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新
(上海市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上海 200000)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英語的技能包括聽、說、讀、看、寫等,各項技能應該貫穿在英語教學的始終。英語教學中的寫包含二層要求,第一層要求是書寫的規(guī)范性和正確性、第二層要求是學生能運用英語進行寫話的能力培養(yǎng)。英語寫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量的英語詞匯,通曉英語組詞成句、連句成篇的各種技巧,在寫話過程中,學生必須充分調動思維能力、生活積累、語言知識、寫話技巧等多方面的儲備,再用英語進行恰當?shù)谋磉_。寫話的全過程,是素材——思維——文章的過程,英語寫話就是用英語進行的這種生產(chǎn)過程。而思維導圖是促進學生寫話能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利用思維導圖促學生的寫話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思維導圖的圖文并用技巧,不僅幫助學生高效地積累寫話素材,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寫話能力呢?
具體實踐如下:
以名詞為中心詞進行積累是為了豐富學生寫話的詞匯量,提高詞匯運用的準確性,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以名詞為中心詞梳理同一類型的詞匯,積累名詞詞庫,加深學生對同類名詞的理解和記憶,為學生寫話奠定詞匯基礎。教師可以以某一名詞為中心詞,把與之相關聯(lián)的名詞,在思維樹狀導圖下呈現(xiàn)出來;也可以圍繞某類名詞,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從詞法的角度進行梳理,提升這類名詞在寫話運用中的準確性;這樣可以積累大量分類的、有序的、清晰關聯(lián)的名詞,學生寫話時隨時在頭腦中反映并表達出來。
以牛津上海版三年級第二學期Module2 Unit1 Animals 這一課教學為例,課后,學生以My favourite animal(我最喜歡的動物)為主題進行寫話。我們經(jīng)??梢钥吹綄W生書寫如下的文章:This is a chick.It is yellow.It is cute.學生所寫的句子僅僅局限于對小雞外形特征的形容,且句子結構單一。
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將animals(動物)按生活的區(qū)域劃分為water(水)、land(陸)、sky(天空)三個類別,同時創(chuàng)設問題What does it like eating?激發(fā)學生思考每一個類別相對應的動物以及它們愛吃的食物,學生自然得出食物類名詞,進而形成以動物為中心詞的名詞詞庫。
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學生在進行My favourite animal(我最喜歡的動物)主題寫話時,可以提取三類名詞信息:動物名稱,生活地點類名詞,食物類名詞。這三類名詞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寫話必要的詞匯,還能幫助他們理清寫話的脈絡。學生將他的文章進行了修改:This is a chick.It is yellow.It is cute.It lives on the farm.It likes eating corn,but it doesn’t like eating meat.
在原有文章的基礎上,學生增加了小雞生活的場所及喜歡的食物。文章的句式增加了,內容也更加豐富生動。名詞是小學英語寫話的關鍵組成部分,決定了寫話的主題和脈絡。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名詞積累能夠最大程度的優(yōu)化寫話內容,豐富寫話語言。
以動詞為中心詞進行積累是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寫話中常用的動詞按照不同類別進行梳理,以動詞的種類為主線設計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不同動詞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在寫話時運用多種類的動詞,豐富自己的句式。在小學英語寫話中,常見的動詞有四種:情態(tài)動詞can,助動詞Do/Does,Be 動詞am,is,are,實義動詞sing,write,play……等。學生由于對動詞種類的范疇模糊不清,所以在寫話時常常會重復使用某一類動詞。
仍以牛津上海版三年級第二學期Module2 Unit1 Animals 這一課教學為例,學生在進行My favourite animal(我最喜歡的動物)主題寫話時,一些學生習慣用be 動詞貫穿全文。這樣的表達句子結構單一,文本內容單薄。于是老師進一步設計了下面一張思維導圖,在原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使用多種類的動詞,豐富自己的句式。
在小學英語寫作中,動詞的形式主要有動詞原形,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過去式,現(xiàn)在分詞。其中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的使用最為復雜。學生在寫作時極易出錯。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三種變化規(guī)則,并引導學生舉出相應的例子,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動詞變化規(guī)則的理解和記憶。
