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瀚月
摘要:小學時期的學習僅是初具專業(yè)性,難度不高,且更注重于學習啟蒙和引導學生產生學興趣。所以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除了傳授最基礎的音樂理論以外,更重要的是進行啟蒙教育,讓學生懂得音樂的魅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對于年齡尚小的小學階段學生而言,運用體態(tài)律動是最好提起興趣的方式,所以本文將探究音樂體態(tài)律動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確運用體態(tài)律動進行音樂教育。
關鍵詞:體態(tài)律動;學生興趣;教學方式
引言
音樂學科是一門美育學科,主要用于提高學生藝術與人文素養(yǎng),有助于陶冶情操、開發(fā)智力,是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較于中學階段專業(yè)性較強的音樂教學,小學音樂教師應當針對學生年齡不大、心智未開的特點,采取更輕松、更具備趣味性的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展現天賦,完善個性。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靈活設置體態(tài)游戲、并在趣味性的動作中中實施音樂啟蒙,能有效降低教師教學難度、提高課堂效率。
一、體態(tài)律動的含義
體態(tài)律動一開始是起源于歐洲的音樂教育理念,主張將人的動作和樂曲的旋律進行互相搭配,使二者相互配合,讓人的動作跟著音樂而律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加強人對某首樂曲的音感,同時通過律動體現音樂的魅力。韻律感是指隨著音樂所傳遞出的信息,隨后根據音樂的韻律設計相應的動作,使音樂的節(jié)奏通過人體動作表現出來,提高音樂藝術教育中的趣味性。在小學音樂課授課過程中,很多小學生非常喜歡音樂,對音樂、歌曲等聽覺藝術都有一定的好奇心理,但仍有許多小學生并不喜歡音樂課。歸根結底,就是部分小學音樂課堂缺乏趣味性,對于小學生的音樂啟蒙只是簡單的音調教學,或者是單純的進行唱歌活動,沒有嘗試將音樂知識趣味化,教師的教育方式也難以讓學生體會到音樂藝術的魅力,導致在整體的課程教學中,音樂課與其他的文化課程相差不大,難以對小學生進行藝術啟蒙。
在跟隨國家教育新策略、新指導的過程中,音樂教師要更加以學生為主,思考目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愛好興趣,將音樂課程進行簡潔、優(yōu)化、改良,使師生共同營造和諧、愉快、合作的教學氛圍,同時通過體態(tài)律動來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從趣味性的身體動作中對樂曲的韻律、節(jié)奏等進行感知和記憶,是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與文化類課程區(qū)別開來,讓小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椤爸鲃訉W習”。借助體態(tài)律動,推動對音樂要素美的感受,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實在音樂教學中,對于學生音樂態(tài)度和音樂感知能力的教育遠重要于單純的音樂理論普及,外加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動性較強,使用體態(tài)律動的教學方式能呼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提高一定的音樂教育效果。
二、體態(tài)律動教學對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
吸引學生注意,維護課堂紀律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要在短時間內從“玩樂”生活跨越到“學習”生活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段的課堂紀律非常散漫,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不僅不利于自身學習,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課堂進度。而音樂課在小學更偏向于科普音樂知識、陶冶學生情操,娛樂性更強。所以合理運用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活潑好動的特點,用學生更能接受和喜愛的方式進行音樂教育,不僅不會破壞學習進度,還能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習專注度,從而維護課堂紀律,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提高學生興趣,開發(fā)學生天賦
小學階段學生智力處于發(fā)育階段,過于專業(yè)的音樂知識容易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加學習壓力。而這一年齡段的學生一般好奇心較強,學習動力很大程度上受到興趣的制約,而學習動力又有助于開發(fā)學生天賦,影響人生道路的選擇。所以正確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應當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要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轉變?yōu)楦鷮W生的互動交流,設置音樂體態(tài)律動環(huán)節(jié),能利用音樂動作的趣味性、以及集體律動的互動性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提高學習動力,從而開發(fā)一些學生的音樂天賦,完成人生與學習生涯的起步,做到真正的音樂啟蒙。
三、體態(tài)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一)應用情景表演
低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重,模仿欲望強,運用體態(tài)律動的學習方式也是為了增加音樂課程整體的趣味性,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進行教學。但小學生思維更加活潑跳躍,大部分學生都難以靜下心來按照教師的指揮進行律動,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的方式來指導學生進行體態(tài)律動,讓學生在情景表演中跟隨音樂做動作。除了能更好指揮學生進行律動外,進行情景表演還能幫助學生了解音樂中某一故事或人物的精神內涵,提高學習效率,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和感悟,讓學生能更好地代入到音樂中進行律動,所以情景表演是小學階段運用體態(tài)律動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音樂教師來說,可以通過選擇某一音樂的故事或背景,設定相關情景,并鼓勵學生勇于表演,教師設計的動作既要符合音樂的節(jié)奏和韻律,也要跟音樂的背景故事進行聯系結合,向學生講解每一個動作對應的故事清潔。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感受音樂傳遞出的優(yōu)秀精神品質,同時加深學生對律動動作的記憶,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二)設置音準訓練
