研究證實,此類組合可通過產生內源性雌孕激素、改善黃體功能、誘導封閉抗體產生、調節(jié)淋巴細胞亞群、促進滋養(yǎng)細胞增殖等機制防治RSA[17-20]。補虛藥亦常與活血化瘀藥配伍,此類組合被證實具有調節(jié)母胎免疫平衡、促進母胎界面血管生成、降低抗心磷脂抗體水平、改善血栓前狀態(tài)、提高子宮內膜容受性、修復宮腔粘連等作用,為再次妊娠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21-25]。
系統聚類分析共獲得3 個核心藥物組合。C1 藥組以壽胎丸合四君子湯為基礎,具有補益肝脾腎,固沖安胎之功。壽胎丸是補腎安胎代表方劑,研究表明該方有提高封閉抗體滴度、降低抗磷脂抗體水平、抑制器官移植免疫排斥等作用,均為預防RSA 發(fā)生的可能途徑[26-28]。四君子湯是健脾益氣經典方劑,在防治RSA 時多與壽胎丸聯用,配伍杜仲、砂仁等安胎之品,提前安胎,體現該病重視扶正、預護胎元的防治思路[29-30]。C2 藥組取地黃丸補瀉并用組方思路,其中山藥、山茱萸平補肝脾腎,茯苓健脾燥濕,赤芍、牡丹皮涼血化瘀,合而用之,可補益肝脾腎,祛化瘀濁,補虛而不壅滯,祛邪而不傷本,尤其適用于虛瘀夾雜者。C3 藥組由四物湯配伍補陽藥、稍佐補陰藥而成。隋唐至宋朝間,許多醫(yī)家意識到內寒與RSA 的相關性,從“子臟風冷”辨治滑胎,創(chuàng)“紫石英丸”“卷柏丸”等溫腎暖宮之劑[31]。研究表明,補陽藥可健全黃體功能、改善盆腔血供、增加子宮內膜容受性[32-33]。在溫補腎陽方劑中配伍少許滋補陰精之品,既防溫燥太過,又可陰中求陽,鼓舞陽氣生發(fā)。聚類分析較清晰地展示了中醫(yī)孕前干預RSA 的組方規(guī)律,反映中醫(yī)扶正為主,祛邪為輔,重視溫補,輔以化瘀的用藥特色。此外,多數孕前處方本身即有安胎功效,充分體現中醫(yī)“防治未病”理念,強調該病孕前干預的重要性。本研究通過分析中醫(yī)孕前干預RSA 的相關文獻,初步歸納了RSA 孕前用藥規(guī)律。該病的中醫(yī)治療以補益肝脾腎為基礎,重視溫陽益氣,輔以活血化瘀,將安胎時機前移,突出中醫(yī)“未孕先防、預培其損”的疾病防治理念,可為臨床遣方用藥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