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文/曹專 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生命教育項目組核心成員
《百喻經》里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國王生了一個女兒后,命令醫(yī)師給一種藥,能使女兒吃了立即長大。醫(yī)師很聰明,對國王說:“這種藥眼下沒有,必須去尋找。在我找藥期間,您不能見公主,等公主服藥后,才能見?!笔旰螅伤幓貋?。把藥給公主吃了后,帶她去見國王。國王見了很高興地說:“真是神醫(yī),我女兒吃了藥立即長大了?!?/p>
我們可能都會嘲笑國王的無知,不懂得是時間讓女兒長大了,反認為是藥物的作用??墒牵诂F(xiàn)實中,很多人其實也像這個國王,他們也期待有教育的特效藥能讓孩子立即發(fā)生改變。須知,世上沒有藥物能讓人的身體立即長大,也沒有藥物能讓人的精神氣質和人格特征立即改變。一個人的認知結構、思維策略、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和個性特質都需要長時間的培育。
鐵要成鋼是需要時間的。在我看來,人發(fā)展的四個關鍵因素是遺傳、環(huán)境、教育和時間。“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給我一打健全的兒童,一個由我支配的環(huán)境,我可以保證,無論這些兒童的祖先如何,我都可以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任何一種人,或者是政治家、軍人、律師,抑或是乞丐、盜賊?!标P于遺傳、環(huán)境和教育,我們都有過充足的重視,但是時間對人的作用,我們卻總是容易忽略,總是“木已成舟,生米已成熟飯”才追悔莫及。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特別希望自己身邊的某個人變好卻總是事與愿違的體會,很多人都有過想幫助某個人改變卻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奈。課程專家泰勒曾說過:“在幼兒園和小學期間,通過教育經驗能夠使兒童的人格結構發(fā)生巨大的改變,16歲時,人格已經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因此,對基本人格結構進行再教育就變成非常困難的任務,而且通過正規(guī)的學校計劃已不可能完成。”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性是什么,是時間鑄成的銅墻鐵壁。
每個人都是時間的產物。如果你發(fā)現(xiàn)孩子在小學入學時不如別人,有很多壞習慣,那是因為他比別人落后了六年;如果你發(fā)現(xiàn)孩子在初中入學時不如別人,有很多壞習慣,那是因為他比別人落后了十二年。六年的成長債,一兩次的著急上火,三天兩頭的家校溝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十二年的成長債,琳瑯滿目的培訓班,一對一的名師輔導,也是杯水車薪。
一個病重的軀體,需要時間來恢復;一顆受傷的心靈,需要時間來療理。同樣,一個發(fā)展不太好的孩子,需要時間給他創(chuàng)造希望與奇跡。
教育做不到的,時間能做到。
文/肖川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進會會長
在我看來,生命教育是良好的教育、真正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代名詞。它標示著教育的方向,規(guī)定著教育的品質,照射著教育的內容與主題。
我之所以特別推崇生命教育,是因為真切地關注師生的生命成長,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教師的美好生活添彩,才是教育正當?shù)膬r值追求。人類社會一切個人或組織所有正直而光明的努力和作為都是為了使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多的人生活得幸福而有尊嚴。
生命教育要在實踐中得到落實并能收到實效,需要強調以下幾點。
生命教育強調將“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作為所有學校辦學的宗旨和目標,作為高高飄揚在學校的一面旗幟,作為辦學的靈魂和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詞。
生命教育強調重視人的精神生命,重視人的精神生活,引導師生過一種充滿詩意與崇高的精神生活,使人們從平庸、瑣碎、昏暗的日常生活中超越出來,努力使人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深刻。
生命教育強調調動學生全部的生命潛能,引導學生為幸福人生而學習。生命教育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遠遠不只是人的智力勞動過程,也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動的一部分。缺乏內在動力和情感支持的腦力勞動極易導致人的疲勞。喚醒、激發(fā)、提升學生對于成長的渴望,享受智力勞動的快樂,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著力點。
生命教育強調將學生成長中的欣喜、快慰、挫折、煩惱和困頓等生命經歷和生命感受,作為教育的契機和資源,引導學生正視自我,通過反求諸己、反身而誠來獲得人生的真理與智慧。
生命教育強調將學生作為幸福人生的創(chuàng)造者所必需的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系統(tǒng)化、課程化,注重教材建設和師資培訓。
生命教育強調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教師努力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學生對教師的付出充滿敬意和感恩,整個教育過程充滿生命情懷。
