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玲 張小艷
(延安市中醫(yī)醫(yī)院1,陜西 延安,716000)
(延安市人民醫(yī)院2,陜西 延安,716000)
液體外滲是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其中以高滲溶液最為常見,出現(xiàn)外滲后對人體組織損傷非常大,非常容易出現(xiàn)皮膚青紫、蒼白、甚至是壞死[1]-[2]。臨床上因為新生兒治療經(jīng)常需要靜脈應用氨基酸、多巴胺等高滲性液體,但是新生兒身體組織發(fā)育不完善,血管較細,所以非常容易出現(xiàn)高滲性液體外滲,這會導致患兒皮膚腫脹和嚴重損害[3]。傳統(tǒng)25%硫酸鎂濕敷和土豆片冷敷的目的是為了促使毛細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量,局部消腫,但是有專家發(fā)現(xiàn)以低滲液、等滲液滲出的治療效果更加。新型輔料中水膠體敷料在外滲性靜脈炎中應用較多,這有助于促進炎癥因子的吸收。本文主要對新生兒高滲性液體外滲皮膚護理中給予水膠體敷料和硫酸鎂濕敷的效果展開研究,具體內(nèi)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 年5 月到2021 年5 月我院收治的患兒68 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選用抽簽法隨機分為2 組,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2 組均34 人。對照組男19 例,女15 例;年齡2-24 天,平均體質(zhì)量(2.35±1.25)kg;體液外滲分級2-3 級22 例,4-5 級26 例。觀察組男性16 例,女性12 例;年齡1-24 天,平均體質(zhì)量(2.40±1.15)kg,液體外滲分及2-3級24 例,4-5 級24 例。2 組一般資料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兒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簽訂同意書。患兒納入標準:(1)出生天數(shù)<28 天;(2)應用高滲性液體后出現(xiàn)液體外滲情況?;純号懦龢藴剩海?)患兒有原發(fā)性皮膚損害;(2)非高滲液體造成皮膚腫脹或損害。
1.2 方法常規(guī)護理。所有患兒均進行體位護理、營養(yǎng)支持、健康教育等常規(guī)護理,具體內(nèi)容如下:①體位護理?;純阂坏┏霈F(xiàn)高滲性液體外滲后需要立刻停止靜脈輸液,如果情況特殊需要使用無菌注射器回收殘留在組織液內(nèi)高滲液體,使用無菌棉簽進行壓迫。墊高患兒藥液外滲肢體(還可讓家長輔助抬起),這樣可以促進靜脈回流,對于消除腫脹有利[4]。②營養(yǎng)支持?;純盒枰o予母乳喂養(yǎng)或配方奶,初次喂養(yǎng)量為2ml,隨后逐漸根據(jù)患兒需求量逐漸增加至20ml,頻率為8-12 次/天,必須滿足新生兒對營養(yǎng)的需求。③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向患兒監(jiān)護人介紹造成高滲性液體外滲的原因和皮膚護理的注意事項,一定會要注意安撫患兒的情緒,盡量減少其哭鬧。向監(jiān)護人介紹正確的喂食方式與體位護理的注意事項,監(jiān)護人要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④家屬護理。需要告知患兒家屬治療內(nèi)容和流程,告知其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且告知患兒家屬這都是正常操作,不但安撫患兒家屬的情緒,還要注意叮囑患兒家屬安撫患兒情緒。防止患兒家屬因為缺乏知識而不配合治療,降低治療效果[5]-[6]。皮膚護理。①對照組:使用安爾碘對外滲部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采用25%硫酸鎂對患兒皮膚腫脹部位進行濕敷,面積超過傷口1cm,每次1h,3-4 次/天。②觀察組:首先對液體外滲分級2-3 級患兒使用無菌生理鹽水進行沖洗,然后根據(jù)患兒外滲面積使用水膠體敷料,貼在傷口位置,面積超過傷口2cm。對液體外滲分級4-5 級并且伴有皮損的患兒使用銀離子敷料貼在傷口處,面積需要超過傷口2cm。每天進行水膠體敷料更換,密切觀察皮膚腫脹消退程度,根據(jù)外滲液吸收情況和皮膚腫脹消退情況逐漸改為2-3 天更換敷料[7]-[8]。
