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
(大慶油田總醫(yī)院住院一部,黑龍江大慶 16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全球范圍內(nèi)常見的一種以中老年人為主要患病群體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氣流受限為該病的典型臨床特征,患者多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喘息加重、咳嗽、咳痰及胸悶氣短等表現(xiàn),嚴重影響其肺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目前,臨床尚無治療COPD的特異性方案,多通過持續(xù)用藥或生活行為引導延緩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近年來,COPD穩(wěn)定期的康復訓練如有氧運動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目前常見的訓練方式多存在時間長、針對性不足等問題,患者依從性不高,導致康復效果欠佳。因此,探索簡單有效的康復訓練方式對COPD穩(wěn)定期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诖?,該研究以大慶油田總醫(yī)院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5例COPD穩(wěn)定期患者為對象,分析呼吸五步與運動二段式訓練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75例COPD穩(wěn)定期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拋硬幣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39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齡52~79歲,平均年齡(67.5±7.1)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7.2±1.3)年。對照組36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齡56~82歲,平均年齡(66.9±6.9)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7.0±1.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該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COPD的診斷及穩(wěn)定期分期標準[1];個人資料齊全,對于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精神疾病或思維、交流障礙;肢體功能障礙或受限;中途退出研究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包括戒煙、通風、避免粉塵吸入、強化營養(yǎng)等;指導患者規(guī)律服用鎮(zhèn)咳、祛痰、擴張氣管等藥物;視患者身體情況指導其進行散步、打太極、游泳等有氧運動,30 min/d。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呼吸五步及運動二段式訓練,具體方法如下:(1)呼吸五步訓練。①指導患者微閉雙目,軀干直立,于靜心狀態(tài)下作腹式呼吸,3~5次/組,休息3~5 min進行下一組,2~3組/d;②站立位,雙腿并攏,雙臂自然下垂,雙手輕壓肚臍,作腹式呼吸,3~5次/組,休息3~5 min進行下一組,2~3組/d;③站立位,軀體直立,雙臂自然舉過頭頂,縮唇吸氣,完成后將雙臂自然緩慢下放并縮唇呼氣,重復3~5次;④站立位,軀體直立,雙臂由體前抬升至與雙肩齊平,作腹式吸氣,完成后雙臂自然緩慢下放至腹部并輕按,同時行腹式呼氣,3~5次/組,休息3~5 min進行下一組,2~3組/d;⑤站立位,軀體直立,雙腿分開呈跨步狀,雙臂屈曲由胸前向外作擴胸運動并行縮唇吸氣,完成該動作后,將雙腿并攏雙手自然下垂至體側(cè),同時行縮唇呼氣,3~5次/組,休息3~5 min進行下一組,2~3組/d。(2)運動二段式訓練。①步行:根據(jù)患者年齡,每次于平地步行10~15 min,隨著康復進程的推進,逐漸增加步行時間,每周增加幅度控制在5 min,步行時間最大不超過20 min,單次訓練以患者不出現(xiàn)疲勞或其他不適應為準,步行期間配合實施縮唇呼吸或腹式呼吸,1次/d;②自由舉:自由舉重,重量不超過5 kg,抬、放兩個動作對應進行縮唇吸氣和呼氣,5 min/次,2~3組/d。
兩組均干預8周。
(1)采用改良呼吸困難指數(shù)(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2]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呼吸困難程度,0分:劇烈活動時出現(xiàn)呼吸困難;1分:平地快步行走或爬緩坡時出現(xiàn)呼吸困難;2分:由于呼吸困難,平地行走時比同齡人慢或需要停下來休息;3分:平地行走100 m左右或數(shù)分鐘后即需要停下來喘氣;4分,因嚴重呼吸困難而不能離開家,或者在穿衣脫衣時即出現(xiàn)呼吸困難。
(2)采用邁瑞特G3 B30VT肺功能儀(北京怡和嘉業(yè)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津械注準20192080120)測定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肺功能,檢查指標包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
(3)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6 min步行距離。
(4)采用BODE慢阻肺生存狀況評分表[3]評估兩組患者的預后結(jié)果。根據(jù)體質(zhì)指數(shù)(body-mass index,B)、氣流阻塞程度(degree of airflow obstruction,O)、呼吸困難(dyspnea,D)及運動能力(exercise capacity,E)綜合判斷,最高級為10級,級別越高表示患者的預后越差。
