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卿,劉葉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腦血管介入科,河南 南陽 473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臨床常見腦部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難治愈、預后差、易致殘、致死率高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目前,臨床多以血管內介入治療為主,雖能有效改善患者癥狀,但預后易受患者治療依從性、心理狀態(tài)等因素影響[1-2]。因此,實施必要干預措施,有利于血管內介入治療患者預后,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诮】道砟顚虻娜套o理模式是以健康為基本導向,從入院到出院給予患者全面性護理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較常規(guī)護理模式更具有全面性,且更注重患者生命健康[3-4]。本研究選取94例CI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實施基于健康理念導向的全程護理模式對患者血管內介入療法后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4例CI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建檔順序分為研究組(47例)和對照組(47例)。對照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22~72歲,平均(48.98±5.21)歲;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10例,初中及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17例。研究組:男24例,女23例;年齡21~73歲,平均(49.85±5.98)歲;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11例,初中及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16例。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選取標準
1.2.1納入標準 (1)確診為CIS;(2)符合血管內介入療法適應證;(3)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排除標準 (1)認知障礙;(2)近期接受其他干預;(3)合并其他疾??;(4)其他腦部疾??;(5)中途退出本研究;(6)嚴重感染;(7)高血壓危象;(8)依從性差;(9)嚴重肝、腎功能不全;(10)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3 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1)按時查房;(2)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3)遵照醫(yī)囑給予患者藥物治療;(4)給予患者心理、飲食、運動等指導。連續(xù)干預6個月。
1.3.2研究組 接受基于健康理念導向的全程護理模式干預。(1)成立小組。組建健康理念導向的全程護理模式干預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疾病、血管內介入療法知識學習及培訓,考核通過后準予進入臨床護理工作,未通過者繼續(xù)培訓學習至考核通過。(2)制定計劃。入院時采取一體化接待,即由1名醫(yī)生和1名護士共同接待,積極詢問患者病史,協助患者進行體格檢查,評估患者心理健康,并根據病情變化情況制定干預計劃,包括疾病知識及治療方法講解、心理護理、注意事項等內容。(3)健康宣教。分別評估兩組患者病情、疾病知識掌握度、自護情況、心理等方面情況,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合理的健康宣教計劃,由護士主導,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定期舉行宣教,包括對CIS疾病知識、血管內介入療法注意事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應對方式等方面進行講解,并根據健康宣教內容選取合適宣教方法,例如,入院時采取一對一講解,治療期間采取視頻、幻燈片、小組交流活動、講座等方式進行,出院時向患者發(fā)放健康手冊,并采取微信、家訪等形式進行健康指導,以增加患者疾病知識掌握度,促進患者加強自護。(4)心理護理。干預前由心理醫(yī)生主導,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合理心理干預計劃,并加以實施心理干預,干預期間對患者心理情況進行及時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新心理護理計劃。例如,焦慮患者接受輕音樂、轉移注意力、加強知識宣教、放松訓練等干預,化解其焦慮情緒;抑郁患者接受多陪伴、鼓勵、戶外活動等干預。密切觀察患者心理變化,積極傾聽患者訴說,并對情緒不佳者給予適時干預。(5)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病情給予患者吸服營養(yǎng)劑,或靜脈營養(yǎng)支持。(6)用藥指導。根據患者病情遵醫(yī)囑用藥,并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藥物用法用量、藥效、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7)加強護士培訓。①管床護士:實施功能輪班制,定時巡房,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若患者病情發(fā)生變化及時告知醫(yī)生,并作出及時處理,后根據病情變化由小組組長展開小組討論學習;督促患者遵醫(yī)囑用藥,確保患者按時、準確服藥;積極進行健康宣教,加強患者疾病及治療相關知識了解度,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定期展開小組討論,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商討;定時檢測相關儀器、數據,確保其準確性。②質量控制:成立質控小組,定期進行安全質控檢查,并責任到人;定期組織護理質量學習,加強護理人員質量宣教,做到規(guī)范落實、層層把關。(8)出院指導:與社區(qū)做好交接,定期進行隨訪,評估患者康復情況,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合理康復指導方案,包括飲食、運動、作息等方面,連續(xù)干預 6個月。
1.4 觀察指標(1)健康知識掌握率。采用自編CIS患者血管內介入療法健康知識調查問卷分別評估干預前、干預后健康知識掌握率,包括CIS疾病知識、血管內介入療法注意事項、飲食、日常生活、運動鍛煉、用藥等,共20條目,100分,完全掌握為100分;基本掌握為80~99分;掌握為60~79分;未掌握為≤59分,將完全掌握、基本掌握與掌握計入總掌握。(2)心理狀態(tài)。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于干預前、干預后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情況。焦慮、抑郁程度均與分值呈正相關。(3)肢體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生活質量及預后。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采用Fugl-Meyer運動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評估兩組肢體運動功能情況,分值越高,肢體運動功能越好;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估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值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分別評估干預前、干預后生活質量情況,包括生活、心理、社會、軀體4個維度,共74條目,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評估兩組預后,分值越低,預后越好。(4)治療依從性。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采用自制遵醫(yī)行為調查表評估兩組治療遵醫(yī)行為情況,包括飲食健康、運動鍛煉、疾病知識、控制情緒、用藥情況、定期復診6個維度,共25條目,非常依從為80~100分;一般依從為50~79分;不依從為0~49分。(5)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密切觀察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并記錄相應例數,包括再閉塞、癥狀性顱內出血轉化、非癥狀性顱內出血轉化、其他部位出血、死亡。
2.1 健康知識掌握率研究組健康知識總掌握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率比較[n(%)]
2.2 心理狀態(tài)干預后研究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分)
2.3 肢體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生活質量及預后干預后研究組神經功能、預后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肢體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生活質量及預后比較[n(%)]
2.4 治療依從性研究組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n(%)]
2.5 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研究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n(%)]
CIS為神經內科常見疾病,若治療不及時可致殘、致死,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威脅患者生命安全[5]。目前,臨床多以溶栓、介入治療為主,但其效果易受患者主觀因素影響,因此,實施必要的護理干預對血管內介入治療后CIS患者極為重要。
血管內介入治療后CIS常規(guī)護理是對患者住院期間生命體征、飲食、用藥等的基礎護理,旨在保證患者生命安全,促進患者疾病恢復,但對患者心理健康干預效果不佳,且常規(guī)護理干預不具有全面性[6]?;诮】道砟顚虻娜套o理模式是以患者健康為基準,包括生理、心理等方面,對患者實施從入院至出院后6個月的全面、全程護理,包括心理干預、不同時期疾病知識、注意事項、自護方法、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的講解,并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制定合適、及時的健康指導計劃,指導、監(jiān)督患者依據計劃進行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旨在促進患者健康行為,糾正生活習慣,增加疾病知識掌握度,提高患者神經、肢體運動功能,改善預后,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7-8]。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SAS、SDS、神經功能及預后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對CIS患者血管內介入療法后實施基于健康理念導向的全程護理模式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肢體運動功能及預后,促進患者心理健康。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健康知識總掌握度、治療總依從率均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實施健康理念導向的全程護理模式干預,能有效增加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度,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減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對CIS患者血管內介入療法后實施基于健康理念導向的全程護理模式干預,可有效增加患者疾病知識掌握度,改善患者肢體運動、神經功能及預后,促進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此外,其還有利于構建護患良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