生命教育強調教師不僅從學科的邏輯結構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也能夠從生命教育的視角解讀和發(fā)掘教學內容對學生健康成長和創(chuàng)造幸福人生的價值。
生命教育強調創(chuàng)造安全、尊重、激勵與理智挑戰(zhàn)的課堂氛圍,讓課堂充滿關注生命的氣息,讓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讓智慧之花盡情綻放,使課堂成為溫暖的、開放的、分享的精神場域。
生命教育強調各級各類學校都自覺地承擔起父范教育和母范教育的職責,讓學生有準備去成為稱職的父親和母親。因為這既關系到家庭幸福,也關系到我們的民族素質,關系到我們能擁有一個怎樣的未來。
生命教育強調為教師的美好生活添彩,關注教師校園生活質量,關注教師生活幸福指數(shù)的提升,關注教師職業(yè)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使教師真正成為既受人尊敬又令人羨慕的職業(yè)。教育領導者如果不關注教師的生存境況和生命境界,不關注教師的文化底蘊和專業(yè)素養(yǎng),一味地關注學校的辦學特色,關注學校的品牌營造,無異于舍本逐末。
生命教育強調知行合一。自古以來,“知行合一”就是人們自覺追求的崇高人生境界。“行”不僅是“知”的一個目的,“行”也能檢驗、強化、提升、拓展和豐富“知”,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與生命教育所強調身體力行的教育主張是高度一致的。
生命教育強調教育者要有一種新的人格,一種真誠的、親切的、體恤的、欣賞的、喜樂的、溫暖的個性品質。不僅要認識和理解人的生命特征,也需要將關注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享受生命、敬畏生命、成全生命體現(xiàn)在我們所有哪怕是細微的行為之中。
對于“生命教育”的理解需要一個不斷豐富和深化的過程,使它從一個教育觀念變成教育信念。所謂“信念”就是我們確信無疑、堅信不疑的觀念。要使一個觀念變成信念需要我們徹底地思考、充分地分享和不斷地強化。我們力圖通過種種努力,讓生命教育在更多的教育者心中深深地扎根,并成為更多的教育者生命成長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
文/朱永新 蘇州大學教授、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
新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拓展生命的長寬高。集自然生命之長、社會生命之寬、精神生命之高,才能夠形成一個立體的人。
縱觀生命的成長歷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基本的邏輯:肉身的誕生,是生命的自然事實;交往關系的存在,則是生命的社會事實;自我意識的覺醒,是生命的精神事實。這三個事實,構成了我們理解生命的三個基本向度。所以,新教育把生命理解為具有三重意義的生命: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
自然生命是指個體的物質存在,如身體、組織、器官等身心系統(tǒng)。社會生命是指個體與人、自然、社會形成的交互關系。精神生命是指個體的情感、觀點、思想、信仰等價值體系。人的三重生命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辯證統(tǒng)一。
自然生命是社會生命、精神生命得以存在的前提。離開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就不可能存在。自然生命的長度,有效地保障并促進著社會生命、精神生命的繼續(xù)發(fā)展。
社會生命也制約著自然生命的豐富和精神生命的提升。每一個自然生命都會被時空所局限,此時社會生命的寬度,影響著人們對自然生命的認知和把握,并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精神生命的境界。
精神生命則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的局限,綻放人這一特殊生命體的存在價值。精神生命的高度,是對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的最終升華與定格。
在這三重屬性之中,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是人的本質屬性,離開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人的自然生命就退化為簡單的動物屬性,不可稱其為人。所以,只有集自然生命之長、社會生命之寬、精神生命之高,才能夠形成一個立體的人。這樣的生命體,才是我們認為的完整的人。
新教育認為,人的成長,或者說教育的意義,就像筑造一座金字塔,以自然生命之長、社會生命之寬為底座,底座越牢固越龐大,精神生命之高則越可能堅不可摧,直至高聳云霄。
也就是說,生命最終是否幸福完整,是由生命的三重屬性共同決定。自然生命之長強調延續(xù)存在的時間,社會生命之寬重在豐富當下的經驗,精神生命之高則追求歷久彌新的品質。長寬高三者的立體構筑,構成了生命這一“容器”的容量。一個平常的肉身究竟能夠走多遠?一個普通的靈魂究竟能夠創(chuàng)造怎樣的傳奇?要以生命的長度、寬度、高度三個維度觀照,進行追尋。
從一個理想的生命狀態(tài)來說,全面地拓展生命的長度、寬度和高度是最完美的生命結構,但由于生命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生命的長度有時是不可控制的。有些生命雖然很短暫,但是由于其生命擁有足夠的寬度和高度,他們的生命容量依然很龐大,生命的品質依然很高潔,足以形成一座偉大的豐碑。
我們以此反觀今日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就不難發(fā)現(xiàn):如今越來越早就開始的嚴密應試訓練,不僅輕視生命的長度,同時也極大縮減生命所能達到的應有寬度,弱化了生命所能達到的應有高度。所以,新教育提出的“新生命教育”的意義,就在于把生命作為教育的原點,主張通過教育,讓每一個生命積極拓展自身的長寬高,也讓人類不斷地走向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