(5)采用健康調(diào)查簡表(the MOS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4]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zhì)量,表格共計36個條目,包括軀體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健康致角色限制 (role-physieal,RP)、疼痛(bodily pain,BP)、總體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vitality,VT)、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情緒致角色限制(role-emotional,RE)、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MH)共計8個維度,各維度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好。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的mMRC、FEV1、FEV1/FVC、6 min步行距離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mMRC評分低于對照組,F(xiàn)EV1、FEV1/FVC高于對照組,6 min步行距離長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效果對比(±s)
表1 兩組干預效果對比(±s)
組別mMRC(分)干預前 干預后FEV1(%)干預前 干預后FEV1/FVC(%)干預前 干預后6 min步行距離(m)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39)對照組(n=36)t值P值3.19±0.62 3.20±0.68 2.33±0.71 2.80±0.80 38.11±7.55 38.24±6.79 47.38±9.39 43.06±9.14 50.72±4.79 50.69±4.85 56.13±6.22 53.26±6.15 332.16±41.78 334.59±46.54 379.51±65.97 341.19±72.37 0.066 0.947 2.695 0.008 0.078 0.937 2.016 0.047 0.026 0.978 2.007 0.048 0.238 0.812 2.398 0.019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BODE分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BODE分級為(2.07±0.75)級,低于對照組的(2.46±0.79)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BODE分級對比[(±s),級]
表2 兩組BODE分級對比[(±s),級]
組別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39)對照組(n=36)t值P值2.63±0.61 2.67±0.68 0.2685 0.7891 2.07±0.75 2.46±0.79 2.1930 0.0315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PF、RP、BP、VT及MH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SF-36評分對比[(±s),分]
表3 SF-36評分對比[(±s),分]
組別PF RP BP GH VT SF RE MH觀察組(n=39)對照組(n=36)t值P值73.5±3.8 69.6±4.3 4.169 0.000 72.9±2.8 71.0±3.3 2.695 0.008 78.6±4.2 73.7±3.9 5.223 0.000 80.5±6.0 80.4±8.2 0.060 0.951 74.3±4.0 72.0±5.0 2.207 0.030 74.8±4.7 74.1±5.8 0.576 0.566 68.9±8.4 68.5±9.2 0.196 0.844 69.3±6.0 64.7±5.4 3.479 0.000
我國系人口大國,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推進,以老年人群為主要患病群體的疾病發(fā)病率逐年增長。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COPD死亡人數(shù)占全球COPD死亡人數(shù)的30%左右。由于COPD缺乏特異性治療方案,因此通過康復療法改患者者生存質(zhì)量成為當前主要的干預手段。臨床上針對COPD治療的研究相對較多,但針對肺康復治療的方式和評價標準尚未形成系統(tǒng),因此存在明顯的局限性。該次研究以該院收治的75例COPD穩(wěn)定期患者為對象進行對比研究,探討呼吸五步法和運動二段式訓練方案的應用效果。呼吸五步法源自中醫(yī)經(jīng)典的“五音呼吸操”,中醫(yī)認為“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有五臟,心肝脾肺腎”,節(jié)律呼吸可起到升降調(diào)節(jié)肺臟氣機、補肺滋陰的功效[5];運動二段式訓練由COPD兩種常用的康復方案組成,即上肢功能鍛煉和步行訓練,通過循序漸進的肢體康復鍛煉配合節(jié)律呼吸,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機體耐受性[6-7]。該研究結(jié)果表明,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mMRC評分低于對照組,F(xiàn)EV1、FEV1/FVC高于對照組,6 min步行距離長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呼吸五步配合二段式運動訓練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和肺功能。
此外,對COPD患者而言,中遠期預后是評價康復治療方案的核心。BODE分級是臨床常用的COPD預后評價指標,通過體質(zhì)指數(shù)、氣流阻塞程度、呼吸困難及運動能力四種因素進行綜合判斷,評級越高提示患者的預后越差。該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BODE分級低于對照組,而SF-36量表中PF、RP、BP、VT、MH五項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種康復訓練聯(lián)合應用對改善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中遠期預后有良好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COPD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康復治療方案的安全性亦是評價其應用價值的關鍵。該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但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相對較短,效果及安全性尚須進一步大樣本研究。
綜上所述,呼吸五步聯(lián)合運動二段式訓練可有效改善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中遠期預后,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