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然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在生活當中運用的范圍越來越廣,在教學中也可以將信息技術和初中歷史結合,二者的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也能夠打造一堂更豐富的課堂,提高課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引言:歷史學科具有其特殊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學中可以結合信息技術,讓歷史課堂變得更加的生動形象。歷史不能重演不能再現(xiàn),但是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歷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因此要求教師在初中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的創(chuàng)新,將信息技術和初中歷史結合起來,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豐富學生的課堂,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
一、運用信息技術還原歷史情景
歷史雖然不能重演,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在課堂當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歷史事件通過圖片引向資料等素材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能夠更深刻的了解歷史。同時在還原歷史情景的過程當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客觀的視角出發(fā),去正確的看待歷史,從而提高了學生對歷史課堂的興趣,這樣整節(jié)課的氛圍會非常好,達到的教學效果也會比預期的強。
如在學習《五四愛國運動》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深刻的了解這場運動,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xiàn)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中的發(fā)言,這段紀錄片能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到歷史情景中,產生強烈的沖擊,同時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也會更強。教師在課堂上也要做好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去主動思考這一歷史事實,歷史事件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讓學生體會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要更加的努力建設好中國,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
二、運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
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文字敘述,學生很難對歷史感興趣,反而會覺得非常的枯燥,沒有學習歷史的欲望。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帶來精彩的課堂,利用信息技術就能夠將文字轉化成圖片或者是視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歷史學習的過程當中需要學生有時空觀念,但是如果只是簡單的文字敘述,學生在腦海里很難構成時空觀念,但是采用多媒體教學之后,學生就能夠科學地使用有關時空的概念術語,同時能夠對古今的地圖掌握的更加的清晰,了解中國的發(fā)展進程,從而幫助學生學好歷史。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有意識的將重大事件的框架記錄下來,并且從中獲得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得到的效果較差,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中國歷史的變化,就可以采用畫面或音頻的教學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學習《絲綢之路》時,需要記的知識點非常多,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會覺得非??菰铮瑳]有一點趣味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絲綢之路的發(fā)展和演變做成動態(tài)的視頻展現(xiàn),配上背景音樂,讓學生仿佛置身絲綢之路的發(fā)展過程之中,更能明白東西方文明傳播的不易以及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一些歷史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強化學生的空間觀念,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知識點變得更加直觀,學生也容易理解。
三、運用信息技術營造教學氛圍
初中階段的教學需要讓學生對歷史感興趣,為之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初中剛剛接觸歷史,很多學生剛開始會對歷史感興趣,但是隨著需要記的時間點以及知識點多了之后,大部分的同學會覺得比較的枯燥,甚至會把它當做一門單純的記憶性學科,感受不到歷史課堂的魅力。運用好信息技術之后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對歷史課堂感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歷史是一門非常特殊的學科,在學習歷史時教師要給同學輸出情感信息,學習歷史并不是簡單的講歷史事件,而是要從歷史事件當中吸取教訓、獲得道理,關注人物的心靈和內涵,升華人的情感,進行德育教育,這是歷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歷史場景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對學生會具有更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學生的感染力也會加強,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四、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注意事項
信息技術教學對于歷史課堂而言有促進作用,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把握好度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使用信息技術過程當中一定要和書本結合,多媒體教學作為輔助教學,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進步,但是在教學時一定要把握好主次。教師不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制作幻燈片,而忘記了鉆研教材,這是在教學中非常忌諱的一點,融入信息技術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而不是將主次顛倒,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熟悉課本。
其次,教師在教學時雖然要對教學的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也有其特色和優(yōu)勢,不應該摒棄,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中應采用生動幽默的語言為學生打造一堂豐富的歷史課堂。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歷史學科課堂當中,并不意味著完全的排斥傳統(tǒng)教學教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才能夠促進學生進步,完善自身教學。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可以加入信息技術,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為學生提供各種資源環(huán)境促進學生進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但在使用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將多媒體運用和書本結合起來,不能忽略傳統(tǒng)的教學特色功能。
參考文獻:
[1]劉金軍.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J].新智慧,2020(06):21.
[2]梁煜忠.基于信息技術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51-52.
[3]張志.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J].科普童話,2018(12):76.
[4]張穎.現(xiàn)代遠程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