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葉麗
摘要:教育不斷突破傳統(tǒng)模式,以一種越來越新穎的形式出現(xiàn)在如今的語文教學中,隨著中國地位在國際上的不斷提升,在語文教育教學方面,就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形式,要學會中文實屬不易,學好中文更是難上加難,并且由于語文博大精深、晦澀難懂,更要求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要求學生要加強朗讀訓練培養(yǎng)語感。因此,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語文。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加之小學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使得語文教育教學困難重重,并且語文朗讀教學不僅僅只是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沉淀自己,走進文本中的情境,從而更好的把握課文內(nèi)容,朗讀教學可以養(yǎng)成學生進行長期閱讀,培養(yǎng)學生從“有聲”到“無聲的閱讀,長此以往,可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長足發(fā)展。
一、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意義
小學低年級學段由于其年齡特性,興趣不易持久并且課堂專注力不高,通常一節(jié)課40分鐘,只有20分鐘的時間集中注意力聽課,因此教師可以盡量通過朗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比如在學習課文《春天來了》,語文教師就應該首先示范朗讀,讓學生在邊聽老師朗讀,邊標注好不認識的生字新詞的同時,學著老師把閱讀的情感帶進文本,然后再要求同桌之間相互朗讀抽查,糾正朗讀時出現(xiàn)的生字詞認讀及感情表達上的錯誤,最后進行班級齊讀表演或者男女生賽讀,教師通過要求學生反復地感情朗讀,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注意力,還能養(yǎng)成學生愛朗讀的習慣。小組合作朗讀還有利于使班集體氣氛更加融洽,同時可以使學生敢于開口,提升自信心,并且長期良性循環(huán),對于小學生以后進行深入地語文學習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
小學生本就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尤其是低年級,盡管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朗讀,但學生的朗讀水平還是不算高,當今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有以下的現(xiàn)狀:1、學生可以朗讀,并且要求背誦的篇章還能進行背誦,但是翻開課文就不知道朗讀到了哪里。這樣實屬本末倒置,朗讀教學固然好處多多,但是在進行朗讀教學時,必須同時注重對于字詞的教學,不能出現(xiàn)識字而不認字的現(xiàn)象。2、在朗讀時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節(jié)奏掌握不好,吐字不清晰,造成“假讀”現(xiàn)象。因此,教師應該嚴格強調(diào)朗讀規(guī)則,樹立嚴肅的課堂朗讀氛圍。
三、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注意事項
由于低年級剛剛接觸到語文學習,很有可能出現(xiàn)厭學的心理,因此,在進行語文朗讀時首先要注意提前講好朗讀的規(guī)則,比如跟著老師一句一句的讀,齊讀要注意語言的節(jié)奏,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一定要進行課文預習,提前標注不認識的生字新詞的拼音,把握文章的整體感情基調(diào),在課堂上實現(xiàn)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其次要注意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課堂節(jié)奏把握適中。學生的個體差異十分明顯,不是所有的學生在老師示范朗讀后都能做到有模有樣地跟讀,因此,教師應該耐心教學,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朗讀訓練,讓基礎不好的學生課后到教師辦公室再次進行朗讀指導,盡可能地照顧到所有學生。最后就是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為主要目的,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感悟課文,培養(yǎng)語感,平時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晨讀和午讀時間來要求學生進行反復朗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新課改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主要措施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激發(fā)朗讀興趣
在低年級的朗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就應該從日常抓起,比方說要求學生在進入校園以后就說普通話,家鄉(xiāng)話雖然親切易懂,但是不利于教學。在課堂上,多多進行互動,拉近師生的距離,提升教師的吸引力和個人魅力,讓學生喜歡上語文學習,同時在朗讀課文時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和語文感知力[1]。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課前三分鐘,按照學號的順序,邀請學生走上講臺,朗誦事先準備好的、學生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者在進行朗讀時,教師可以提前設定一個小小的比賽模式,比如男生女生比賽、各大組進行朗讀比賽,以此激勵學生,推進朗讀教學。
(二)指導朗讀方法,提高朗讀水平
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照顧到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在朗讀教學的時候首先進行標準的普通話示范朗讀,讓學生找出不認識的生字新詞,解決朗讀障礙,然后再讓學生自由朗讀的時候,可以在各個學生之間走動,關注學生的朗讀情況,并進行朗讀技巧的指導,使得學生在進行朗讀時能夠把握文章情感,抑揚頓挫地進行朗讀。
教師在朗讀教學時,要告訴學生注意停頓,不同的停頓就有不同的效果[2],就比如在學習課文《春天來了》時,在朗讀“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時,不同的停頓就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師在示范朗讀時要注意演示。同時在朗讀時要及時糾正發(fā)音,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大聲朗讀,使朗讀教學更富有藝術感染力。
(三)豐富朗讀活動,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因此要展開豐富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鼓勵,提升學生的朗讀學習主動性。再次,在朗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舉手來進行“pk”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讀能力,教師和同學在此過程中,都可以給予朗讀者中肯全面的評價,正面表揚,并及時糾正錯誤,由此激發(fā)全體學生的朗讀學習熱情。還可以開展“小小主持人”的朗誦或演講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結(jié)語: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多多注重朗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中不斷地學習,并勤加練習,相信學生的朗讀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從而推動學生長期的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葛春芳."新課改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研究."啟迪與智慧(中) .(2020):22-22.Print.
[2]周雪麗."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探究."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0063-0063.Print.