音準是所有音樂的基礎與根基,是音樂啟蒙階段的重要部分,所以在音樂課堂上進行音準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使用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也不能忽略對學生的音準練習。但音準訓練難度較高,且更依賴自身天賦,十分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動力,并且體態(tài)律動的教學方式也不容易滲透音準能力的訓練。這時,教師可以在體態(tài)律動的訓練之外,采取游戲的方式進行訓練,能有效降低教學難度。教師可以考慮將音準訓練跟學生平時的生活結合起來,讓他們初步懂得音調的概念,再引導他們如何調整音調,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電腦代碼設置一個簡單的爬樓梯游戲,把音準訓練同樓梯的層數高度結合起來,學生唱出的音調會引發(fā)樓梯層數的變化,用這樣的方法來向學生普及音調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多進行音準訓練,完成他們音樂生涯的起步。當學生逐步明確音調音準的概念后,教師再通過體態(tài)的律動來指導學生如何掌控唱歌時的音調,例如教師在設計律動動作時,可以在高音部分將身體重心向上提,而在低音部分則將動作設計為重心向下,通過體態(tài)的律動來加強學生對音調的掌控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領悟能力
在小學的音樂教育中, 要么是歌詞和拍子較為簡單的兒歌,部分小學甚至以純音樂的作品為主,所以小學的課堂歌曲基本脫開了歌詞的限制,缺點則是形象表達不足。因而在小學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的音樂水品與對樂器的掌控能力顯得至關重要,教師要懂得利用自身的音樂演奏,來逐步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了解音樂,通過樂曲的節(jié)奏來使學生心中出現具現化的形象。因此,在進行小學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更注重對學生的音感和音準的訓練,在設計律動動作是,要對樂曲的每一個細節(jié)和聲部都進行研究與思考,使設計的律動動作與樂曲本身產生高度共鳴,甚至幫助學生在心中產生一個具體的音樂形象,從而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對音樂的感悟能力。
(四)建立音樂學習小組
小學學生即使性格內向,但也會喜歡群體的學習合作方式,多人共同學習也能互相指導、取長補短,鞏固學習成果。所以在體態(tài)律動的教學中,音樂教師在教學體態(tài)動作、并且引導學生能根據樂曲節(jié)奏進行練習后,還可以根據學生特點,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學習心得與特長,監(jiān)督彼此的練習頻率和學習進度,同時在互相的練習中指出錯誤,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的同時也能提高教學效率。在音樂課堂上,教師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音樂接龍、音準競賽、音樂知識問答等游戲,甚至是集體的體態(tài)律動表演,提高小組合作度,也能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團體合作的重要性。
(五)整合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教材
小學音樂教育課程中,目前仍存在課程內容不合理,教材不適配等問題,從根本上限制了教師的發(fā)揮,也阻礙學生的學習進度,并且不是所有的教材內容都適合使用體態(tài)律動的方式進行音樂教育。所以想要推進小學音樂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提高教育水準,鞏固教學成果,并靈活運用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首先要對各類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篩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并對學生特點與年齡進行精準分析,選擇能滿足學生需要、以及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教材課本,給學生提供優(yōu)秀適用的學習內容。在整合教學資源時,應當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要根據學生特點篩選教學內容,小學生普遍音樂能力較弱,缺乏藝術經歷,所以教學內容應當偏向于基礎理論,或是趣味性較強的故事類音樂文本,避免難度過高的專業(yè)性音樂知識,課堂內容應當盡量簡單、明了,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根據教材循序漸進地制定教學計劃;二是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的音樂教育主要目的,就是為年齡較小的學生進行藝術啟蒙,所以在進行小學音樂教育時,除了使用體態(tài)律動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外,還要著重于基礎理論的掌握,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引導他們懂得感受音樂、感悟音樂的思想精神,幫助他們在未來更好的進行音樂學習。
結束語;
在教學中運用新興教學方式,正逐步受到更多學科專業(yè)的重視,并逐步形成科學的教學模式。相對于其他專業(yè)性較強的學科,小學音樂課更偏重于娛樂和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所以運用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不僅不會影響學習,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維護課堂紀律,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婁芳.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體態(tài)律動)在小學中高年段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下旬刊),2021(07):77.
[2]王冬冬. 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在小學節(jié)奏訓練中的應用[D].中北大學,2021.
[3]鐘靜.體態(tài)律動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J].教育藝術,2021(06):53.
[4]金麗雯.如何應用體態(tài)律動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J].戲劇之家,2021(17):132-133.
[5]楊濟瑄,熊莎.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21(17):188-190.
[6]宋奕蒙.體態(tài)律動在鄉(xiāng)村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1(2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