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露玲
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新課程改革進行到現(xiàn)在,雖然對作文教學方法也進行了細致的研究與耐心地探索,但是對于小學教師來說依然是一個難題,對于小學生更是一個難學的模塊。這其中,起到根本作用的還是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的作文學習沒有產生激勵作用。而通過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方式,一方面能夠促進教師獲得學科教學的專業(yè)成長,另一方面還能改變低效的習作教學現(xiàn)狀,提升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基于當前小學習作教學的低效現(xiàn)狀,以提升教學效益為目標,提出了幾點學習共同體建設的必要性及可行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小學習作;學習共同體;路徑
學習共同體,不單單是指將學生組合到一起,實現(xiàn)從獨立的個體寫作到集體互動寫作,實際上,語文教師進行習作教學時,除了公開課上有時會借助課件輔助教學外,平時課堂上極少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以學定教,因材施教,把習作和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一、教育現(xiàn)代化背景下建設作文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性
學習共同體的研究和推廣已經多達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但在我國的起步較晚,近年來在教育信息化戰(zhàn)略實施的大背景下,我國針對學習共同體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豐富。針對當前小學習作課堂教學的低效現(xiàn)狀,借助網絡來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方式能夠產生顯著的效果。
首先,教育信息化下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有助于加強校際間的溝通,增強作文教學能力。自2015年,“互聯(lián)網+”被納入國家戰(zhàn)略之后,它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橫掃所有傳統(tǒng)行業(yè),教育行業(yè)自然不會被漏掉。就習作教學而言,教師的教師研修方式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背景下逐漸顯露出弊端,而借助互聯(lián)網+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為教師研修提供了新思路,為習作教學提供了新方向,不同學校甚至不同區(qū)域內的教師之間可以在網絡研修平臺上開展開展跨時間和空間的交流,然后依據(jù)自己的教學風格,以及本校或本班學生實際認知情況調整教學方案,并及時反思現(xiàn)有的教學,從而提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的成就感以及教師職業(yè)的幸福感。
其次,教育信息化下構建學生學習共同體有助于動員全體學生參與,提升習作水平。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即知即傳人”的思想,并將這種“把學到的知識隨時傳給周圍的同伴”付諸實踐。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構建學生交往學習共同體,能夠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欲望,在相互討論、互學互教中共同完成習作任務,真正體會到學習共同體下的習作樂趣。
二、創(chuàng)新學習共同體建設提升習作教學效益的路徑探索
(一)強化教師的互聯(lián)網思維和學習共同體意識
當前,我們身處互聯(lián)網時代,就要學會并且習慣運用互聯(lián)網思維思考問題。作為教師,需要向學生傳道受業(yè)解惑,自然要掌握最新的知識,才能更加吸引新時期的小學生。因為小學生自己已經可以通過網絡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如果教師在在習作課上總是老生常談,自然不會給學生新鮮感,他們的寫作思路也不會被拓寬,進而影響到習作課堂教學的質量。筆者認為,小學教師應該讓自己主動地去適應這個新時代,試著運用互聯(lián)網思維去構建學習共同體,改變目前傳統(tǒng)的研修方式方法。
為此,學校方面要為教師提供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機會和途徑,教學管理者也要將互聯(lián)網思維運用到提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工作中,充分調動教師在習作課上的教學積極性。比如,學??梢蚤_展網絡共同體研修。這與傳統(tǒng)的面對面研修方式不同,主要過程就是借助互聯(lián)網搭建網絡研修平臺,組建教師學習團體,讓教師可以共同學習、交流、反思和實踐。這樣能夠減少教師獨立備課、研修以及教學的孤獨感,還能降低部分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感。
(二)結合內容組建共同體在組內合作互評
教師之間通過參與學習共同體,能夠提升自身的習作教學能力,并借助互聯(lián)網開發(fā)、豐富和傳播習作教學資源,增強小學習作課堂趣味性和教學效益。在具體的習作課堂上,教師還要結合學情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組建習作學習共同體,在互幫互助中提升各自的習作水平,消除對習作課的畏難情緒,逐漸改變原來無話可說的狀態(tài)。
比如,通過習作共同體的課堂組織形式,嘗試指導學生以“循環(huán)日記”的方式在課堂上創(chuàng)作作文。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相互補充,相互啟發(fā),思維得到智慧碰撞。具體過程,就是讓每個小組習作共同體共同享有一本日記,確定好各組學習共同體的日記本名稱和口號,然后每天由這個學習共同體中的其中一位學生負責寫一篇日記,輪流進行,然后另外的同學對這個學生的日記進行點評,以星星數(shù)量為標記。每周周末,由本組組長結合每位學生撰寫的日記進行總評,在周一正式上課時,不同小組之間就各自寫得好的日記在班內分享,并交流各自的習作經驗。小組內部的成員也可以進行比賽,看哪位學生寫的日記獲得的點評星星數(shù)量最多,然后給予其一定的獎勵。在這種互評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及時地發(fā)現(xiàn)自己日記的不足,并看到他人文章的亮點,懂得借鑒優(yōu)點,逐漸增加對習作的熱情。
五、結論
作文是生命的律動,生活是生命的源泉。在教育現(xiàn)代化背景下,小學教師應該及時地轉變陳舊的觀念,培養(yǎng)自己的互聯(lián)網思維,并積極參與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組織的各種線上教學技能的培訓活動,學會利用遠程教育平臺,主動與本校其他教師以及其他區(qū)域內的名師進行互動,請教學習,參與到學習共同體組織中,逐漸改變過去習慣的習作教學方式,汲取先進的教學理念,引導小學生多觀察周圍的生活,借助網絡資源為孩子們挖掘習作金礦,使其徜徉在習作的樂園中,通過與同伴的合作以及教師的互動,領悟正確的寫法,從而在習作時切實做到“我手寫我心”。
參考文獻:
[1]葉永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202.
[2]馬志媛.學習共同體:小學語文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平臺[J].教育觀察,2018(2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