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微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推進,幼兒早期教育被推到越來越高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音樂游戲”得到較深入的發(fā)展,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本人通過對音樂游戲在幼兒教學中存在較普遍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分析,旨在更有效、更全面地發(fā)揮“音樂游戲”帶來的教學效應與運用。
關鍵詞:音樂游戲;幼兒教育;應用
幼兒的早期教育是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的激發(fā)、審美能力的提高,對未來教育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耙魳酚螒颉蔽覀€人認為是非常符合幼兒心理特征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將音樂與游戲兩者有機結合,使幼兒在享受音樂獨有魅力的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游戲方式提升幼兒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性,讓幼兒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互動與享受音樂活動的樂趣。通過音樂游戲帶給幼兒的快樂感和收獲的滿足感,能夠促進幼兒情感的發(fā)展、運動協(xié)調能力的發(fā)展等,由此來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一、音樂游戲在幼兒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
音樂游戲能激發(fā)幼兒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而幼兒園里的音樂游戲化教學則很好的將音樂與游戲兩者相結合,這是相互融合的一種藝術性教學方式,也是尊重幼兒內心需求的學習方式。教師通過音樂游戲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枯燥、單調、抽象的教學轉變成游戲教學、音樂符號的生動形象。再借助音樂的作用使得教學活動更加順利的進行,這充分體現(xiàn)出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實現(xiàn)了音樂與幼兒活動互相促進,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促進幼兒的語言技能以及音樂感知能力的提升。而集體游戲的使用則可以更大限度地提高幼兒的自我意識和自律行為,使幼兒養(yǎng)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有效促進幼兒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及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二、音樂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創(chuàng)造游戲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主動性
在幼兒的音樂活動中,老師應當充分把握幼兒的實際需求及教學內容,來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幼兒在音樂的熏陶下,能夠通過游戲角色的引導并帶入來逐步形成幼兒對音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倘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一味地,盲目地去追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而忽略了幼兒本身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態(tài)度傾向,那么在沒有構建合適的游戲情境時,幼兒的學習自覺性和專注度勢必大大減弱。所以,教師利用音樂游戲的構建來形成良好的教學情境,對于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例如(插入自身課程內容)有效調動學習主動性,通過對音樂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對自身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進行自由發(fā)揮,進而充分地表達出自己對音樂的感悟。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在綜合和素質等方面都能夠獲得有效提升,進而收獲良好的教學成效。
(2)音樂游戲中的輔助道具
肢體的美感給人一種視覺中的賞心悅目,而韻律上的美感則會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一段優(yōu)美的舞蹈能夠給人的感覺是享受,一首好的音樂,能夠讓人開心舒適。當然,并不是每一節(jié)音樂游需要音樂游戲。但是卻不得不承認,有些音樂,有了音樂游戲的加入,能夠讓孩子們對音樂更加的喜歡。個人來說,比較喜歡奧爾夫音樂模式。有些難理解的音樂,能夠通過不同的圖形譜、道具譜等等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反而讓小朋友對音樂更加的喜歡。
音樂對于小朋友來說,更加的容易被接受。因為創(chuàng)作者都是從孩子們的角度去創(chuàng)作歌曲,歌譜,所以他們之間有共情;有了共情,自然在創(chuàng)編動作時,能夠更加的自然,更加的容易。在配上一些孩子們都不經(jīng)常嘗試的樂器、道具時,那興奮度更加的不一般。自然,在操作道具時的規(guī)則也會更加的認真執(zhí)行。
有了道具的音樂游戲,對于小朋友來說,是最開心的。在課程中,分段的音樂中,用不同的樂器去感受音樂的強弱、快慢和音色,感知音樂的不同段落,會聽著音樂分著段落使用不同的樂器,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而且,在整首音樂中,能夠分組使用不同的樂器,也能夠讓孩子們在課程中感受到音樂的整體性。
如音樂《花好月圓》,這是一首非常具有中國特色且非常的喜慶的音樂。當然,對于幼兒園小朋友來說,一時半會的理解與掌握就非常的有難度。但是通過老師畫出不同的圖譜,來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好像已經(jīng)有了不同程度的掌握了,再通過分組,以不同的樂器來輔助幼兒去理解歌曲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一首大人都覺得很難理解的歌曲,幼兒園的小朋友掌握的這么的精準。有了輔助道具,小朋友們對于音樂的理解更上一層樓。隊與音樂的喜愛,也自然上升一個高度。
(3)音樂知識的融入和呈現(xiàn)
在音樂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綱要》建立一個衡量標準,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合理的音樂知識帶入到教學中。例如課程中低齡段幼兒可以借助于身邊的常見物品作為簡單的樂器,比如桌椅、水杯等物品,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敲擊桌椅或敲擊水杯等物品,讓幼兒能夠對音效中的高低音、強弱音以及快慢來進行區(qū)分,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 ,在潛移默化中就已經(jīng)將一定的樂理知識傳授給了幼兒。
如:如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音樂中的《小馬和蝸牛》當中,首先老師會讓幼兒傾聽完整的音樂,讓幼兒充分去感受整首音樂,讓幼兒先自己體會音樂中的AB曲式;然后在以故事的形式穿入整首音樂中。先以拍手和拍腿來表示AB曲式的音的輕重,再以小朋友熟悉的大巨人和小矮人來用身體表示AB曲式的不同,最后用平時最常見的紙杯子來作為教具,和孩子們一起想想辦法,怎樣來表示AB曲式。通過孩子們對紙杯子的敲敲打打的摸索,最終用小朋友們認為最像的方式去演奏。整個過程,都在以小朋友為中心,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玩的意猶未盡。因為這時一節(jié)以幼兒為主角的課。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今天,音樂游戲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地將兒童的天性與心理等特征相結合,教師也應該與學生的個性相結合,對幼兒的教學方式和理念也要隨之轉變、更新,將音樂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實際應用能夠有效的做為幼兒綜合能力的奠基,并能將教師的教學質量水平提升到更高的一個臺階,從而達到音樂游戲與幼兒教學的和諧發(fā)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雙雙.音樂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教育管理.2015.04(上).
[2]趙梓涵.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音樂課程中的應用.2020.09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