1.3 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液體外滲分級2-3 級6h 皮膚腫脹消退率和皮膚腫脹消退時間分布,腫脹消除時間分布為<2h、2-5h、5-6h,>6h。液體外滲分級4-5 級7d 內(nèi)皮損修復率和皮損修復時間分布,皮損修復時間分布為<3d、3d-7d、>7d。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P<0.05 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液體外滲分級2-3 級消腫消退治療效果比較如下表1。
表1 兩組液體外滲分級2-3 級消腫消退治療效果比較(%)
2.2 兩組液體外滲分級4-5 級皮損修復治療效果如下表2。
表2 兩組液體外滲分級4-5 級皮損修復治療效果(%)
2.3 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如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靜脈輸液在臨床新生兒疾病的治療中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治療手段,但是因為新生兒年紀較小,身體各項組織器官發(fā)育不完全,血管較細,這導致新生兒液體外滲的幾率高達23%-63%,成人液體外滲的概率為2.3%[9]-[10]。與此同時,新生兒治療所用的液體大都是高滲性液體,藥物大都是血管活性藥物,這對血管的刺激性較大,加之患兒年紀較小,自控力低下,所以容易哭鬧,配合度較低,高滲性液體外滲的發(fā)生率更高。除了以上血管因素和藥物因素之外,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和患兒病情均會對液體外滲造成影響。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或嚴重脫水、患兒末梢循環(huán)障礙、穿刺難度高、反復穿刺都會導致液體外滲,新生兒外滲的主要表現(xiàn)為穿刺中心紅暈、皮膚腫脹,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皮膚損害[11]-[12]。
25%硫酸鎂局部濕敷是目前臨床治療液體外滲最常用的方法,它的治療原理是阻斷神經(jīng)肌肉傳導,松弛血管平滑肌,同時還可以促進毛細血管收縮,促進腫脹部位消除。但是硫酸鎂非常容易蒸發(fā),而且藥液作用時間非常短,而且紗布干燥后并不能很好地與皮膚貼合,這極大降低了外滲液的吸收作用。所以臨床需要尋求一種新型敷料在新生兒高滲性液體外滲皮膚護理中的效果[13]。
此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水膠體敷料,液體外滲分級2-3級患兒6h 皮膚腫脹消消退率高達73.53%,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液體外滲分級4-5 級患兒7d 皮損修復率遠高于對照組。水膠體的主要成分是羥甲基纖維素鈉,它可以清除壞死物質(zhì)并且吸收外滲液,屏障作用比較好,從而促進傷口快速愈合[14]。水膠體貼合于皮膚后,可以使其保持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封閉環(huán)境,還可以改善皮膚張力,從而刺激巨噬細胞和白細胞介素的釋放,加快炎癥的消退,這個效果在液體外滲分級4-5 級患兒中效果更加顯著。莫立娟等專家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新生兒高滲性液體外滲皮膚護理中應用水膠體敷料其6h 腫脹消退率和7d 皮損修復率遠高于25%硫酸鎂濕敷,這與本院研究結(jié)果和其他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15]。
此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表明患兒家屬對水膠體敷料的滿意度更高,這主要是因為水膠體敷料應用于新生兒液體外滲部位腫脹消退和皮損修復更快,而且患兒炎癥消退時間更短,患兒家屬對護理效果更加滿意。卜英菜等專家的研究表明,水膠體敷料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是(4.25±0.65)分,這明顯優(yōu)于25%硫酸鎂和馬鈴薯組,這充分表明了水膠體敷料的有點。目前對于新生兒液體外滲的研究證實馬鈴薯護理已經(jīng)不適應臨床需求,所以目前臨床不建議使用馬鈴薯等護理,水膠體的應用效果快速且顯著,并且患兒家屬對其滿意度更高[16]。
綜上所述,水膠體敷料在新生兒高滲性液體外滲皮膚護理中應用效果非常好,與臨床傳統(tǒng)的硫酸鎂濕敷皮膚腫脹消退時間更短,7d 內(nèi)皮損修復率更高,臨床應用效果非常顯著,值得在臨床積極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