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杰 張淑華 俞建平 葉艷菊 宋文淵
胸腔置管引流術是結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積液患者常用的治療方法,患者容易接受,能減少反復胸腔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及風險,還可以隨時進行胸腔給藥。一般胸腔置管引流術根據患者體位給予B超下定位,常見部位為腋后線第7~9 肋間,因胸腔置管引流術誤入胃腔的發(fā)生率極低,文獻報道不多見[1-2],現報道1 例胸腔置管引流誤入胃腔病例。
患者男性,74 歲,因“抗結核治療1 個月,乏力、腹脹、胸痛3 天”,于2021 年2 月19 日入院?;颊?個月前痰涂片抗酸桿菌陽性,予抗結核治療。本次入院前查胸部B 超(2021 年2 月18 日)提示:左側胸腔可見深約5.6cm 的游離液性暗區(qū),透聲佳,穿刺體表已定位,進針約2.0cm,右側胸腔可見深約3.1cm的游離液性暗區(qū)(見圖1),結核性不排除?;颊呷朐呵? 個月發(fā)現結腸和直腸惡性腫瘤,于2020 年11月20 日行“腹腔鏡輔助直腸癌根治+橫結腸癌根治+胃部分切除+末端回腸造口+腸粘連松解術”。手術后病理:腸管長度45.5cm,部分胃大小9cm×3.5cm,腫瘤部位距離上切緣11cm,潰瘍型,腫瘤直徑9cm×7cm,組織學類型中-低分化腺癌,浸潤累犯漿膜外,累犯胃漿膜層至黏膜下層,累犯神經,切緣陰性,淋巴結見癌轉移1+/26,送檢血管根部0/1,自檢淋巴結1+/25,其他:管狀腺瘤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管狀腺瘤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局灶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術后分別 于2020 年12 月24 日、2021 年1 月14 日 行CapeOX 方案化療2 次。入院后查體:生命體征平穩(wěn),神志清,精神尚可,消瘦貌,口唇無紫紺,伸舌居中,全身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頸軟,頸部無抵抗感,氣管居中,雙側語顫減弱,雙下肺叩診濁音,雙肺下界移動度叩診不清,雙肺呼吸音低,未聞及明顯啰音。心率:110 次/分,律齊,未聞及異常心音。腹部平軟,腹部可見陳舊性手術疤痕,右下腹造口袋在位,黏膜紅潤,排氣排便暢,腹部無壓痛及反跳痛,無腹部包塊,腸鳴音4 次/分,肝脾肋下未及。因患者B 超提示左側有中等量胸腔積液,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后行胸腔置管引流術,導管型號為艾貝爾導管(6Fr-20cm,廣東百合醫(yī)療公司)。B 超定位(左側腋中線第8~9肋間),常規(guī)消毒后鋪巾,5mL 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針3mL 作局部麻醉,麻醉針進入1.5cm 后抽取淡黃色液體,然后置入穿刺引導針,見淡黃色液體引出,置入導絲及艾貝爾導管,置管后引流出少量白色米湯樣液體伴有少許碎渣,暫時夾閉置管,胸腔引流置管術后4~5h 出現發(fā)熱,最高體溫達39.2℃,感左側腹部明顯疼痛,查體:左側腹部有壓痛、反跳痛,復查血象較入院時無明顯變化,此時考慮置管原因,立即行胸部CT 檢查,發(fā)現導管留置在胃內(見圖1-3),且腹腔存在游離氣體,考慮并發(fā)腹膜炎,立即禁食、監(jiān)護生命體征,予抗生素“美羅培南針”抗感染,胃腸減壓,減壓后吸取的胃內容物和留置管內的引流物性狀一致。請內鏡室會診,立即行胃鏡下胃壁損傷處金屬鋏夾閉術,同時胃鏡直視下拔管,必要時對損傷處進行荷包縫合,胃鏡下(見圖4-5)確定留置管在胃內,吸除胃內容物,直視下拔除留置管,同時予2個鈦夾夾閉(見圖6),拔除胃腸減壓,患者腹痛減輕,基礎疾病治療2 周,患者無腹痛情況,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出院。
圖1 左側5.6cm 的游離液性暗區(qū)
圖2 兩肺底未見明顯胸腔積液
圖3 胸部CT 可見置管在胃腔內左側橫隔明顯抬高
圖4 胃鏡下可見置管在胃腔內
圖5 置管遠端在胃腔內
圖6 胃鏡下對損傷胃壁進行雙金屬鋏夾閉
床邊穿刺引流置管仍然存在一些風險發(fā)生的高危因素,比如醫(yī)務人員的熟練程度、患者體位的改變、患者呼吸運動的改變等。該患者胸腔引流置管誤入胃腔的相關因素:(1)患者為結腸腫瘤術后,部分胃切除,胃部解剖位置改變,未引起注意;長期胃動力不足,近期進食較多,胃內容物排空慢,且當天患者服用350mL 左右豆?jié){,胃存在明顯擴張且積液。(2)入院后未馬上進行胸片或肺CT 檢查,而是直接根據B 超定位穿刺。該例為肺結核患者,存在雙側胸腔積液,B 超定位探及左側穿刺部位為腋中線第8~9肋間,定位點的位置穿刺風險較大。(3)B 超定位醫(yī)生經驗不足,未進一步讓上級醫(yī)生評估穿刺部位,可能存在左側探及的液體實則為胃內液體(豆?jié){類液體),B 超醫(yī)生應鑒別胸腔積液和胃內容物。(4)臨床醫(yī)師過分依賴B 超檢查結果,未能全面評估病情,對醫(yī)源性的并發(fā)癥認識不足。常規(guī)操作成功的評判標準是胸腔置管引流出麻醉針抽取的液體樣,但這項操作是盲穿,仍然存在操作醫(yī)生的主觀誤判,理想的狀態(tài)是能夠進行B 超再次確認。對于本案例中患者長期胃擴張、豆?jié){潴留、B 超定位醫(yī)生經驗不足、操作醫(yī)生盲目依賴、醫(yī)生對操作失誤評估不足是主要原因所在。
對于該病例,置管操作醫(yī)生發(fā)現穿刺引導針抽出可疑胃內容物時應該馬上拔除穿刺引導針,考慮到胃壁平滑肌具有強烈的收縮性、引導針針眼較小且停留時間短,不會導致胃穿孔引起腹膜炎并發(fā)癥,若置管進入胃腔,此時胃壁的損傷較明顯,若此時拔除置管可能出現胃漏,導致嚴重腹膜炎,從患者4~5h后出現明顯腹痛,且左腹有壓痛、反跳痛情況來看,患者置管胃壁損傷處有漏液導致腹膜炎,這時采取胃鏡下胃壁損傷處金屬鋏夾閉術(為準確找到胃壁損傷處,胃鏡直視下拔除置管)為最安全有效之舉,從這些原因分析及處理過程來看,醫(yī)務人員應嚴格遵守操作流程,認真仔細評估操作風險,不能完全依賴輔助檢查,敢于對不常見的現象提出質疑。發(fā)現誤入其他臟器,應立即進行影像學檢查,分析原因,早期診斷,及時會診,采取及時有效的補救措施,避免延誤治療時機,減輕患者受到的傷害,防范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