通過這兩張思維導圖,學生清楚地了解了寫話中可以使用的動詞種類以及第三人稱單數(shù)的三種變化規(guī)則。學生打破be 動詞的單一結構,學生對自己的文章再次進行了如下調整:This is a lovely chick.It is yellow.It is cute.It lives on the farm.It likes eating corn,but it doesn’t like eating meat.It can run here and there.It likes eating corn,but it doesn’t like eating meat.I like the chick.修改過后的文章,在句子結構中加入了四種不同類型的動詞,文本內容充實,句式更加豐富。學生的動詞運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鍛煉。
動詞是小學英語寫話的難點和重點,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認識動詞的不同種類,動詞不同形式的變換規(guī)則,能夠強化學生對動詞詞法和語法的學習效果,在腦海中形成系統(tǒng)的動詞知識結構,從而積累寫話素材,進一步提升動詞在寫話中的準確率。
此外,還可以進行其他詞性單詞的歸納與整理。
句子是單詞和詞組構成的,學生只有積累足夠多的詞組,在寫話過程中才能將自己所想表達出來。
主謂短語是短語的結構分類之一,它由兩個成分組成。前一個成分的功能是提出主題,稱為主語;后一個成分對主題加以陳述,稱為謂語。主語和謂語構成了主謂關系(或主述關系,即“主題—陳述”關系)。比如很多學生對于be 動詞的主謂搭配混亂,導致作文語句不同,時態(tài)前后不一致,老師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梳理be動詞的主謂短語搭配。
動賓短語是短語的結構分類之一。在小學英語中,動賓短語是學生最常使用的,play football,sing a song,write your name 等等,合適的搭配使學生在寫話過程中言之有物。我們以學生經(jīng)常使用到的play一詞為例,教師給出play 一詞讓學生組成詞組短語,學生能得出play basketball,play the piano 等。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問Where can you play basketball? 引導學生進一步得出I can play basketball in the playground.將動賓短語和介詞短語進行結合,有助于學生在寫作中順利且有效的組成句子。
此外,還可以進行偏正短語詞組的整理與積累。
句子是由單詞和詞組構成的,是構成文章的基礎。在積累豐富詞匯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句型和詞匯串聯(lián)起來進行歸納和記憶從而實現(xiàn)句子積累的教學目標。
陳述句是指陳述一個事實或者說話人的看法的句型,分為肯定句和否定句。陳述句也是學生在英語寫話中最常使用的句式。一般以主語加謂語動詞加賓語為基本結構,也可再加狀語或者補語豐富句子結構。以牛津上海版四年級第一學期Module1 Unit3 My future 這一課為例,本課時地寫話,是以介紹我自己和未來的理想為主,在未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引導前,高年級的學生所寫的自我介紹也極為簡單而單調。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如下的例文:I am a girl.I am ten years old.I am tall.I am thin.I can run.I can dance.I want to be a dancer.
顯然,這樣的文章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是不理想的,句式單一,內容乏味,沒有亮點,無法吸引閱讀者的興趣。盡管沒有語法上的錯誤,但是和低年級的作文相比較并沒有明顯地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以I 為主語,后面可以使用am,can,have 等不同謂語動詞,再由am,學生可以從性別、年齡、外貌特征等方面進行聯(lián)想和積累。由情態(tài)動詞can 引申出去的就更多了,can 后面加上不同的動詞及其相應的動賓短語,就可以構成一句完整的句子,在此基礎上,有的同學甚至能加上狀語或者補語,進一步豐富句子結構。而且我們可以用不同顏色表示句子中的不同成分,使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句子的結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句子構建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經(jīng)過思維導圖的梳理,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把文章修改成了如下模式:I am a girl.I am ten years old.I am the tallest girl in my class.I have two big eyes.I have long hair.So I think I am a pretty girl.I can dance very well.And I like dancing.Because it helps me keep fit.I want to be a dancer in the future.
