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黔
【摘要】有一種新穎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1+N”閱讀,即由一篇文章延伸到一類文章的閱讀,由淺入深,由窄入寬,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結合起來,實現(xiàn)學生閱讀量的增加?!?+N”閱讀以教材中的文章做為起點,選擇與其有所聯(lián)系的課外文章進行拓展閱讀,充分尊重了基礎教材的重要地位,也打破了對語文課本的局限。小學語文“1+N”閱讀的推進有助于教師提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1+N”閱讀;教學;必要性;措施
引言:小學語文“1+N”閱讀與傳統(tǒng)閱讀方式不同之處在于它打破了局限于課本的壁壘式教學,它的閱讀內容是從單片課文延伸出的一類文章,實現(xiàn)了課內課外的聯(lián)通。小學語文“1+N”閱讀的整合性、探究性、深刻性使得這種教學方式傳播迅速,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實現(xiàn)了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為學生的優(yōu)質發(fā)展打下了基礎。
一、“1+N”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閱讀在語文學習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通過閱讀教學教師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大量閱讀還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認識世界。通過閱讀課外讀物,學生的思維不會局限在課本教學中,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以及學生心理的發(fā)展。在不斷閱讀中,學生領悟書中高尚的思想境界,提升個人的道德情操,還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對于教師而言,閱讀教學是教師幫助學生強化其識字、寫作、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對于個人來說,讀書有助于人的成長;從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方面來看,讀書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個人更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面對讀書的重要性,一個實用的閱讀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小學語文“1+N”閱讀就是最近冉冉升起的新星,作為一個適用于大多數(shù)人的閱讀方法在教師之間廣為流傳。其中,“N”可以是從一篇文章到閱讀整本書,也可以是從一篇文章到更多其它的文章,而“1”永遠指代著核心的課文,從課文中延伸閱讀,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通過加大閱讀的數(shù)量,幫助學生體會同一文體的不同寫作方式,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xiàn)技巧,使學生的閱讀體驗更具多元性,也體現(xiàn)了新課改下教學對于學生人文性的關注?!?+N”閱讀使教師的教學既不脫離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同時要求教師具有更高的選擇課外關聯(lián)性閱讀內容的能力。
二、“1+N”閱讀教學的可行方法
(一)設置主題叢書閱讀。在小學一般都建立了圖書館,圖書館中往往擁有著較為完整的一套圖書體系。教師可以依據(jù)學校的圖書設置來安排學生的閱讀內容,使學生的閱讀富有條理。教師還可以在班級設立圖書角,選取與教材各單元的主題相關聯(lián)的課外讀物,或者是本身就是一套的主題叢書,保持學生閱讀的多元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是自身發(fā)自內心的想法,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營造外部環(huán)境激起學生的內在興致,通過學校和班級中圍繞的圖書,使學生周圍一直有圖書的身影,營造出全校閱讀,人人閱讀的良好讀書氛圍。
為了更好地配合教師的語文教學,學生的閱讀不能停下,教師要根據(jù)課文選取相應的閱讀材料,組織學生進行集體閱讀,一起對課本進行更深、更寬的探究?;蛘咴趯W生的預習,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先期的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材料的閱讀,更好地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本的理解。在一篇文章教學結束后,教師也可以布置一個閱讀范圍,讓學生選取讀物進行閱讀,做好讀書筆記和總結,在課堂上教師組織討論并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形成對這類文章的整體認知。
(二)促使學生競爭。新課標對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提出了要求,在學生閱讀量上升的同時也要更加關注文章內含的情感,要求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主動學習,學會思考,而這些都是在基礎能力之上更高的能力,需要教師更加優(yōu)秀的教學能力與更好的教學措施。針對于這些高標準,“1+N”閱讀方法越來越受到教師的喜愛。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競爭一直是離不開的主題。常言道,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小學的孩子又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針對性地設置一些閱讀的小競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促使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也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三)創(chuàng)設情境。小學語文的課本分許多單元,編排時每個單元中的文章基本圍繞同一主題,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本的特點,針對每個單元不同的主題和教學目標,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相應的準備。任何時候教師的教學主要還是圍繞著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體,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沉浸到課本中進行閱讀,教師可以準備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產生興趣,參與到閱讀學習中?;顒拥闹饕康倪€是創(chuàng)設出與文章契合的情境,令學生親身感受文章中的故事,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吸收課本知識,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學的能力,長期的努力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熱愛閱讀的習慣,對以后的成長有好處。教師可以在教學的各個階段增加不同的情境互動環(huán)節(jié),既能緩解學生學習的疲憊,也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例如在學生學習一篇歌頌父愛的課文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家庭作業(yè),讓學生通過做作業(yè)去體會父親在家中承擔的責任,感受父親隱晦卻厚重的愛,有助于學生的家庭和諧,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達思想,與作者有情感共鳴。或者在學習旅游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去過的地方進行回憶整理,在課堂上進行分享,拓寬學生的視野,也能鞏固學到的知識。
結束語:國家的課程標準是會有改變的,作為教師要對政策有所關注,要有關注時事的敏感度,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圍繞著新課標的規(guī)定進行研究。進行“1+N”閱讀教師需要為學生選擇與課文相同題材或者中心思想相同的課外閱讀文章,指導學生理解掌握一類文章,學會思考和總結。隨著小學語文“1+N”閱讀模式的不斷推廣,在廣大教師的研究與改良下,相信這種教學模式會逐漸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鄒秀珍.依托快樂讀書吧,推進1+N小學語文課外閱讀[J].魅力中國,2020(50):266.
[2]鄧紅新.小學語文課堂:快樂閱讀"1+N"[J].中外交流,2020,27(2):234.
[3]本刊記者.“1+N+1”讀寫一體化教學的實踐者——訪廣東深圳市光明小學校長鄧華香[J].小學語文教學,2021,(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