經(jīng)過修改的作文,變得有血有肉,一個喜愛跳舞的女孩躍然紙上,閱讀者的面前似乎就有這樣一個女孩在翩翩起舞,句式的結構也更加豐富。
疑問句可分為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和選擇疑問句。在英語寫話中,運用設問開頭不僅能夠很好地吸引讀者興趣,更能通過設問下的回答自然地引出寫話內容。那么如何對于設問句進行積累,從而提高寫話能力呢?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思考、推導以及整理。例如,以Do 開頭進行梳理,學生的第一反應是Do you,那么接下去可以使用哪些動詞以及詞組短語才是需要教師通過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積累的。首先教師給出like 一詞,like 后面可以直接加名詞復數(shù)或者不可數(shù)名詞,如apples,pencils 也可以加上doing sth.來形成句子基本的主謂賓結構,在基礎句子的基礎上,有的同學還能拓展地點狀語in the park,時間狀語at weekends 等等。在老師的提示和激發(fā)下,學生能夠給出want,see,know,go等等不同的動詞,在每一個動詞的基礎上,繼續(xù)延伸開來,從定語、狀語、補語等句子不同的成分進行積累。在這種發(fā)散式的思維下,在跟著老師繪制思維導圖時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顏色,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大腦,使大腦更加的活躍。思維導圖將詞匯和詞組短語聯(lián)系起來,詞匯在不同思維導圖中不斷地擴散和填充,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詞匯不斷地增加,這些詞匯能夠幫助學生在寫話中提供語言素材。
仍以牛津上海版四年級第一學期Module1 Unit3 My future 這一課的寫話,介紹我自己和未來的理想為例,在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梳理了各類疑問句后,學生開始嘗試把疑問句應用到這篇自我介紹的作文中:I am a girl.I am ten years old.I am the tallest girl in my class.I have two big eyes.I have long hair.So I think I am a pretty girl.Do you agree with me? Look,I can dance very well.And I like dancing.Because it helps me keep fit.I want to be a dancer in the future.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在這一次的修改中,學生運用了一句一般疑問句Do you agree with me?以及一句特殊疑問句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和讀者形成互動,使閱讀者不僅了解了作者的情況,也對自己未來展開了展望。文章在生動性的基礎上更增強了互動性。
此外,還可以通過感嘆句積累,提升寫話的生動性。
學生存在個體性差異,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英語寫話的過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發(fā)展。面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要注意分層教學,在設置問題和布置作業(yè)的時候要注意分層次,難易結合。
記憶的遺忘規(guī)律說明,學習后的遺忘過程是不均衡的,最初一段時間忘得很快,以后就逐漸變慢。所以說,教師在上完新授內容后,要及時利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積累寫話素材,這樣才能在后續(xù)地寫話過程中讓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的內容,學以致用。
在新授課后及時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梳理和鞏固能夠幫助學生迅速積累寫話素材,更為重要的是在一段時間后再次進行梳理和整理。隨著知識內容的不斷增加,在前期的思維導圖上進一步加工拓展,優(yōu)化思維導圖,甚至得到一個新的思維導圖,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量,為寫話不斷積累寫話素材,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知識整合的能力。
首先,繪制思維導圖時盡可能地使用幾種顏色。它能讓學生的思維導圖增添跳躍感和生命力此外,自由地使用顏色繪畫可以增加思維導圖的趣味性。其次,要注意連接中心圖像和主要分枝,然后再連接主要分枝和二級分枝,接著再連二級分枝和三級分枝,依次類推。把分枝連接起來,學生會很容易地理解和記住更多的東西。最后,每條線上注明一個關鍵詞。思維導圖并不完全排斥文字,它更多的是強調融圖像與文字的功能于一體。
思維導圖與英語寫話相互結合,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主權,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能力,更好地做到了個性化學習與知識的應用能力。
在小學英語寫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構思和布局,開拓學生的寫話思路,從單詞、詞組、句子、范文等多方面引導學生積累寫話素材,搭建寫話框架,豐富寫話內容,讓學生在英語作文學習中能寫、會寫、想寫,并能夠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